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上路,請多關照”,在剛拿到駕照不久的新手們駕駛的交通工具上,常常能見到這樣的警示紙條。老手們見到這樣的紙條,都樂意為新手留出足夠的行駛空間,讓新手們駕駛起來游刃有余。然而在創業這條擁擠的“馬路”上,誰來關照這些初次創業的“新手”們呢?
進入新千年,中國的創業隊伍已經前所未有的壯大,每個人都在新政策、新浪潮下懷揣自己的理想和一腔熱情,策劃自己的創業之路,夢想實現金錢與個人價值的統一。
眼觀這一潮流,既有美的期盼,也有疼的擔憂,因為在創業者的血淚史中,有一次次磕破膝蓋流著鮮血和汗水倒下后,又站起的,也有一次失敗便一蹶不振的 自從盤古開天辟地就有這樣殘酷的生存規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萬事開頭難,初次創業更是難上加難。難在什么地方呢,難在對產品的選擇上,難在對項目的運作上,難在對政策的把握上,難在對自己的堅持上 擺在初次創業者面前的是一大堆的問題和障礙,這些問題和障礙都是無法回避和繞過的,只有克服了這些問題和障礙,你才能走上創業的坦途。
如何正確對待初次創業的成與敗,在如今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天上掉餡餅,一鋤頭挖個金娃娃,投機取巧,走捷近 這樣的思想和風氣充溢著整個創業人群,讓人們腦海里只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偏激。正確的心態應該是把初次創業當作一次“紙上談兵”的具體嘗試,一次花錢、花精力和痛苦(或者是喜悅)買來的經驗和教訓。
你失敗了,這也許只是你人生眾多跟斗中的一個,而且是必須要摔的跟斗,爬起來,彈彈身上的灰塵,繼續上路;你成功了,但這只是初次創業的成功,還有二次創業,再創業的曲折需要你去堅持。雖然成功者只是少數,但是只有勇敢邁開了蹣跚的第一步,才會有后來的箭步如飛。敢問如今的成功者,有多少是一次創業,就一勞永逸的呢?莫不是經過了失敗和成功的艱辛與喜悅,莫不是接受了初次創業在精神和意志上的洗禮,最后在廢墟中重寫了自己的創業史。1982年,劉氏兄弟湊了1000元錢開始創業養鵪鶉。1984年4月的一天,資陽縣的一個專業戶找到他們,一下子就下了10萬只小雞的訂單。被沖昏了頭的劉氏兄弟馬上借了一筆數額不少的錢,購買了10萬只種蛋。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萬只小雞孵出來交給這個專業戶之后不久,他們便聽說這個專業戶跑了。他們去追款,發現交給這個專業戶的2萬只小雞,一半在運輸途中悶死了,一半在家里被大火燒死了,對方已經是傾家蕩產。走投無路之下,兄弟們一碰頭,商量著究竟是從岷江的橋頭跳下去,還是隱姓埋名遠遁新疆。那次會議,真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最終,他們決定留下來,不逃、不躲,正視并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接受初次創業失敗的洗禮,如果沒有兄弟們的堅持,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希望集團。
初次創業真的就那么難嗎?成功與失敗,成王與敗寇之間真的那么難以逾越嗎?其實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一、選擇了錯誤的方向。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縱使你有三頭六臂,如果選錯了方向,成功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二、缺乏有力的執行,也就是堅持的方向和力度。俗話說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有了正確的方向,一定要保證得到強有力的執行。國人創業,不缺乏好的思路,獨獨缺少了執行,怎么會不失敗呢?
如何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首先,絕對不可以人云亦云。大多創業者,都是無業者,跟在別人后面,只有吃殘羹剩飯,餓死亦不足為奇。對待大家都熱捧的東西,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看看背后的玄機,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然而大眾不會想到的路。這點對初次創業者顯得尤為重要。其次,要學會資源整合,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如果坐等自身條件具備,創業者的最佳機會也錯過了,不如巧借東風,共圖大業。最后,創業之初,利潤不能放在第一位,重要的是把路走通,等走上正軌之后,在把該省的省下來,該賺的賺回來,利潤自然也就來了
創業路漫漫——希望初次創業者有個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第一次挑戰,人生的許多樂趣只在一個過程,我們做事追求的是效果,而不是結果。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不管成與敗,體驗過程的所有感觸才是初次創業的精髓所在。
上路之前,我們面帶微笑,失敗了我們也面帶微笑,因為你并非一無所獲,你填補了你這一生中的空白領域。在這里,成和敗,你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