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http://www.xuniji.com/vmware/view.asp?id=249
今天的用戶面臨著不同以往的市場局面,不同廠商的產品紛紛涌現,即使是同一廠商,也有許多不同的產品面世。那么如何從這紛雜的市場里選出一款滿足自己需要的產品呢?買性能最好的?這就意味著大量的投資。很抱歉的說,在講究成本節約的企業里這種想法無疑是“此路不通”。那就買一般的?但你有沒有考慮到今后系統的復雜性的增加以及虛擬機個數的增長速度呢?到時的系統還能滿足需要嗎?所以,選擇一款合適的系統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有多方面的考慮。
本文我將介紹虛擬化市場領頭羊VMware的產品,比較一下它針對企業用戶的兩款系統——免費的VMware Server(以下簡稱Server)和昂貴的ESX Server之間的區別,從中可以看出究竟哪一款適合您?
免費的東西未必不可靠 說起免費的VMware Server,浮現在人們腦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很可能是拿來用作研究用的,肯定不如商業產品性能好、夠穩定。所以在考慮構建結構復雜、要求穩定的商業虛擬化系統時,這種根深蒂固的偏見首先就把VMware Server排除在外。
事實真的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免費的VMware Server就真的那么不穩定嗎?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一下歷史。還在VMware推行它宏偉的虛擬化藍圖之前,ESX Server的上一代版本GSX Server已經銷售了五年之久,它當時的售價接近現在的ESX Server。和ESX Server一樣,GSX Server也是專注于數據中心的布置,后來VMware發布了企業管理工具VirtualCenter,可以使管理GSX Server和 ESX Server完全一樣。
自從2001年VMware推出GSX Server至今,已有300多家著名大公司采用了該系統。2005年末,VMware終于推出了該公司史上第一款虛擬化產品VMware Play。接下來,又做出決定把即將推出的GSX Server 4.0轉為免費,并重新命名為Server 1.0。這就是VMware Server的由來。
既然Server的前身GSX Server經過了那么多穩定性的考驗,那么我們也有理由對其抱有信心,而未必將它認為是研究用的測試品。
性能:ESX Server更強 撇開價格的因素,購買人員要考慮的還有性能的要素。目前還沒有在同一硬件、同一虛擬機的兩平臺下的性能比較報告,不過系統構建方式的不同還是可以使我們推測出兩者性能的差異。
VMware Server需要一個底層的操作系統的支持才能運行,而其同門大師兄ESX Server卻不需要,他采用的是一種業界稱為bare metal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ESX Server部分起到了操作系統的功用,它可以充分調動硬件資源去實現各種虛擬化下的任務,這一點和虛擬設備類似。
由于VMware Server和ESX Server設計方案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性能表現。Server有主機OS的束縛,無法完全利用硬件資源;而ESX Server則極力壓縮了OS層,使得虛擬機盡可能直接面對硬件,調動資源的效率更高。
ESX Server這樣設計的好處不僅體現在性能上,它還帶來了更高的合并率。合并率指的是同一臺服務器中的每個CPU內核能正常處理的最大虛擬機數量。VMware官方推薦的合并率:Server為2-4,而ESX Server則為4-8。從中不難看出ESX Server 的優勢所在。
不過合并率是要受到虛擬機上的負載量和內部應用程序運行狀況的影響。一個工作狀態很忙的ESX Server可能每核的合并率達不到3;相反,一個狀態很輕松的Server 則有可能每核支持十個Web服務器。
總得來說,從架構分析及其帶來的性能和合并率的差異可以看出VMware Server和ESX Server之間的差別。但同一個特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優點也有可能變成缺點。
方便性:VMware Server更好 比如,ESX Server直接控制硬件帶來性能提升的一個具體表現:VMFS,這是VMware自己開發的一種文件系統格式,用于存儲虛擬機數據。相比現在OS提供的多功用文件系統格式,VMFS讀取更快、更可靠。不幸的是,以VMFS格式存儲的虛擬機想要遷移到VMware其他的虛擬環境下,卻不得不面臨轉化格式的繁瑣和風險。同為VMware環境下的遷移已是麻煩不斷,其他環境就更不好說了。
相比而言,VMware Server沒有采用VMFS,它的性能只能取決于主機OS,如Windows或Linux的文件系統,但其虛擬機文件卻可以燒錄在DVD或存儲于USB設備中,方便地在各電腦間傳輸,我們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擁有許多文件的標準文件夾。
除了文件格式帶來的遷移和傳輸的困難,ESX Server還面臨著驅動的問題。比如說VMware沒有給ESX Server裝載本地SATA接口的硬盤,所以ESX Server的用戶不得不考慮本地SCSI接口硬盤,或者遠程的存儲設備,像NAS、SAN之類。
驅動的短缺不僅會影響某個硬件設備的使用,還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運行。VMware出于戰略上的考慮,只是對市場上一部分硬件提供了官方驅動支持。所以說,不是所有數據中心的硬件都能運行ESX Server。相反,Server依附于底層的OS,而這些OS一般都提供了豐富的驅動,大大擴展了Server的使用范圍。像OS支持的遠程iSCSI硬盤連接、本地磁帶備份單元等,都能被Server虛擬機所支持。
應用軟件的可用性和支持度也是兩者差別的一個方面。ESX上除了一些固有的有限的服務程序和工具外,用戶自行安裝新的軟件一般會由于缺乏必要的庫文件而無法運行。可想而知,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一般用戶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這樣設計的確降低了安裝不明軟件帶來的風險,但與此增加的是用戶無法自主的煩惱,VMware也沒有提供任何的輔助工具來幫助解決問題。Server由于底層OS的支持,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良好的可用性,用戶可以自行在上面安裝磁盤碎片整理工具、備份工具、性能監控器、遠程管理等。
安全性:兩種模式,各取所需 安全性是兩個產品不同的另一個重要方面。ESX Server具有虛擬設備的所有特點:自封裝的專用系統、針對性能進行的優化、最小的攻擊界面,還有預設置的應用程序(比如防火墻、防毒軟件)。ESX Server內部只有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廠商并不支持用戶自行安裝任何可能帶來安全漏洞的軟件。
從有利的角度來說,ESX Server這種虛擬設備的方案簡化了系統維護的手續,凈化了系統的安全,同時管理者無需再關注系統補丁的發布。只要有新的漏洞出現,用戶只需等待VMware提供最新的系統替換文件。以上措施直接的好處就是降低了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然而,在用雙刃劍一面殺敵的同時,也有可能被朝向自己的另一面劍刃所傷。在ESX Server中,由VMware給我們補漏洞是一件省心的事情,但如果VMware延遲了發布時間呢?我們有漏洞的系統豈不是暴露在各種網絡攻擊之下,這是件很讓人不安的事情。
前面還有提到的就是ESX Server的黑箱封閉系統不容許用戶進行操作,也就是說用戶對系統沒有完全的控制權,對于某些公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他們可以選用完全可操控的Server,然而這一個優點站在另一個角度又成了缺點:這意味著需要有大量的專業知識,知道該如何去鞏固、健全和保衛這個系統,其中重要、也是最花時間的工作就是不斷尋找、測試、發現和修補系統的漏洞,如果你不想被惡意入侵的話。
你每天要關注最新的安全公告,下載安全補丁,然后安裝完畢。但這并沒有結束,我們知道,安全漏洞補丁雖然補上了系統漏洞,但有時卻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穩定性。評估升級后的系統是否比升級前了的更可靠,這又是一個重點。
當然了,不是說采用了Server類似系統的公司就必須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研究實驗室,得有昂貴的檢測儀器,還有QA小組專門負責此事。不過總得付出一定的代價請得一些專門的技術人員來管理系統,畢竟這是關系企業安全的大事。
以上兩種選擇方案:要么完全操控式方案,升級測試完全自己做主;要么選用黑箱式方案,把這些升級測試的煩事交給廠商(比如VMware)。兩種選擇要看那種符合自己的需要,個人覺得如果不是太重要的服務器,可以采用第一種方案。如果是要求穩定性比較高的虛擬環境,第二種方案更為保險一點。
培訓周期的不同 ESX Server和VMware Server兩者在結構設計上的不同還帶來了培訓周期的不同。顯然ESX Server這個系統對于慣于微軟技術的工作者來說,可能培訓周期就要長一些,因為需要了解一些Linux環境的知識才行。平臺接受得慢,自然發生故障處理問題的能力自然也要慢一些,如果慢到了公司決定不再投資ESX Server環境的培訓,那Server環境可就有機會上場了 。
Server可以基于Windows或是Linux平臺,培訓周期自然要短一些。那是希望花更長時間熟悉全新架構來達到性能的提升,還是繼續沿有已有知識,縮短熟悉時間來最快地解決出現的問題,這就得看您的決定了。
以上介紹了VMware Server和ESX Server在性能與方便性、安全性與培訓周期的不同點,下篇將繼續介紹它們與VirtualCenter結合的不同,以及給出一些采購建議。
posted on 2009-11-18 14:47
margin 閱讀(214)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逆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