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y與Nginx的比較分析
12月份的珠三角地區(qū)技術沙龍,定于在深圳舉行。原本約好準備去做一個關于Nginx與lighty的主題分享。說真的,Ligty我已經(jīng)很久沒看了,而且自從1.4.18之后就沒有怎么跟進過,而Nginx是最近才看的,相對而言版本更新一些,所以這個比較對Lighty而言有些不太公平的地方。
但是,年底了,項目組比較忙,到了那天還是要加班,最后不能成行。
我原本的思路是,首先從WEB服務器的業(yè)務邏輯來分析看看為什么lighty與nginx采用的都是master+worker+多路復用I/O的網(wǎng)絡模型,進而對里面的一些細節(jié)如master與worker的關系,worker之間的負載均衡,處理超時連接,處理連接請求等實現(xiàn)做一些比較,中間會穿插一些我對一些內(nèi)容自己的見解。
雖然最后沒有成行,但是有這個沙龍主題的壓力,我還是在最近梳理了一下之前整理的對這兩個服務器的一些認識。應該說,就廣度和深度而言,遠不如老朱 同學。這兩個服務器的代碼,我還對以下幾部分的實現(xiàn)感興趣:內(nèi)存管理,讀取配置文件,模塊機制。奈何現(xiàn)在雜事太多,暫時沒有時間進一步跟進了。
另外,其實我一直沒有在實際運用中使用過這兩個服務器,只是出于學習的目的閱讀它們的代碼,所以觀點難免片面,不好說用哪個更好些,還是那些實際用過的人更有發(fā)言權些。
整理出來的演示稿件在此可以下載。
但是,年底了,項目組比較忙,到了那天還是要加班,最后不能成行。
我原本的思路是,首先從WEB服務器的業(yè)務邏輯來分析看看為什么lighty與nginx采用的都是master+worker+多路復用I/O的網(wǎng)絡模型,進而對里面的一些細節(jié)如master與worker的關系,worker之間的負載均衡,處理超時連接,處理連接請求等實現(xiàn)做一些比較,中間會穿插一些我對一些內(nèi)容自己的見解。
雖然最后沒有成行,但是有這個沙龍主題的壓力,我還是在最近梳理了一下之前整理的對這兩個服務器的一些認識。應該說,就廣度和深度而言,遠不如老朱 同學。這兩個服務器的代碼,我還對以下幾部分的實現(xiàn)感興趣:內(nèi)存管理,讀取配置文件,模塊機制。奈何現(xiàn)在雜事太多,暫時沒有時間進一步跟進了。
另外,其實我一直沒有在實際運用中使用過這兩個服務器,只是出于學習的目的閱讀它們的代碼,所以觀點難免片面,不好說用哪個更好些,還是那些實際用過的人更有發(fā)言權些。
整理出來的演示稿件在此可以下載。
posted on 2009-12-21 20:50 那誰 閱讀(11611) 評論(8)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服務器設計 、Nginx 、lightt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