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可能要加入Wimax了,我當先遣隊,先調查一把。
WiMax簡介:
WiMAX 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一種基于IEEE 802.16標準的寬帶無線接入城域網技術。
目前所說的IEEE 802.16標準主要包括IEEE 802.16a、IEEE 802.16d和IEEE 802.16e三個標準。其中IEEE 802.16a和IEEE 802.16d是固定無線接入標準,也就是定點的用戶端。而IEEE 802.16e的目標是在IEEE 802.16d固定無線接入標準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特性,主要是加入移動性還有如切換、安全等,該標準于2005年12月正式批準。
WiMAX將分三個階段進行部署。第一階段是通過室內天線來部署采用IEEE802.16d規范的WiMAX技術,目標用戶是固定地點的已知訂戶。第二階段會大量部署室內天線,將WiMAX技術的吸引力拓寬到尋求簡化用戶點安裝的運營商身上。第三階段將推出IEEE802.16e規范,在此規范中WiMAX認證硬件將應用于便攜式解決方案,面向那些希望在服務區內漫游的用戶,支持類似于當今Wi-Fi能力,但更加持久穩固的連接性。
2007年10月19日,在國際電信聯盟在日內瓦舉行的無線通信全體會議上,經過多數國家投票通過,WiMAX正式被批準成為繼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個全球3G標準。
拓撲結構:

IEEE802. 16 的MAC 層支持點對多點( PMP , Point to Mult - Point) 和多點對多點(mesh) 兩種拓撲結構,其中多點對多點模式最初由諾基亞提出 ,通過時分復用支持OFDM 模式物理層,但要使用全向天線。依靠配置PMP 模式定向多點對多點模式也可以被用來提供點對點連接。

(1) 點對多點模式。
在一個頻點及扇區內,下行方向只有基站發送,因此沒有必要與其它基站同步,除了TDD 系統。終端必須在下行鏈路上監聽,并檢查接收到PDU 的連接標識符(CID ,Connection IDentifier) ,只接收發送給本終端的PDU。在上行方向,所有的SS 在請求帶寬的基礎上來共享與基站之間的鏈路。根據其服務類型, SS 可能被BS 授權持續進行發送,或者在BS 收到其帶寬請求并允許后才能發送。消息發送的機制可以是單播、組播或廣播。
(2) 多點對多點模式。
IEEE 802. 16 在幀長度固定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靈活的字段類型幀結構,每發送一個下行鏈路子幀,都要首先廣播一個同步前導碼和一個包含控制信息的幀控制頭部( FCH ,Frame Control Header) ,在上行鏈路情況下,在每個上行子幀前,都提供了一個用于發起加入和帶寬請求的爭用時隙,這就為新用戶加入網絡和SS 發起帶寬請求提供了一個快速響應機制。
技術的比較:3G,WiFi,WiMax
3G是廣域網技術,它主要面向全球手機用戶群,其主要弱點是顯示屏幕小和數據傳輸速率低,一般下行數據速率僅為384Kbps,Wi-Fi是一種局域網技術,它只能通過Wi-Fi接入點為300米以內的多個用戶提供最大54Mbps的下行數據傳輸速率。WiMAX則是一種城域網技術,一個基站就可為3到1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多個固定用戶提供最大40Mbps的下行數據傳輸速率,以及為3公里半徑范圍內的多個移動用戶提供最大15Mbps的下行數據傳輸速率。它的最大優勢是覆蓋工作距離很大而且允許在移動的環境(如汽車和游輪)上使用。
WiMax芯片:
2006年1月芯片廠商Beceem通信公司成為了首批推出移動WiMax芯片的廠商之一。該公司推出的這一名為MS120的芯片組基于目前的IEEE 802.16e移動WiMax標準。
到現在已經有數十款WiMax芯片了。而最近Intel公司已經宣布,將于下周(也就是2007年12月底)開始商業化生產,由軟件控制的WiFi、WiMAX、DVB-H三合一芯片。據悉,這種芯片理論上可以工作于任何無線網絡條件下,就象在家中用戶可以使用家庭WiFi,而在公路上則可以使用WiMAX網絡,當需要欣賞隨身的全數字化電視的時候,則僅需要切換到DVB-H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