http://it.sohu.com/20170301/n482035520.shtml

新智元報道

來源:china.elsevier.com 等

作者:聞菲

  【新智元導讀】愛思唯爾 2016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日前發布,1776 名學者榜上有名。新智元選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計算機科學、電氣和電子工程、控制和系統工程,以及神經科學四大領域 259 名學者為你介紹。快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人吧~

  隨著中國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不斷提高,表彰引領學術進步的杰出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日前,愛思唯爾發布了 2016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

  2016 年的榜單共遴選出 1776 名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者,分布在航天工程、能源、環境科學等 38 大學科。其中,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入選學者數量為 152 名,在所有學科中名列第一。

  中國科學院有 279 名學者入圍,是高被引用學者人數最多的機構;清華大學以 112 人的數量緊隨其后,也是全國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以 90 人和 88 人分別名列第三和第四。

  高被引用學者中,人工智能在研究方向中占鰲頭

  新智元選取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①計算機科學(152人)、②電氣和電子工程(41人)、③控制和系統工程(40人),以及④神經科學(26人)四大領域。

  一些有趣的數字

  據統計,上述四大領域入選學者共計 259 人。其中,中科院入選學者 27 名,以較大優勢排在第一,其后是清華 18 名,華中科技大學 14 名。中科院和清華的排名與總體一致,但華中科技大學由于在領域②和③的強勢,名列第三。浙江大學入選人數 12 名,位列第四。

  在產業機構中,“微軟”字樣出現最多。就微軟亞洲研究院而言,入選了以前任常務副院長芮勇為代表的 3 人,其他兩位分別是李世鵬和姜大昕。此外,金山軟件前任 CEO 張宏江也榜上有名,而張宏江此前曾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 CTO、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

  下面是這四大領域中,入選學者 5 人及以上的機構:

  

  新智元發現,其中有很多學者都從事人工智能相關研究。以計算機科學領域為例,看列表中的前幾位——需要指出,根據愛思唯爾官網,其榜單排名不分先后,我們這里也只是以列表的物理順序為例:

  四川大學的徐澤水教授,研究方向:決策分析、信息融合、模糊數學、優化算法。根據徐教授所在的四川大學商學院官網介紹,徐教授長期從事決策理論與技術、信息集成理論和聚類算法、模糊數學與優化算法等研究,開辟了不確定語言決策、直覺模糊層次分析法和網絡分析法、直覺模糊信息集成與聚類、直覺模糊微積分、猶豫模糊信息集成聚類與決策等新方向、系統地創建了復雜信息決策理論與方法體系。

  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熟悉新智元的讀者應該也熟悉周志華教授了——今年年初,周志華教授因其在機器學習領域,尤其是集成學習與多標記及部分標記數據學習上的卓越貢獻,當選為 AAAI Fellow。今年 2 月初舉行的 AAAI 2017 上,華人研究者表現突出,為此新智元專訪了 AAAI 前主席 Thomas Dietterich,后者專門提到對周志華研究組的論文很感興趣。不久后,周志華當選為 AAAI 2019 的程序主席。

  在新智元的專訪中,周志華教授表示,要提高社會大眾乃至政府部門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狀與前景的客觀認識,不負責任的夸大渲染是當然人工智能發展最大阻礙。據不完全統計,周志華在還是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 、國際模式識別學會 (IAPR)、國際工程技術學會 (IET/IEE)、中國計算機學會等學會的會士。可以說,跟人工智能相關的領域基本都齊了

  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現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 CTO 芮勇博士。2016 年11月,芮勇確認加盟聯想集團,出任高級副總裁兼 CTO。芮勇博士曾任微軟總部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全面負責研究院多媒體協同系統中的科研。技術成就方面,芮勇在 1999 年開發了微軟 MovieMaker V1.0 中的視頻邊界檢測技術。從 2000~2006 年,芮勇和他的團隊向 Live Meeting, Office Communicator 和 Media Server Office 轉移了多項關鍵技術。芮勇是微軟 Office RoundTable 產品的創始人之一,該產品于 2007 年成功發布。回到中國之后,芮勇和他的團隊又開發出了包括 Office OneNote 2010 鏈接筆記等多項微軟第一批的教育產品。此后,芮勇和他的團隊在互聯網、移動設備及醫療系統孵化開發出了多項新產品。在研發管理方面,芮勇的經歷覆蓋了制定戰略、基礎科研、技術孵化和產品開發。他既負責過整體戰略,也在第一線帶兵打過硬仗。

  了解更多,參見新智元報道:芮勇加入聯想后首度發聲,透露聯想 AI 戰略藍圖

  浙江大學何曉飛教授。根據浙江大學官網,何曉飛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互聯網數據挖掘。何曉飛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互聯網數據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在流形學習、數據挖掘、圖像檢索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其提出的保局投影(LPP)是流形學習領域的代表性算法,提出的 Laplacianfaces 是繼 Eigenface、Fisherface 之后,基于子空間人臉識別領域的又一重要算法。曾出任滴滴研究院院長。

  復旦大學陳天平教授。根據 2003 年復旦大學官網一篇題為《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訪數學系陳天平教授》的文章,陳天平教授從上世紀 80 年代末就開始研究神經網絡。他研究的“神經網絡非線性映照理論,信號盲分離和主成分(微小成分)分析”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課題,覆蓋了信息處理、腦科學、數學、計算技術等眾多研究領域。他在神經網絡非線性映照問題研究中建立的無限維空間中神經網絡模型被稱為 Chen 氏模型,也被稱為 Chen 氏定理,多次在重大的國際會議及綜述性文章中被詳盡地介紹。在陳天平教授眾多榮譽中,包括1997 年度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杰出論文獎,以及1997 年度日本神經網絡學會最佳論文獎。

  西南大學廖曉峰教授。根據西南大學官網,現任該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的廖曉峰教授,近年來從事人工神經網絡、無線傳感器網絡和混沌密碼學及其應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均以“優秀”結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項目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廖曉峰教授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日本腦科學研究所、英國的 Warwick 大學以及美國的大學等做訪問教授。

  

  福州大學王應明。有關王應明教授,網上能找到的權威資料相對較少,根據福州大學網站,王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決策理論與方法,數據包絡分析,規則庫推理,質量功能展開(QFD)。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智庫網”,王應明教授在2010年—2013年期間,負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決策理論與方法》。2007年—2009年是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基于置信規則庫的學習和目標設置方法及其應用研究》項目的負責人。

  清華大學劉寶碇教授。劉寶碇于 1986 年獲得南開大學學士學位,1989 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碩士學位,1993 年獲得博士學位,1996 年聘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98 年晉升為教授。 代表作是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的專著《Uncertainty Theory》。他的論著已被譯成俄文和日文出版。劉寶碇的主要學術貢獻是建立了一個公理化數學系統“不確定理論”,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應用。在劉寶碇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時,記者李含采訪了劉寶碇并撰文《劉寶碇:在科學的殿堂中追求完美》,劉寶碇說,“模糊理論一直被數學家們認為是沒有數學基礎的理論,因為它不像概率論那樣有一套公理體系,我們的研究就是為模糊理論打造了一套公理基礎,這套公理化數學系統就叫做‘可信性理論’”。這也是劉寶碇最自豪的研究。

  清華大學的 Ivan Stojmenovic,根據清華軟件學院官網,Ivan 是第七批“千人計劃”成員,是無線通信和分布與并行計算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成員。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任教授,并在塞爾維亞、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都有榮譽學術職位,國際上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Ivan 在國際主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超過250 篇論文,其論文總計被他引超過 11000 次,引用因子 H-Index 超過40。Ivan目前擔任分布式系統領域頂級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主編(Editor in Chief)。Ivan 三次獲得國際最佳論文獎及渥太華大學的卓越研究獎。2008 年因無線通信領域的杰出貢獻當選 IEEE Fellow。

  四川師范大學衛貴武教授。根據官網介紹,衛貴武是四川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合作導師為陳劍教授),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博士研究生(導師為黃登仕教授),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運籌與控制論兼職碩士研究生指導老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先后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及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已經被SCI/SSCI檢索60多篇、EI檢索100多篇,其中25篇為ESI高被引用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基于猶豫模糊集的多屬性群決策理論與方法及應用研究》和《基于雙邊猶豫模糊語言集的多屬性決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從事人工智能相關研究的學者還有很多,下面是四大領域的完整榜單。

  計算機科學(152人)

姓名在職機構
徐澤水四川大學

  周志華

南京大學
芮勇微軟亞洲研究院(2016年11月加盟聯想集團,出任高級副總裁兼CTO)
何曉飛浙江大學
陳天平復旦大學
廖曉峰西南大學

  王應明

福州大學
劉寶碇

  清華大學

Stojmenovi?, Ivan清華大學
衛貴武四川師范大學
佟紹成遼寧工業大學
陳松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春光浙江大學
諸葛海中國科學院
張化光東北大學
梁吉業山西大學
胡衛明中國科學院
文福栓

  浙江大學

黃德雙同濟大學
王飛躍中國科學院
夏又生福州大學
張雨濃中山大學
俞立浙江工業大學
陳兵青島大學
李子青中國科學院
祝峰閩南師范大學
李登峰福州大學
鄧勇西南大學
胡清華天津大學
吳偉志浙江海洋學院
蔡登浙江大學
李樹濤湖南大學
周東華山東科技大學
梁金玲東南大學
劉成林中國科學院
李傳東西南大學
潘全科東北大學
吳爭光浙江大學
丁永生東華大學
曾志剛華中科技大學
王亮中國科學院
李涵雄中南大學
王聰華南理工大學
張道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譚鐵牛

  中國科學院

錢宇華山西大學
章毅四川大學
徐正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師超廣西師范大學
彭晨南京師范大學
陳敏華中科技大學
張敏靈東南大學
沈綱祥蘇州大學
管曉宏西安交通大學
李學龍中國科學院
張新鵬上海大學
樓旭陽江南大學
劉德榮中國科學院
周昆浙江大學
章毓晉清華大學
焦李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曹珍富上海交通大學
余樂安北京化工大學
盧宏濤上海交通大學
譚曉陽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洪興大連理工大學
彭怡電子科技大學
楊蘇華南理工大學
王熙照河北大學
關新平上海交通大學
陳月輝濟南大學
袁曉輝華中科技大學
劉彥奎河北大學
陳勝勇浙江工業大學
胡德文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常虹中國科學院大學
韓敏大連理工大學
樊建席

  蘇州大學

劉培德山東財經大學
潘林強華中科技大學
白翔華中科技大學
殷允強昆明理工大學
任豐原清華大學
蔡開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遠清華南理工大學
金海華中科技大學
王國胤重慶郵電大學
阮邦志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陳積明浙江大學
米據生河北師范大學
樊治平東北大學
唐小虎

  西南交通大學

王雪清華大學
夏鋒大連理工大學
江健民深圳大學
詹志輝中山大學
高小山中國科學院
張煜東南京師范大學
黃曉霞北京科技大學
龐彥偉天津大學
公茂果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黑曉軍華中科技大學
范平志西南交通大學
沈琳琳深圳大學
周杰清華大學
高鐵杠南開大學
林闖清華大學
陶文兵華中科技大學
石勇中國科學院
郭振華清華大學
王緒柱太原理工大學
馬書根天津大學
高文北京大學
譚松波中國科學院
馬毅上海科技大學
肖迪重慶大學
鄔向前哈爾濱工業大學
李玉霞山東科技大學
馬宗民

  東北大學

魯耀斌華中科技大學
王懷清南方科技大學
喻俊志中國科學院
徐勇哈爾濱工業大學
孫仕亮華東師范大學
胡事民

  清華大學

于永光北京交通大學
黃繼武中山大學
伍世虔江西財經大學
姜大昕微軟亞洲研究院
仇計清河北科技大學
劉利民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周濤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王興偉東北大學
張亮復旦大學
時小虎吉林大學
高曙明浙江大學
李國良清華大學
侯增廣中國科學院
陳清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馮國燦中山大學
張田昊上海交通大學
胡包鋼中國科學院
王國軍中南大學
周根貴浙江工業大學
王瀚漓同濟大學
劉慶山東南大學
程明明南開大學
唐杰清華大學

  其中,清華大學的唐杰為 2015 榜單增補學者,因愛思唯爾方面的失誤沒有計入最好大學網排名。

  電氣和電子工程(41人)

姓名在職機構
曹進德東南大學
高會軍哈爾濱工業大學
楊健南京理工大學
馮剛南京理工大學
崔鐵軍東南大學
夏元清北京理工大學
張宏江金山軟件
李翔復旦大學
郭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褚慶昕華南理工大學
章文俊華東理工大學
夏香根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張軍中山大學
周孟初同濟大學
阮新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程明東南大學
李武華浙江大學
柴天佑東北大學
劉云浩清華大學
張良培武漢大學
湯曉鷗中國科學院
胡元太華中科技大學
吳柯東南大學
王家素西南交通大學
邢孟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房建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袁媛中國科學院
金石東南大學
王軍清華大學
王新兵上海交通大學
陳純浙江大學
王秋良中國科學院
宋健清華大學
戴瓊海清華大學
徐德鴻浙江大學
李世鵬微軟亞洲研究院
王素玉西南交通大學
肖立業中國科學院
嚴陸光中國科學院
梁應敞電子科技大學
胡家兵華中科技大學

  控制和系統工程(40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控制和系統工程領域表現十分突出,入選了 5 名學者。

姓名在職機構
徐勝元南京理工大學
葛樹志電子科技大學
丁鋒江南大學
何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岳東華中科技大學
汪小帆上海交通大學
楊光紅東北大學
吳立剛哈爾濱工業大學
虞文武東南大學
程代展中國科學院
張立憲哈爾濱工業大學
洪奕光中國科學院
吳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關治洪華中科技大學
陳武華

  廣西大學

李志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姜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唐立新東北大學
劉玉榮揚州大學
林崇青島大學
李世華東南大學
孫振東華南理工大學
華長春燕山大學
謝廣明北京大學
孫書利黑龍江大學
姜偕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田玉平東南大學
熊軍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胡慶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吳淮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林志赟浙江大學
段志生北京大學
李智軍華南理工大學
劉國平哈爾濱工業大學
吳敏中國科學院
呂金虎中國科學院
沈波東華大學
王常虹哈爾濱工業大學
董宏麗東北石油大學
尹珅哈爾濱工業大學

  神經科學(26人)

姓名在職機構
蒲慕明中國科學院
卓敏西安交通大學
樂衛東大連醫科大學
韓濟生北京大學
賀永北京師范大學
Kendrick, Keith Maurice電子科技大學
王小勤清華大學
周江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魯友明華中科技大學
韓世輝

  北京大學

高家紅北京大學
臧玉峰杭州師范大學
趙志奇復旦大學
劉先國中山大學
Dorris, Michael C.中國科學院
丁玉強同濟大學
黃志力復旦大學
崔岐暨南大學
張岱北京大學
羅敏敏清華大學
方方北京大學
范勇中國科學院
高永靜南通大學
招明高第四軍醫大學
肖波四川大學
魯白清華大學

  附:遴選數據及標準

  2016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的研究數據來自愛思唯爾旗下的 Scopus 數據庫。Scopus 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評議學術論文索引摘要數據庫,含有海量的與科研活動有關的文獻、作者和研究機構數據,使得對中國學者的世界影響力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價成為可能。

  2016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采用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開發的方法和標準,基于客觀引用數據對中國研究者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愛思唯爾作為合作方,為該榜單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技術實現。

  遴選標準:

  研究者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本學科所有中國

  (大陸地區)的研究者中處于頂尖水平。

  技術路線:

  1. 學科配額,篩選 Scopus 收錄的所有文獻中地址是中國(大陸)機構的作者,統計他們在不同學科之間的分布,并按總數 2000 人計算出各學科的名額分配;

  2. 在各個學科按相應名額篩選出作為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被引總次數排名最高的作者名單;

  3. 排除從未發表過被引次數世界前 1%論文且論文標準化影響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低于 1 的作者;

  4. 排除現職工作單位是中國(大陸)以外機構的作者。

  要了解其他 34 領域及入選學者,可在愛思唯爾科技部中國區網站查閱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