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師范生緣故,學過一陣心理學,知道馬斯洛的層次需要,其大致是是說,人的需要分作5層,自高至低依次是自我實現尊重愛與歸屬安全生存
而人的需要往往是逐漸升高的,只有下一層需要得到滿足,然后才會產生上一層需要。這里談它,不是想在這里丟書包,只是想說,馬斯洛說的并不全對,因為在我們生活中,不乏有越層的需要,比如饑餓貧困但是深深愛著公主的流浪漢,四處奔波隱姓埋名的共產黨地下工作者,貧民窟里志存高遠的年輕人,當然也有一些患者也不滿足。
不過有越層需要的人往往都是偏執狂,他的這種追求(我覺得已經不能稱為需要了)對他而言大多成本很高。如果他努力且幸運,可能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否則會表現出嚴重的抑郁癥甚至精神分裂。
其實,追求軟件的質量也是類似的,這些就是CMM要分級的原因,而且不允許越級評審,因為他們認為越級是危險的。大躍進式的發展是代價高昂而且危險的(以下均指一般情況,不包括特例),如果你本次項目的千行故障率是12,你想把它在下次項目降到8甚至6,基本上是屬于幻想,那需要付出血的代價。
趕英超美是沒問題的,要用三個五年計劃甚至一個五年計劃來實現,這種事情只有太祖和瘋子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