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如今這樣一個掘金時代,每個人都象吃了激素一樣,對于成功和財富,急不可耐,對于生活,無法從容。
前陣子,股市還火著的時候,大家難免心頭一動,從來沒炒過股的,陷進去的也不少。進去的時候,是懷抱夢想,看著紙上的財富在紅線的牽引上攀升,心里很是高興:每天算算,賺了多少了。然后給自己說,如果到那個點了,我就把它賣了。可是,真的到了那個點的時候,又一想:如果明天還漲呢?哪不是很吃虧嗎?于是乎,等等看。一天沒事,兩天沒事,然后等到了跌停的那一天,等到了套牢的那一天。那時,也只能說:這下踏實了。
其實呢,在股市上輸點錢,沒有太大的關系。有人說了:是運氣不好。可是運氣不好,在股市里面,最壞的時期,仍然有人在賺錢。我發現,越是做的時間長的人,反而越謹慎,從不輕易下手。
當然了,一個人在急火攻心的時候,除了看見希望看見的東西,一切風險和困難都容易忘記。而當真正的困難來臨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已經充滿了恐懼。夢想跟肥皂泡一樣,來得快,去的也快。
有人說:人生的苦悶有二,一是欲望無法得到滿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滿足。
在幸福的時候,你總以為自己可以心平氣和地生活下去。當機會來臨,沒有人會放棄機會,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可能會失去點什么。
(二)
心態,是一個選擇,也是一種看法。這種看法來自于自身。你心里想看什么,就一定會看到什么。
有個朋友,曾經跟我抱怨說,他們領導總是安排他做這做那的,經常寫什么工作匯報之類的。林林總總的大小事情,都交給他辦。他說:辦公室的人那么多,都閑著呢,怎么不找他們做呢?言下之意,他很是不滿。
我說:我可不這樣看。如果我是你們領導,我只會把寫報告的事情,交給可靠的人去做。他讓你去做,是信任你啊!
朋友一聽,好像是這樣的道理,心里馬上就釋然了。
原先他只是考慮到做事麻煩(也許是真的),他認為領導總是拿他當軟柿子捏,他看到的是自己被人利用的不平。
你看人是狗屎,你自己就變成了狗屎;你看人是佛,你自己也成了佛。
(三)
愛情會有多久?說到底,也是一個心態的問題。
縱觀歷史,愛情的毒藥,必定在經過婚姻的途中,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氣息。因為大部分的爭吵,最后都被歸結到一個問題上:到底愛不愛我!
打電話為什么不接---------你還愛我嗎?
不陪我逛街了-------------你還愛我嗎?
為什么你只對你們家里的人好---------你還愛我嗎?
女人結婚前,認為只要有愛情,一切就OK了,可結婚以后,才發現,生活是除了愛情,還有一大堆額外不想要的贈品。
當愛情的美麗焰火在黑夜中退去,當現實的黎明在日光中到來,大家都會發現:在兩個人的身后,還站著一群人。
女人搬著手指頭說:父母排第一吧,兄弟姐妹排第二吧,狐朋狗友排第三吧,然后老板排第四吧,得,5個手指數完,還輪不到自個呢!
男人也數落說:他們家的父母肯定比我們家的父母要先孝敬著;男人總是要主動養家吧,忙工作,壓力大,哪有心思跟你猜;上廁所,沒帶手機,都要挨批,讓人活不活了....
于是,都是從一點小事開始,上綱上線,兩個人狠命地掐。非要掐出個你死我活,好像證明了誰對誰錯,心里好像就特別爽了一樣。
且慢,讓我們退出來,換個心態看看。
其實,人們不愿意承認,愛情如同鮮花一樣,長開不敗不是它生存的常態,它只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憧憬或幻覺。
我們可以懷念,可以發現,可以賦予,但唯獨不能持續地占有這種情懷。
因為愛不是生活的全部,它需要一種寬容和妥協的心態來對待它。如果把愛變成了感情的枷鎖,還有什么意義?
讓我們心平氣和地面對這樣一些現實:
不要去跟親情比較。每個人都跟自己的父母生活了幾十年,而你們在一起的時間才多久?這樣的比較,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把對方放入一個尷尬取舍的地步。除了讓人暴跳如雷,激發更多人的仇視,什么也得不到。
用心去發現愛的細節,看到人善良的一面,本性的一面,而不是憤怒的時候,比誰用最毒的話,插進對方的心。
真正的改變是相互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求改變。更不是誰單方面地適應誰,而是一種互動的友好行為。
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種下的。
愛不是結果,幸福,兩個人的持久的幸福才是。如果每個人都能想到這一點,就不要在情緒最壞的時候,說出絕情的話,做出絕情的事情。
一時的性起,不僅損失的是你們家的各種器皿。如果人的尊嚴和信任,遭到破壞,什么樣的愛情,都無法挽回。
真正的大愛,來自于自律、信任和責任。每個人站好自己的位置,你知道你要什么,不接受什么,什么是你的底線。什么是重要的,哪些可以舍棄,哪些是可以犧牲的。
以不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最大的完美。這才是幸福。
幸福也是簡單的,只要你自己不把它搞成雞零狗碎,它一定可以變成溫暖的、持久的,在那兒不停地流淌。
(四)
現代生活,讓人變得異常的繁忙。人們以為生活的全部,就是追求榮譽和財富。
但是,有些財富看得見,有些財富卻看不見的。我們的生活,不僅是某個社會工作上的齒輪,也是一種尋找自我的平衡過程。
我們不是知道的太少,而是太多。但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東西,還是太少。
對待生活,人人都希望有一種簡單架構,從混亂的世界中解脫出來。
我們是否能跳出舊的思維方式,拋棄不合適宜的心態,去主動把握屬于自己的未來,幸福或是機遇?
這也正是《定見》作者約翰·奈斯比特的本意所在。他說:心態就是天空中不變的星星,當我們的思緒的小船暢游在信息海洋中時,它們可以指引我們的方向。
他指出了11中心態,他認為這些常識性的定見,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指導、管理個人生活和事業的心態。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本無關痛癢的書。它不是一本驚世駭俗的作品,似乎也沒有預言什么偉大的未來,它只是一位老者的敘述:對世界變化的洞察和敏銳,一部透視未來的作品。
他說:人,不要被外界的變化嚇著了。技術在改變,而人性的根本需求卻很少改變。在變化的世界中生存,你不要只靠道聽途說,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你要問自己要什么。不要急于求成,再好的事情也要慢慢來。你是去利用機會,而不是制造矛盾。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不要追求完美。未來是一張拼圖,怎么拼,全在你自己。
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選擇什么樣的心態,就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就選擇了什么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