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入職申請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職位是嵌入式軟件工程師,呵呵,這個時候我腦子里回想了下從小到大的學計算機的理想。
初中買了電腦時,想做的就是打游戲,希望以后能做游戲開發工程師(當時還在想有沒有這個職位),自己亂買3D MAX的書看;上了高中的時候,我幻想當網絡安全專家,也可以是黑客,然后就研究盜QQ號的工具,呵呵;上了大學,才確定了做程序員,做的最多的是JAVA,JSP;現在到了公司開始又做嵌入式的東西,計算機的東西可真多!每一個技術要學深入都要花很長時間,但很有意思。我也就沉靜在計算機的樂趣中。
在我的腦海中,硬件的東西我是不屑一顧的,因為我覺的那些東西的制作和生產沒有我的參加,我只想寫軟件,就像找了一張紙讓我畫畫一樣,但現在看來是不行了,嵌入式的東西與底層相關性比較大,所以一些基本的硬件知識和一些設備都得了解。所以我今天想總結下我這兩天用到的無線網絡,這也是我現在項目中用到的,WiFi。
筆記本帶回家搜索了下,周圍竟然有十幾個AP,所以現在看來無線技術已經是很常見的了。無線網絡也解決了以前布線,插座,接頭,集線器等施工和成本問題。有人說無線網絡技術能發展,有些原因要歸功于筆記本的暢銷,現在幾乎每個無線都集成了802.11b或802.11g,再加上BlueTooth USB,使每個電腦都能輕而易舉的使用無線。
802.11標準
應用于PC的無線網絡由IEEE(怎么中國就沒有這樣的組織)制定了標準,802.11就是就是無線局域網的標準,它還有好多子標準:
802.11a:5GHz頻段, 54Mbps,距離短,成本高,非主流。
802.11b:2.4GHz頻段,11Mbps,500m,可以接受。
802.11g:2.4GHz頻段,54Mbps,引進WPA,WEP提高安全性。目前都在使用這個。
802.11i: 研究階段,主要解決安全問題。
802.11n:2.4GHz頻段,100Mbps,研究階段,不過已有產品,但不夠完善。
802.11有多種網絡拓撲模式,但最基礎的還是infrastructure mode和ad-hoc mode。
infrastructure mode:也可以說是一個集中星型無線網絡,有一個所謂的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AP)來連接各節點之間的計算機通訊,其傳輸速度接近有線網絡,很適合配置在家里,或者辦公室。
Ad-hoc mode:屬于對等型無線網絡,各個設備可以直接連接不通過其他設備,組成點對點網絡。像PC之間傳輸數據,PSP之間玩游戲等等。
現在比較頭疼的就是安全問題了(呵呵,這也是我比較頭疼的,我的程序有時候WEP KEY錯也能連上),無線的傳輸媒介是電波,只要在電波涵蓋范圍內的就可以接收到網絡信號,所有不防有一些人接到你的AP下面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因為WEP加密已經宣布可以被破解了,所以現在新的標準也在這一方面下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