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d Al" Yankovic
是繼
Allan Sherman
之后美國最為著名的歌曲惡搞專家,是
MTV
時代的音樂幽默大師。在近
20
多年中,
New Wave
、
Grunge
、
Rap
等各式各樣的音樂都是
"Weird Al" Yankovic
拿來開涮的對象。
1959
年
10
月
23
日
,原名
Alfred Matthew Yankovic
的
"Weird Al" Yankovic
出生在加州的
Lynwood
,是家里的獨生子。由于非常喜歡波爾卡舞明星
Frank Yankovic
,
"Weird Al" Yankovic
在七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手風琴。在少年時期,
Yankovic
非常癡迷于“瘋狂博士”(
Dr. Demento
)的電臺節目,同時,他還被
Allan Sherman
,
Spike Jones
,
Tom Lehrer
和
Stan Freberg
等人的幽默所吸引。
1973
年,當
Dr. Demento
在
Yankovic
的學校演講的時候,
13
歲的
Yankovic
把自己在家錄制好的一盤
Demo
錄音帶遞給了他。三年后,
Dr. Demento
在節目中表演了
Yankovic
創作的歌曲《
Belvedere Cruising
》。后來,
Yankovic
的音樂成了
Dr. Demento
節目中的常客。在中學時代,
Yankovic
創作了大量這樣的搞笑歌曲。在中學畢業邁入大學門檻之后,
Yankovic
開始學習建筑學。在加州州立工藝學院上學時,
Yankovic
加入了學校的廣播站,開始用
"Weird Al"
作為自己的綽號。
1979
年,洛杉磯樂隊
The Knack
的單曲《
My Sharona
》大獲成功,而
Yankovic
則模仿這支單曲,創作出了他自己的單曲《
My Bologna
》。《
My Bologna
》不僅得到了
Dr. Demento
歌迷的青睞,而就連
the Knack
樂隊也非常喜歡這首改編的單曲。
1980
年,在大學畢業之后,
Yankovic
依照皇后樂隊
(Queen)
的冠軍單曲《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創作出了一首《
Another One Rides the Bus
》并在
Dr. Demento
的演播室中現場錄制了這支單曲。這支單曲在地下音樂圈非常受歡迎。
在
1983
年結識了著名錄音室吉他演奏家兼制作人
Rick Derringer
之后,“玩”音樂多年的
Yankovic
終于在
Scotti Bros
音樂公司支持下,發行了以自己的藝名命名的第一張惡搞專輯《
"Weird Al" Yankovic
》。這張唱片在
1983
年
6
月
25
日
,排在了公告牌雜志專輯排行榜的第
139
名,達到了
50
萬張的金唱片銷量。
《
Ricky
》是這張專輯的主打歌,它的曲調是以
Toni Basil
的熱門作品《
Mickey
》和電視劇《
I Love Lucy
》為靈感顛覆而成的。隨著以單曲形式推出,它于
1983
年
5
月
28
日
登上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第
63
名的位置,其音樂電視更成為當時羽翼未豐的
MTV
電視網的一大招牌。
Yankovic
還發揚打油詩人的美德與智慧,以
Joan Jett
和
Blackhearts
樂隊的《
I Love Rock 'n Roll
》為藍本,改編成的這首讓人忍俊不禁的《
I Love Rocky Road
》(注:
Rocky Road
是一種國外的一種帶堅果的冰激凌),于
1983
年
8
月
6
日
登上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第
106
名。
之后,
1984
年,
Yankovic
推出的第二張拿他人的熱門作品開涮的專輯《
"Weird" Al Yankovic in 3-D
》,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張銷量達到
100
萬張的白金唱片,于當年的
4
月
28
日
在公告牌專輯排行榜創下了排名
17
的佳績。不僅如此,它還被《
People Magazine
》的樂評專欄選為當年的年度十大專輯之一。《
Eat It
》是
Yankovic
專門為這張專輯錄制的這首主打歌,是惡搞
Michael Jackson
之前推出的一部令人拍案的佳作《
Beat It
》的作品。它以單曲唱片的形式推出后,就造成了轟動,于
1984
年
4
月
14
日
打入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的第
12
名,并榮膺當年的格萊美最佳喜劇唱片
(Best Comedy Recording)
的殊榮。有趣的是,這首《
Eat It
》的音樂電視,更是把《
Beat It
》里的場景玩了個遍,因而也成為一出
MTV
杰作,
Yankovic
因此獲得了美國電視獎
(American Video Awards)
最佳男藝人
(Best Male Performance)
的肯定,堪稱玩出了相當的水平。除了《
Eat it
》,《
King of Suede
》也是一首重寫的精彩調侃之作,開涮的就是
Police
樂隊的代表作《
King of Pain
》。它在
1984
年
5
月
19
日
登上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的第
62
名。另外拿
Greg Kihn Band
樂隊的《
Jeopardy
》開玩笑的歌《
I Lost on Jeopardy
》,也于
1984
年
7
月
7
日
進入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的第
81
名。
1985
年,
Yankovic
出了第三張專輯——《
Dare to Be Stupid
》,繼前一年的個人專輯獲得巨大成功后,
Yankovic
又趁熱打鐵首次以
CD
這種新的音樂載體發行了這張喜劇唱片。這張名字就透著濃郁戲謔口吻的專輯于
1985
年
8
月
10
日
打入公告牌專輯排行榜
50
名,迄今為止,它的銷量上已經突破了
100
萬張的白金數字。不僅如此,它還讓
Yankovic
再度取得了競爭格萊美最佳喜劇唱片的入場券,只是最終沒有在這一獎項上梅開二度罷了。在上張專輯里
Yankovic
涮完歐美的流行歌王麥克爾杰克遜之后,在這張專輯又瞄準了以大膽著稱的流行歌后
Madonna
。當時,她風靡全球的熱門代表作《
Like a Virgin
》,經過
Yankovic
的插科打諢,搖身一變成了這首使人開懷的《
Like a Surgeon
》。其單曲唱片的封面還專門找來了一個形象極象“麥姐”的女模特來了個滑稽的“模仿秀”。
1985
年
7
月
13
日
,這首滑稽的作品,上到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第
47
名的位置。
饅頭吃得多,總免不了有被噎著的時候,
Yankovic
在
1986
年出的這張換湯不換藥的《
Polka Party!
》雖然毫無驚喜地又一次在
1987
年獲得了格萊美最佳喜劇唱片的提名,但是市場反應非常低迷,作品本身也乏善可陳,只在公告牌專輯排行榜上出現了很短的時間,名次更是前所未有的
177
名,許多人甚至認為這位歌壇“饅頭”大師的事業就此會一蹶不振。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擅長搞怪的
Yankovic
在
1988
年攜著新專輯《
Even Worse
》風風光光地回來了。這張從主題到封面,都讓人與流行歌王麥克爾杰克遜在其不久前推出的黑膠唱片《
Bad
》聯系在一起的唱片,讓
Yankovic
的“饅頭”重新成了搶手的香餑餑。在
1988
年
7
月
2
日
登上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第
27
名并贏得白金銷量的同時,還在格萊美最佳喜劇唱片的提名記錄中再下一城。專輯中首推的單曲《
Fat
》,顯然是那杰克遜的《
Bad
》開玩笑。
1988
年
5
月
21
日
,這首歌成為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第
99
名的作品。不過這首歌更大的成就,卻是由它的
MTV
締造的。這部作品中,處處都能看到對名導演馬丁斯科西斯
(Martin Scorsese)
執導的原版《
Bad
》
MTV
搞笑模仿的場面,
Yankovic
被描繪成了一個肥胖怪誕的混小子。更有意思的是,甚至連取景的地點都在同一個地鐵站。由此,
Yankovic
贏得了第二座格萊美獎——最佳概念音樂電視作品獎
(Best Concept Music Video)
。這也是他個人在格萊美競爭中,第一次贏得喜劇唱片以外的獎項。
歌而優則演這種過界“撈錢”的招兒,在
Yankovic
身上也無可避免地發生了。他在
80
年代行將結束的時候,主演了一部代表當時流行觀念的文化電影《超高頻》
(UHF)
。此外,他還以合作的方式參與了編劇的工作,以及電影原聲唱片的制作。可惜影片和唱片的市場反應都不大熱烈,充滿調侃色彩的原聲唱片最高只在
1989年8月19日
排到了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的第146
位。值得欣慰的是,在《鍵盤樂器雜志》
(Keyboard Magazin)
當年的“最佳手風琴師”
(Best Accordionist)
評選中,好“玩”的
Yankovic
脫穎而出。
有過一次不務正業的經驗后,
Yankovic
又陷入了一段長期的沉默,直到
1992
年帶著《
Off the Deep End
》折騰回來。這張封面和最重要的曲目都針對
Nirvana
樂隊的專輯唱片,于
1992
年
5
月
16
日
登上了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的第
17
名,平了他的《
"Weird" Al Yankovic in 3-D
》所創造的個人最好成績。雖然在
1992
年的格萊美最佳喜劇唱片角逐中,這張白金唱片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但卻被國家錄音商業協會
(NARM)
授予“最暢銷喜劇唱片”
(Best Selling Comedy Recording)
的殊榮。專輯中的最大亮點,是拿
Nirvana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單曲《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顛覆而成的《
Smells Like Nirvana
》。
1992
年
5
月
16
日
,這首歌成為了排在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第
35
位的熱門之選。它那滑稽效仿“涅槃”樂隊原作的音樂錄像帶,還被《間諜雜志》
(Spy Magazine)
評為
1993
年度電視錄像帶獎
(Video Of The Year)
。在《滾石雜志》
(Rolling Stone)
公布評選的有史以來的音樂錄像帶百強名單中,這部《
Smells Like Nirvana
》排在了第
68
位。此外,
Yankovic
還獲得了
1992
年
MTV
電視網音樂大獎最佳男歌手的提名。
一直對知名歌手的形象進行滑稽搞笑式模仿的
Yankovic
,甚至在
1993
年推出的專輯《
Alapalooza
》中把自己的樣子玩進了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為科幻大制作《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而采用的注冊圖案上。原本張牙舞爪的霸王龍骨骼,被
Yankovic
帶著眼鏡的樣子取代,一看就令人捧腹。
1993
年
10
月
30
日
,這張專輯在公告牌專輯排行榜取得了第
46
名的成績。專輯中流傳最廣泛的歪唱之作《
Jurassic Park
》,并沒有象
Yankovic
以往作品那樣,從名字就開始著手調侃,而是把幽默的惡搞放在了作品本身的詞意錘煉上。這首歌的
MTV
還在
1994
年獲得了格萊美“最佳音樂電視作品”
獎
(Best Music Video)
的提名。另外《
Headline News
》這首以單曲唱片的形式推出的作品,雖然并沒有收錄在
Yankovic
的個人專輯中,但仍然于
1994
年
11
月
5
日
位列公告單曲排行榜第
104
名。
1996
年,
Yankovic
開始向更加多元化的音樂下手攪和,成就了這張他在公告牌專輯排行榜上取得個人最好成績的唱片《
Bad Hair Day
》。僅從
U2
樂隊那首家喻戶曉的《
Hold Me, Thrill Me, Kiss Me, Kill Me
》來覬覦蹩腳的牙科醫生,就足以讓人想象它的搞笑指數有多高。到目前為止,這張唱片的銷量接近雙白金的數字,超過了
Yankovic
以往任何一張專輯。
1996
年
4
月
27
日
于公告牌專輯排行榜上達到了
14
名的位置。《
Amish Paradise
》作為專輯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作品,根據
Coolio
之前的熱門歌《混混的天堂》
(Gangsta's Paradise)
改編的這首歌,于
1996
年
4
月
20
日
拿下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的
53
名。而從“美國總統”樂隊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的力作《笨人》
(Lump)
化身而來的這首歌《
Gump
》,對曾令無數人動容的“阿甘”這一銀幕形象做出了顛覆。
1996
年
6
月
8
日
,它在公告牌單曲排行榜中取得了
102
名的成績。
多年來音樂惡道道路上一路跑下來的
Yankovic
,此時早已成為人們喜愛的顛覆派“偶像”,有不少歌手甚至以自己的作品或形象被他拿去涮過為榮,因為被他選來開玩笑的作品和形象都要具備很高的知名度才成。作為新世紀來臨前的重頭戲,
Yankovic
這次采用豐富的旋律和話題素材,為
90
年代的流行音樂提供了另一個與眾不同的記憶樣板。于是在
1999
年發行了專輯《
Running With Scissors
》,
1999
年
7
月
24
日
公布的公告牌專輯排行榜中,這張白金專輯的排名是
16
位。里面最出名的一首歌是《
The Saga Begins
》,但是要聽出這首歌令人拍案的滑稽之處,必須要對美國流行文化有足夠的了解。
Don McLean
那首情感脆弱到近乎可怕程度的《
American Pie
》旋律,被拿來和第一部《星球大戰前傳》電影的情節來了個連鍋煮,換來的自然是人們的笑聲和掌聲。
在
2003
年
Yankovic
發行了專輯《
Poodle Hat
》,單是唱片封面上,
Yankovic
那讓人笑到前仰后合的“饅頭”式造型,就足以顯示
Yankovic
在音樂事業上要把惡搞精神堅持到底的決心。這次以嬉笑怒罵而著稱的說唱歌手
Eminem
和說唱
(Rap)
、嘻哈
(Hip-Hop)
之類的作品為最大顛覆目標的白金專輯,不僅在
2003
年
6
月
7
日
于公告牌專輯排行榜中打入第
17
名的位置,更讓
Yankovic
在經歷了將近十年的搞笑音樂跋涉后,終于再度贏得格萊美年度最佳喜劇專輯的桂冠。在這張專輯中由
Eminem
的《
Lose Yourself
》改編成的《
Couch Potato
》,在
Yankovic
手中成了追星族的最佳“寫真”,這個家伙幾乎記得地球上的每一場表演,這一詼諧的奇思妙想讓人們在笑過之后,對歌中的嘲諷產生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