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下棋或打乒乓球,還是每個人的生活,一切結果都是源于準備。勝利者的思維是這樣的:勝利從來都不是偶然或天意的,也絕不是完全地依賴天份。在他們眼里,后天的勤奮和決勝的策略更為重要。決勝是一種思維的習慣,它展示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方法:一種挑戰自我、絕不放棄的勇氣和才能。這一切,跟你擁有多少財富無關,跟你來自于哪里無關。這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力量。

(一)

 許多年后,當人們回憶起中國乒乓球隊的第一次奪冠,一直記得容國團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幾次搏。據說,當年容國團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他年輕,只是說說大話,沒幾個人相信這小子能變天。隊友們想:看你小子口氣好大,憑什么你就能拿冠軍呢?

 但是,事實勝于雄辯,容國團說完這句話后,接著下來就拿了中國乒乓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隊友一看:媽呀,這么簡單!他能拿,我也能拿啊。勝利能帶來激情,也能傳染給別人,后來,就大家一塊兒都去拿。拿著拿著就成習慣了。直到現在,中國乒乓球不拿第一名,簡直就不好意思。

 容國團說的好啊:人生能有幾次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這是一種宣言,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敢于給自己設定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然后,自己去實現它。即使有人懷疑,也不為所動。

 在勝利者的眼里,很多不可能,有時就是一張窗戶紙。不管能否捅破,首先是要有懷疑的精神和敢于捅破的勇氣。

 如果你不夠膽的話,你就不敢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你沒有目標,你怎么知道自己能走多遠呢?


 【決勝思維的法則一】有夢想,才會有將來


(二)

 有句話叫:知易行難。其實,更準確的說是:知道的多,做的太少。或者根本不去做。

 一做事情,遇到困難,就馬上縮回去了。

 “怎么可能.....”

 “條件不夠....”

 “運氣不好”

 “命該如此。”

 總之,如果能找到理由往后退,就一定可以找到很多理由的。不為事情找方法,千方百計找理由。想的快,退的更快。

 換個思維,如何呢?

 【1】什么條件下,哪些部分是可能的。如果不能全部達到,哪些東西是可以現在達到的呢?

 【2】條件是不夠。不過,總比什么都沒有好吧。需要補充哪些條件,或者,有沒有其他的辦法繞開?

 【3】運氣的好壞跟天氣一樣。昨天是壞運氣,今天說不定就是好運氣。人能跟天氣計較嗎?

 【4】所有的命都是選擇:冒險的結果和撤退的結果,都是自己要的結果,本來你是可以選擇的。結果,你非要把希望托在不靠譜的事物上,你越不想要的東西,就會一直粘著你。

 如果沒得選,大家都一樣。就更沒啥抱怨的。

 人害怕選擇的時候,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從頭腦里盡快排除它,而不去想完成它。思維有一種天然的惰性,讓你知道你其實能做,但你就是不想開始。

 其實,也有簡單的開始辦法:試試看如何呢。不要老是想到什么條件都齊備了才開始。做事情,最好邊學邊干。通往夢想的道路,需要多少個目標,沒有任何書籍可以告訴你,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直接告訴你。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沒有辦法知道,你自己在做的過程中就能一點一滴地找到它。

 【決勝思維的法則二】重要的是:盡管去做。讓目標的指向去引導和檢查你自己的路。

(三)

 當人開始問“為什么”的時候,標志著獨立的思考開始了。

 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你會很少聽到他說這樣的話:

 “書上就是這樣講的。”

 “以前大家都是一直這樣用的。”

 在做出決定之前,他會接受必要的信息,考慮一切可能性,對不解之處,一一打上問號,然后掂量、排查。他會問無數個為什么。

 他會問自己幾個問題:我們要什么樣的結果,哪些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我們要如何才能走到那里去。有哪些選擇。哪些是好的,有哪些要素比其他的更為重要。為什么我們不能用更好的方法?現在的立場會按照我們的目標前進嗎?如果不能,我們還要做些什么?

 ......

 一旦質疑的思路打開,很多貌似自然而完善的東西,就開始土崩瓦解,新的選擇不可阻擋。他堅信,這世上,根本不存在唯一的答案,但一定存在無數的可選答案。

 當人開始獨立思考的時候,要的結果,會反向指引出與眾不同的新選擇,而沒有任何瞻前顧后的束縛。

 所有看起來合適的,有可能就不合適了;所有看起來冒險的,有可能就是風平浪靜的事情;所有看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的,有可能該收場了;所有看起來冷鍋冷灶的,有可能大干一番。

 考慮“為什么”的人,能更誠實地面對一切,做出自己的決定。

 【決勝思維的法則三】知道“為什么”的人,總是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也總是知道自己的路該怎么走。

(四)

 有一年世乒賽,中韓相遇。劉國正大戰金澤洙,在危急關頭,挽救了7個賽點,中國隊死里逃生,堪稱經典、奇跡。你看中國乒乓球,從來都很緊張,但你不會想到膽怯。你有很多的機會看見讓對手膽寒的場面。

 為什么呢?強大的實力是堅強的意志品質的保障。

 專業運動隊的隊員,很小就離開家,到運動隊接受專業訓練。每天幾千次的揮拍,數十年如一日,為的是將來的比賽,在任何心理條件下,都能不走樣地把技術動作發揮出來。正所謂,天道酬勤。加之優秀的教練,和永不妥協的高要求,才成為中國乒乓球常勝不衰的秘訣。

 反觀,中國足球隊就是一無戰略,二無人才。技不如人,就會怪天氣,怪草皮,怪分組、怪教練。黑色幾分鐘,成了他們的拿手戲。其實,連球都停不好,就啥也別說了。

 這有何教益?沒有技術,就不要談戰略。因為即使有,也只能是空想,做不到。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決勝思維的法則四】機會被大多數人錯過了,因為它一身工裝,看上去像是勞苦的化身。(愛迪生)


(五)

 在武俠小說里面,渴望成為武林高手的人,都希望得到一本蓋世神功的武林秘籍。因為這秘籍一旦得手,只要依葫蘆畫瓢,就可大功告成。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宣稱他們擁有武林秘籍,蓋世神功。他們布道,收錢,然后裝瘋迷竅。

 對于渴望成為高手的人,麻煩大了: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來一些自稱是最先進的玩意的,你到底是信呢,還是不信呢?跟或者不跟呢?

 據說,武林中真正的高手,都是不拿兵器的。因為拿著什么,就是什么兵器。他們也大多不按什么套路出手。因為該怎么出手,就怎么出手。一切順勢而為。所謂,無招勝有招。

 很多時候,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合理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用的新技術,反而增加了人家的成本,給人帶來不便,你可以考慮是否去掉。日本豐田的現場管理里有個經典的方法:看板制度。如果你能用白板,清楚地標明流程和要素。你就沒必要什么都用電腦軟件來實現它。簡單的方法,常常是好方法。

 或許,我們需要知道,每年的世界出了多少武林秘籍。但是,我們是否需要揮刀自宮,還得掂量。揮刀自宮,未必成功啊。

 【決勝思維的法則五】跟風是為了尋找到自己需要的合理部分


(六)

 專業使你看問題的方式,有別于常人,這是極大的優點,但也可能是極大的缺點。

 為了轉化,專業需要自己的詞語和體系。專業需要細節,但同時,專業更容易使人陷入自己的套路,看不到顯而易見的問題。

 比如說,你做一個網站,你跟一幫搞技術的或者這個行業的人來談。搞技術的,跟你說什么:用java比用.net好;N年后,SOA是趨勢了。我們也來做Saas。

 行業上的人跟你說:搞2吧,現在都是2了,你還不2了?

 毫無疑問,他們都很前衛。但看看行業外的人,怎么說呢?

 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人,他會這樣問:你有啥東西,讓我到你的網站上來呢?


 專業,能讓人不知不覺中,穿上皇帝的新裝。自信是好事,但是只相信自己,肯定是不夠的。只有找一個局外人,才能把那些遮羞布一把掠走。在說出真相的小孩眼里,沒有專業的權威,直覺告訴他,現實就是如此。


 【決勝思維的法則六】跳出你的圈子,用直覺來感知現實


(七)

 害怕失敗是人生的大敵。

 所以,當家長因為孩子粗心,而聲嘶力竭的時候;當學生而犯錯,老師痛心疾首的時候;當我們遇到困難,覺得命運不公的時候,我們很可能錯失了從失敗中獲取力量的機會。

 想到失敗,人們會:懷疑、憤怒。表情復雜。但事情過后,就什么都沒有留下。每次的憤怒在一次次的重演,又一次次的消散。我們沒有問過,或者沒有想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使之重復。有沒有辦法可以改變。甚至,該如何改變?

 為何不能這樣想呢?

 失敗是一次重獲完美的機會,如果知道有哪些壞習慣,有哪些危機存在,早點暴露出來,想辦法去消除,不是更好嗎?

 讓一個人關注自己的缺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相比之下,沒有人喜歡重復體驗失敗和挫折。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為已經的過去的事情抱怨,而是立刻去找解決的出路。

 如果我們一旦這樣開始,我們就能把負面的情感,毫無效果的宣泄控制住,使之逐漸轉化為正面的力量。

 失敗的情緒,可能會讓人為了避免批評和處罰,盡力去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人變得毫無主見,總是要掩蓋真相,這會變得及其危險。

 因為如此,對失敗的恐懼,也會讓人固步自封,不敢向前。

 【決勝思維的法則七】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點,只有勇氣才是永恒。(丘吉爾)


(八)

 《棋與人生》是世界棋王加里·卡斯帕羅夫的自傳。這本書寫的不是一個人如何下棋的故事。而是一本人生指南。他告訴你如何完成人生棋局的完美對弈!

 在這本了不起的作品的后記中,他是這樣說的:

 生活就是準備。

 我們的未來不僅取決于過去,更取決于我們如何理解和利用它。我回顧自己的前半生,就像緩緩旋轉著年幼時父母送給我的地球儀一樣。我們所珍視的,我們所成就的,我們所失去的---過去的這一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地圖,這張地圖不僅顯示了我們過去的軌跡,也指明了我們未來的方向。然而,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不像刻在石頭上的地圖那樣無法改變,憑借領悟和奮斗,我們就可以改變人生的圖景。

噴嚏網-原創 www.dapen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