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只要你和計算機打交道,這些問題可以說是天天會遇到,但是很多人是似懂非懂, 能真正完全理解的人卻不多, 下面是個人的一些理解,有錯歡迎指正.

            最早的計算機只支持ASCII碼, 具體來說就是用1個字節(最高位為0, 沒有用)表示0到127,總共128個字符, 這樣就可以完全滿足英語應用的要求了。

            后來擴展到歐洲語系,理論上一個字節可以表示256個字符, 歐洲人就把剩余的128個字符(最高位為1)按照自己語言(法語,德語...)的要求擴充應用了起來, 好像也能滿足需要。

            然后又到了亞洲國家,比如中國,中文漢字有十多萬,這剩余的128個字符根本不夠我用啊, 怎么辦? 于是就有了兩個字節的編碼,如中文的GBK, GB2312, BIG5等,當然日語,韓語等其他亞洲國家也有自己編碼方式。

            這就是所謂的多字節編碼(MBCS)方式, Win95/98時代只支持這種方式, 那時候處理字符串非常痛苦, 因為它里面有些字符是一個字節表示的,也有一些是多個字節表示的, 比如字符串"你好abc", 里面明明是5個字符,strlen返回長度卻是7, 你要正確識別字符個數,可以使用類似_mbslen的API, 但是實際上該API內部會綁定當前的字符集, 不然神仙也識別不了。

            要統一解決上面的問題, 需要有一個世界通用的統一編碼格式, 那就是UNICODE。
             UNICODE個人感覺分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UNICODE包括UTF8, UCS2, UCS4, 而狹義的UNICODE(主要是Windows平臺)就是指UCS2。
            先說UCS2, Windows平臺上常說的UNICODE實際上就是指UCS2, 簡單來說就是統一用2個字節的編碼,表示實際上所有語言的常用字符。
            再說UTF8, 有了上面的UCS2,為甚么還有要UTF8? UCS2把任何字符全都編碼成2個字節(包括我們常用的英文字符), 這樣極大地增加了網絡傳輸和數據存儲的開銷,于是就有了UTF8。UTF8對英文字符還是1個字節存儲,只對其他語言字符用多個字節存儲(2-6個字節)。UTF8和UNICODE可以完全對應的相互轉換, 具體可以參考這里
            為什么還要有 UCS4? UCS2用2個字節,最多也只能表示0xFFFF+1 = 65536個字符, 但是我們僅漢字就有十多萬,所以UCS2/UTF8收錄的也只是我們一些常用的漢字, 所以我們需要UCS4, 用4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可以表示0xFFFFFFFF+1=4294967296個字符, 它才是我們以后的終極解決方案。

            在Windows上不同編碼方式的相互轉換可以通過WideCharToMultiByteMutiByteToWideChar進行, 它里面WideChar就是指UCS2, 可以看到它這里把UTF8也命名成MultiByte, 是不是有點誤導...

            下面再談小大小端(little-endian, big-endian).

            計算機是以字節為尋址單位的,這就涉及到字(2個字節), 雙字(4個字節)及其他多字節單位 在計算機內如何排布的問題, 這里無非就是2種:低字節在低地址的little-endian和高字節在低地址的big-endian.
            如何區分當前系統是哪種類型的大小端? 曾經看到有經驗的程序員也以當前的操作系統類型來判斷, 實際上系統的大小端和你的CPU架構體系相關聯, 比如說X86是小端, PowPC是大端,ARM則是可控制(默認也是小端)。
            要判斷當前環境是大小端實際上很簡單: bool IsLittleEndian()  {  int i=1;  return (*(char *)&i == 1); }
            曾經看到公司跨平臺的代碼沒有通過大小端轉換,直接通過memcpy某個表示長度的int在客戶端之間傳送,卻沒有發生問題, 感覺很奇怪, 最后發現原來公司的所有native客戶端(Win, Mac, ios, Android,BlackBerry,Linux)全都是小端。感覺現在大端的應用主要是網絡字節序, Java內部全都是大端。
            上面的UCS2和UCS4因為都是用多字節表示一個字符, 所以實際上都有大小端的問題,比如分別對應UCS2-LE和UCS2-BE,Windows上的UNICODE實際上是UCS2-LE, UTF8因為是字節流,所以沒有大小端的問題。

            下面再說一下BOM (Byte Order Mark), 上面說了各種編碼方式以及大小端的問題, 那么我們怎么知道某個文本或者數據流是何種編碼方式? 
            一般來說有3種方法:一種是分本顯示指定, 比如web里html頭一般會有這么一段"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 要不就是大家默認約定,比如自定義的網絡數據流內的字符串一般都會用UTF8編碼; 還有一種就是用BOM,通過在文件頭里填入BOM規定的字節,從而區分文件是何種編碼類型: 
            UTF-8 0xEF 0xBB 0xBF
            UCS2 BE 0xFE 0xFF
            UCS2 LE 0xFF 0xFE
            UCS4 BE 0x00 0x00 0xFE 0xFF
            UCS4 LE 0xFF 0xFE 0x00 0x00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notepad保存,試下各種效果, 然后用UltraEdit的16進制方式查看驗證。

            上面關于各種字符編碼方式的集合構成了所謂的字符集/代碼頁相關的概念, 下面是是一些常用的代碼頁及其字符集: 
            代碼頁(CodePage)字符集(CharSet)
            Description
            936
            GB2312
            簡體中文(GB2312)
            950
            BIG5
            繁體中文(BIG5)
            1200
            UTF-16
            Unicode (UCS2-LE)
            1201
            unicodeFFFE
            Unicode (UCS2-BE)
            65000
            UTF-7
            Unicode (UTF-7)
            65001
            UTF-8
            Unicode (UTF-8)
            65005
            UTF-32
            Unicode (UCS4-LE)
            65006
            UTF-32 (BE)
            Unicode (UCS4-BE)

            最后討論下C++編程中常見的關于字符編碼方式相關的問題。

            在C++編程中, 我們常打交道的無非是編輯器和編譯器, 對編輯器起來說,我們常遇到就是亂碼問題, 比如中文注釋顯示或是保存不了等, 解決辦法就是把你的文件保存成Unicode(UTF8)。
            對于編譯器來說, 編碼方式取決于它對C++標準的支持程度, 比如C++ 11以前,字符串我們只能指定成2種:一種是MBCS,如char* p="abc哈哈"; 還有一種是UCS2, 比如wchar_t*p = L"abc哈哈", 這樣編譯器就知道你要表示的字符串類型。C++11之后,標準增加了UTF8和UCS4的支持, 比如char* p=u8"abc哈哈"表示UTF8,wchar_t* p=u"abc哈哈"表示UCS2(實際上和L"xxxx"一樣), char32_t* p=U"abc哈哈"表示UCS4。這里要區分編譯期和運行期, 盡管C++11之前在編譯期我們沒法告訴編譯器我們這個常量串是UTF8格式的,但是程序運行期我們還是可以使用所有的編碼式(MBCS/UTF8/UCS2/UCS4), 因為這些最終在內存里都是二進制流。
            另外C++11還增加了UTF8, UCS2, UCS4相互轉碼的支持:
            std::codecvt_utf8 封裝了UTF8相關的編碼轉換
            std::codecvt_utf16 封裝了UCS2相關的編碼轉換
            std::codecvt_utf8_utf16 封裝了UTF8與UCS2的編碼轉換

            對于C++跨平臺開發, 我們經常遇到的就是默認用那種編碼方式的問題,我們會發現Windows 的UCS2解決方案對其他平臺來說是個異類, 一般來說有2種解決方法:
            一種是統一用UTF8 , 但是這樣對Windows來說有點麻煩, 因為Windows的API都是UCS2的,所以這種方式意味著任何字符串在傳給Windows API 之前都要從UTF8轉成UCS2; 還有一種就是用#define宏了, Windows上將字符串相關宏全都定義成UCS2, 其他平臺則全都定義成UTF8, 該方式要求就你在寫代碼時頭腦要比較清醒,因為同樣的代碼在不同平臺上的編碼格式是不一樣的。

            一直很好奇,誰知道Windows為什么不用UTF8,非要搞得和其他平臺不一樣?
            posted on 2015-07-25 01:11 Richard Wei 閱讀(4680) 評論(2)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C++

            FeedBack:
            # re: 關于字符集,編碼格式,大小端的簡單總結
            2015-07-25 01:40 | test
            因為nt內核用的是ucs2,那是89年,utf8到了92年才發明出來。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關于字符集,編碼格式,大小端的簡單總結
            2015-07-25 19:55 | Richard Wei
            @test
            看來確實是歷史原因, 不過對于運行期的程序來說,個人倒是更贊同Windows的做法,忽略內存因素,Windows的UCS2編碼相對于其他平臺的UTF8更統一和高效。  回復  更多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大陆|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久久精品二区|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久久影视国产亚洲|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 四虎久久影院|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99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