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管歷來在長恨歌的主旨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但是我卻覺得拋開歷史的包袱,《長恨歌》更多的是表達對愛情的歌訟。在我看來,在詩的深層有對唐明皇的憐憫。如果唐明皇和楊貴妃不生在帝皇家,也許他們的愛戀更值得讓人稱道,而更像是一出佳話。但是,卻可惜,他身為帝皇,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允許他去將所有的心思花在一個女人的身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唐明皇在前期是個不錯的皇帝,也創造了開元盛世的歷史。但是,從遇到楊玉環的那刻起,他便已經不是那個原來的唐玄宗了。他對楊玉環的愛不同于對其它妃子的愛,如果說對于其它的妃子而言,他更多的是欲而已,而對于楊玉環,他則是更多的傾注了愛情。他的重色傾國,他的“君王不早朝”,都是全心全意去愛一個人。只不過,因為他的身份,因為他的職責,使他無法去承受和擁有那份愛。以致于才有后來的悲劇發生。他們的愛是至死不渝的,是超越一切的,詩人對他們的愛也有贊賞的成份,是因為詩人是從一個普通人對愛情的執著的角度去看待楊與唐明皇的愛的,他們的愛沒有錯,錯只錯在當時的社會,以及他們所應行駛的職責。所以,他們的悲劇從不僅僅是愛情的悲劇,從初步看來,是唐明皇的好色誤國,但是引伸開來,卻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是歷史造就了這個悲劇,是這種社會關系造成了這個悲劇,愛情本身卻是沒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