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blog介紹了P2P的原理和libjingle庫的基本情況,如果直接看代碼,很多細節可能不會注意到,這種時候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看它的開發文檔,因為庫是由Google開發和維護,所以這方面我們不用擔心,文檔首頁見
這里。但是如果要深入了解庫代碼為什么這么寫,為什么這么約定時,還需要了解相應的協議。
便于大家了解,特整理如下。(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by peakflys)
一、相關協議簡介
·XMPP協議(核心協議):
全稱:The 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即可擴展通訊和表示協議。說白了,就是規定基于XML流傳輸指定節點數據的協議。這么做的好處就是統一(peakflys注:大家都按照這個定義,做的東西就可以相互通訊、交流,這個應該很有發展前景!)。它是一個開放并且可擴展的協議,包括Jingle協議 都是XMPP協議的擴展。(peakflys注:使用Wireshark抓包時,早期的版本可能找不到這個協議,這時候可以選擇Jabber,它是XMPP協議的前身)。現在很多的IM都是基于XMPP協議開發的,包括gtalk等。
·Jingle協議(重要的協議):
Jingle協議是XMPP協議上的擴展協議,它著手解決在XMPP協議框架下的點對點的連接問題,也即P2P連接。在Jingle框架下,即使用戶在防火墻或是NAT網絡保護之下,也能夠建立連接,從而提供文件傳送、視頻、音頻服務等。綱領性文件是XEP-0166
·TURN協議:
全稱: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中繼服務器來傳輸數據的協議。
·STUN協議:
全稱: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即NAT 的UDP簡單穿越,它允許位于NAT(或多重NAT)后的客戶端找出自己的公網地址,查出自己位于哪種類型的NAT之后以及NAT為某一個本地端口所綁定的Internet端端口。知道NAT類型并且有了公網IP和port,P2P就方便多了。
·ICE協議:
全稱: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即 交互式連接建立,說白了,它就是利用STUN和TURN等協議找到最適合的連接。
二、Libjingle和各協議的關系
Jingle協議的發起方是Google,而libjingle庫也是Google公司實現,ICE協議又基本包含在Jingle協議里,所以只需要知道libjingle和Jingle協議的區別即可。
歷史:Libjingle大概和jingle XMPP 擴展在同一時間被建立。Libjingle的團隊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協議去處理回話協商,后來和使用標準化的jingle(基于XMPP的標準)一起工作。盡管,jingle和libjingle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它們是不一樣的,而且不能共同使用。現在libjingle的源碼版本依然使用原始的網絡協議,跟以前的稍微有些不同,而且無法兼容jingle的規范。不過它還是足夠的接近jingle,所以學習jingle的說明書是值得的。類似的“接近但不是一樣”,libjingle的視頻內容描述(早期的jingle的視頻內容描述格式XEP-0167),ICE的傳輸描述(早期的jingle的ICE傳輸XEP-0176),以及流的UDP描述(早期的jingle流UDP的傳輸描述XEP-0177)
三、相關文檔:
RFC3921(下載:
RFC3921) XMPP協議的核心文檔
RFC3489(STUN)(下載:
RFC3489) STUN協議的草案
xep-0166(Jingle)(下載:
XEP-0166) Jingle協議的官方主體文檔
xep-0176(Jingle ICE-UDP)(下載:
XEP-0176)
定義Jingle和ICE結合的官方文檔(主要就是用XMPP作為ICE信道來重新描述ICE協議)
--by peakflys 15:30:19 Monday, February 04,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