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很多大牛就“面試該不該問算法題”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和廝殺,作為小程序員也就看看的份。昨天在微博上看到有個網友對一個面試題做的評論,“如果一個人看過類似解法,能回答出來,一個人沒看過回答不出來,就能說明回答不出來的能力就不如回答出來的嗎?”對此我表示贊同,確實不能說明回答不出的能力不如看過而回答出來的人。
但是如果我是面試官,我肯定會對回答出來的人更有好感。為什么?我沒有理由不對回答出我問題的人欣賞,而對沒有回答出來的人更欣賞嘛,我想這是人之常情吧。我剛才說我贊同,確實不能證明回答出來的人更有能力,假如他是看過的,但是我想至少能說明或許他更勤奮,為了面試做了準備,平時有這方面的興趣等,難道不是嗎?
退一步講,作為面試官為什么要去證明回答不出的人更有實力呢?這不是應該應聘者的事嗎?應聘者才需要證明自己更有能力勝任這個工作吧?
通常應聘者被問到一些自己回答不了的問題之后,會很緊張(更緊張),以至于影響發揮,完全體現不出自己的實力。其實我倒覺得可以正視自己回答不了的問題,這些只不過是所有面試問題中的一小部分,不如坦白的承認這方面自己相對較弱,然后引導面試官問一些自己比較擅長的問題,能體現自己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能力,編碼能力…)的方向。當面試官問你一些你不熟悉的問題,坦白說不會,“這個方面我不太熟,但是相關的,…方面,我平時比較關注,也花了不少時間,有些…”(前提是,說實話)這個時候如果面試官也了解這方面,可以深入的問你這方面的問題;即便面試官不了解這方面,也會對你有好感,改善對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