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hromebook來了,Android頭子魯賓調走了,接管的人正是Chrome瀏覽器主管。Chromebook沉寂了有2、3年,上一次推出的ChromeOS是以Webkit為Shell,事實證明療效不好。而這2、3年中,聽到的更多的聲音是ChromeOS會被放棄掉,更應該扶正Android一統所有。從我對chromium源碼了解,谷歌的開發支持有增無減,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新的桌面UI技術,代號為Aura。經過這些時間的開發,新的桌面shell搭載到Chromebook推出,是否成功拭目以待。有趣的是惠普的WebOS很尷尬,但FireFox又吵吵著要干WebOS。至于LinusTorvalds說自己很喜歡Aura多少有點虛情假意,他或許更希望谷歌在PC端能大放異彩,順帶使他的Linux內核蓬蓽生輝。
谷歌是一家了不得的公司,在智能機興起的當頭收購了Android。我不知道當時的Android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那個遵從Java語言規范的Dalvik是誰出的餿主意。谷歌通過免費開放隨便定制隨便玩的策略快速的占領了自己的市場,網絡了大批的應用開發者。話說回來,即便收購的是bndroid,cndroid,只要不出大意外,都會獲得同樣的成功。按照吳軍博士的觀點,這是一波不可抵擋的浪潮。
Android發展的風生水起,但并不是沒有隱患。首先虛擬機技術使得整體性能偏低,其次Java的代碼容易反編譯,在強大的壓力下谷歌開放的NDK,不過一直強調即便使用NDK性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開發經驗,所以不知道是否屬實,但按照慣常邏輯Native的應該會快,這其中不知是真是假有何隱情或苦情等等。還有一個隱患就是2009的時候Oracle收購了Sun,有了Java的專利。這Oracle也正在走下坡路,隨時都可能去找谷歌提款,而且不是塊八毛的。
我大概是從10年底開始研究chromium的代碼。曾幾何時,我潛意識中把二者化上了等號,而原因竟是那一坨代碼實在是太巨大了,儼然有操作系統的范兒。進程間的IPC通信、線程間的消息框架、對象間的通知服務、通過Job創建進程并做權限限制實現Sandbox、頁面資源的管理檢測、GPU硬加速等等,這些東西圍繞起來不比Android的平臺層少太多。實現系統過程中對技術的抽象,只需把接口選擇性的暴露給應用開發者便是所謂的Platform SDK。而這個過程經歷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或者說沒有積淀很難做好所謂的操作系統。從chromium的源碼中可以看到很多Android的影子,尤其是view框架,控件的命名都差不多。
說了這么多,總的有點自己的態度。我認為Android出現的早,當時的機遇容不得錯過,因此Android在恰當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Win、Mac都是以C++這種Native方式霸占著各自的領地,技術發展到彼此差不多的時候,性能的細節問題會暴露,加之Java專利的擾局,谷歌不得不留一手。而Android出于自保,對chrome是排斥的,這一點貌似從網上看到的八卦,但也合情合理。ChromeOS技術上的逐漸成熟,又是原屬自己的開發,其角色和地位逐漸增強是可能的。揣測谷歌收購的摩托羅拉除了專利權之外,會不會搭載Native的OS走高端手機系統這條路?摩托羅拉恰好有一款高端手機也叫Aura,不過也許是巧合。
最后,我不是什么黑,也不是什么蜜。
附加一些其它觀點:
我不認為HTML5技術中的那些新語義會有多吸引人,相反瀏覽器為HTML提供的那些外掛才是HTML5的核心,包括智能設備的SDK、地理信息服務、本地存儲、多線程支持、2D/3D繪圖、音視頻相關等等,盡管如此還有很多偽標準何時變為標準、那些不是標準的何時變為偽標準都不得而知。程序員很奇特,一方面喜歡百花齊放,而另一邊又迷戀自己手中的錘子。
posted on 2013-03-25 08:10
萬連文 閱讀(4059)
評論(2)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