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http://www.shnenglu.com/lapcca/archive/2010/09/10/126329.html
這兩天看csdn有一些關于socket粘包,socket緩沖區設置的問題,發現自己不是很清楚,所以查資料了解記錄一下:
一兩個簡單概念長連接與短連接:
1.長連接
Client方與Server方先建立通訊連接,連接建立后不斷開, 然后再進行報文發送和接收。
2.短連接
Client方與Server每進行一次報文收發交易時才進行通訊連接,交易完畢后立即斷開連接。此種方式常用于一點對多點
通訊,比如多個Client連接一個Server.
二 什么時候需要考慮粘包問題?
1:如果利用tcp每次發送數據,就與對方建立連接,然后雙方發送完一段數據后,就關閉連接,這樣就不會出現粘包問題(因為只有一種包結構,類似于http協議)。關閉連接主要要雙方都發送close連接(參考tcp關閉協議)。如:A需要發送一段字符串給B,那么A與B建立連接,然后發送雙方都默認好的協議字符如"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然后B收到報文后,就將緩沖區數據接收,然后關閉連接,這樣粘包問題不用考慮到,因為大家都知道是發送一段字符。
2:如果發送數據無結構,如文件傳輸,這樣發送方只管發送,接收方只管接收存儲就ok,也不用考慮粘包
3:如果雙方建立連接,需要在連接后一段時間內發送不同結構數據,如連接后,有好幾種結構:
1)"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
2)"Don't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
那這樣的話,如果發送方連續發送這個兩個包出去,接收方一次接收可能會是"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Don't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 這樣接收方就傻了,到底是要干嘛?不知道,因為協議沒有規定這么詭異的字符串,所以要處理把它分包,怎么分也需要雙方組織一個比較好的包結構,所以一般可能會在頭加一個數據長度之類的包,以確保接收。
三 粘包出現原因:在流傳輸中出現,UDP不會出現粘包,因為它有消息邊界(參考Windows 網絡編程)
1 發送端需要等緩沖區滿才發送出去,造成粘包
2 接收方不及時接收緩沖區的包,造成多個包接收
解決辦法:
為了避免粘包現象,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對于發送方引起的粘包現象,用戶可通過編程設置來避免,TCP提供了強制數據立即傳送的操作指令push,TCP軟件收到該操作指令后,就立即將本段數據發送出去,而不必等待發送緩沖區滿;二是對于接收方引起的粘包,則可通過優化程序設計、精簡接收進程工作量、提高接收進程優先級等措施,使其及時接收數據,從而盡量避免出現粘包現象;三是由接收方控制,將一包數據按結構字段,人為控制分多次接收,然后合并,通過這種手段來避免粘包。
以上提到的三種措施,都有其不足之處。第一種編程設置方法雖然可以避免發送方引起的粘包,但它關閉了優化算法,降低了網絡發送效率,影響應用程序的性能,一般不建議使用。第二種方法只能減少出現粘包的可能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粘包,當發送頻率較高時,或由于網絡突發可能使某個時間段數據包到達接收方較快,接收方還是有可能來不及接收,從而導致粘包。第三種方法雖然避免了粘包,但應用程序的效率較低,對實時應用的場合不適合。
解決粘包問題:
http://www.vckbase.com/document/viewdoc/?id=1203在socket 文件傳輸中,獲取某個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如果一個文件名傳輸一次通訊的話,127.0.0.1上測試沒有什么問題,當在局域網中傳輸2次以上,就會出現包丟失問題。我猜這個問題跟粘包有點相似。
posted on 2010-10-11 17:23
漂漂 閱讀(694)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深入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