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bian官方推薦使用活動服務對象(CActive)來代替多線程的使用,我想這個道理是很明了的,在手機這樣的小內存設備里,運行多線程的程序是非常耗資源的,為了節約資源,symbian提供了一個活動服務對象的框架,允許把程序里并發執行對象(其實不是并發,不過宏觀上看來是)放在一個線程里面執行,這些并發工作的對象就通過活動規劃器(ActiveScheduler)來進行管理.
關于這兩個東西的介紹,網上有一大堆的文檔,我就不在這里廢話了,如何使用呢?這里我先舉一個簡單的計數器的例子.我選擇寫一個exe的程序,也就是說程序是以E32Main為入口的.
GLDEF_C TInt E32Main()
{
CTrapCleanup* cleanup=CTrapCleanup::New();
TRAPD(error,callInstanceL());
if (error != KErrNone)
{
printf("get error %d\r\n", error);
}
delete cleanup;
return 0;
}
以上的內容是每一個exe文件都應該做的,CTrapCleanup* cleanup=CTrapCleanup::New()建立一個清除堆棧,以便程序在異常退出的時候把清除堆棧里面的資源都釋放掉.當然你也可以加上堆檢測宏(__UHEAP_MARK,__UHEAP_MARKEND),這里我就不多說了。TRAPD是symbian里面經常使用的宏,功能類似于try,第一個參數是讓定義一個錯誤返回值變量的名字, 后面就是可能有異常的你寫的函數.當這個函數異常時,程序不會crash, 你可以得到異常的原因.可以參考nokia論壇上的一些關于這些使用的文檔.
接下來是vcallInstanceL函數,在這個函數里面我來建立ActiveScheduler.
LOCAL_C void callInstanceL()
{
CActiveScheduler* scheduler = new(ELeave) CActiveScheduler();
CleanupStack::PushL(scheduler);
CActiveScheduler::Install(scheduler);
TRAPD(error,doInstanceL());
if(error)
{
printf("error code=%d\r\n",error);
}
else
{
printf("OK!\r\n[press any key]");
}
CleanupStack::PopAndDestroy(scheduler);
}
這段程序很簡單就是創建一個活動規劃器,并壓入清除棧,然后安裝活動規劃器,這樣就可以用了.再執行真正的實例函數,最后出棧銷毀。doinstance(該函數將在最后的代碼中給出,主要的功能就是調用我們自己寫的活動計數器)我們放到最后來寫,現在來構造我們的活動計數器對象。
class TimeCount : public CActive
{
public :
static TimeCount* NewLC(); // 構造函數
~TimeCount();
void StartL(); // 計數開始
void ConstructL();
void RunL(); // 延時事件到達以后的處理函數
void DoCancel(); // 取消請求提交
void setDelayTime(int delayTime);
private:
TimeCount();
RTimer iTimer; // 定時器
int iTimeCount; // 計數器
int mTime; // 計數間隔時間 單位秒
};
TimeCount::TimeCount():CActive(0) // 這里可以設置活動對象的優先級
{
// 把自己加入活動規劃器
CActiveScheduler::Add(this);
}
TimeCount* TimeCount::NewLC()
{
TimeCount* result = new (ELeave) TimeCount();
CleanupStack::PushL( result );
result->ConstructL();
return result;
}
void TimeCount::DoCancel(void)
{
iTimer.Cancel();
}
void TimeCount::setDelayTime(int mTime)
{
DelayTime = mTime;
}
TimeCount::~TimeCount()
{
Cancel();
iTimer.Close();
}
void TimeCount::StartL()
{
// 設定定時器狀態為每隔mTime秒鐘狀態完成一次
iTimer.After(iStatus, 10000 * 100 * mTime);
// 提交異步請求
SetActive();
}
void TimeCount::ConstructL()
{
// 初始化計數器和定時器
iTimeCount = 0;
User::LeaveIfError(iTimer.CreateLocal());
}
void TimeCount::RunL()
{
// 計數器+1以后繼續提交延時請求事件
printf("The Count is ->>%d", iTimeCount++);
StartL();
}
每一個活動服務對象都有一個iStatus來標識當前對象的狀態.在這里我們把iStatus設定為iTimer.After(iStatus, 10000 * 100 * mTime);也就是定時器定時mTime秒鐘以后iStatus發生改變,這個時候活動規劃器會收到這個狀態的改變,從而調用相應活動對象的處理函數,也就是RunL函數.在RunL函數里面進行計數和輸出,然后調用startL重新設置定時器和對象狀態,再提交給活動規劃器。這樣mTime秒鐘以后活動規劃器會再次調用RunL函數.一直這樣重復,這樣就達到了計數器的效果。
最后我們來寫doinstanceL函數
LOCAL_C void doInstanceL()
{
TimeCount* timeCount = TimeCount::NewLC();
// 每隔一秒鐘打印一次
TimeCount->setDelayTime(1);
TimeCount->StartL();
CActiveScheduler::Start();
CleanupStack::PopAndDestroy(1);
}
創建好對象以后,加上CActiveScheduler::Start()程序就開始運行了,這句話告訴活動規劃器該等待對象的狀態的改變了(正常情況下,一旦CActiveScheduler::Start()之后,程序直到CActiveScheduler::Stop()才能終止運行),在這里就是timeCount的iStatus的改變.等iStatus改變并調用了RunL以后,繼續等待iStstus的改變,這樣我們使用活動對象的計數器就能夠通過消息驅動運行起來了.
這里的CActiveScheduler只管理了一個CActive對象,就是timeCount,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實現多個CActive,并且都加入CActiveScheduler,CActiveScheduler將會等待所有加入它的CActive的狀態的改變,其中有一個的狀態改變就會去執行對應的活動對象的處理函數,當狀態同時發生的時候,會通過對象的優先級來決定先調用誰的RunL函數.CActiveScheduler也是非搶占式的,當一個RunL函數還沒有執行完的時候,如果另一個CActive的狀態改變,會等待RunL執行完以后再執行另一個CActive的處理函數(正因為這一點,所以通常RunL函數不能設計為長函數,否則會阻塞活動對象)。
本文在網上根據網上用人提供的原本閱讀學習而成,可算是轉載類型的。
posted on 2008-10-11 21:03
frank.sunny 閱讀(2551)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symbian 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