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WebGis進行了簡單的了解和琢磨,Google 和OpenLayers還是目前的主流方式
Google的地圖體現了出了行業老大的專業,地圖渲染和前端控制做得沒法說
OpenLayers顯得更加靈活,可以采用Google map,或者選擇Mapserver、GeoServer來搭建自己的地圖處理服務器,當然技術難度和投入成本也是相當的高,效果定是沒有前者要來的好,不過要強調的就是靈活。
采用Openlayers方式應該是一個長久發展的Gis公司選擇的唯一方式。Google Api很多限制使我對其產生了厭惡,使我無法信任其能如其所言能一直免費下去,太多的開發license限制導致無法商用,說白了要提供完全服務就是拿錢來,不爽!
Google Api對于非商業使用的唯一的好處就是做做公司網站的位置宣傳,其他的就是完全就是為了推廣google map而形式的存在。
Google 講到功能遠遠大于Openlayers方式,但這不能迷糊了廣大的開發者,這完全是籠罩在商業利益的陰影之下
Google和ERSI都推出了flex的開發sdk來實現客戶端的地圖接口,我很欣賞
談到GeoServer,其能支持那么多的數據存儲形態我比較支持和喜歡,輸出也是非常的豐富,但其真正的效率呢?用j2ee架構起來的性能定是好不到哪里去
看
看那些配置GeoServer的Gis服務器想想也是可怕,集群、Oracle
SDE,這些都是些啥概念。用了Postgis近1年,其采用goes做geomerty的運算引擎,效率也是不太理想。oracle
sde也許會強很多,但商業公司的東西性價比能好到哪里去呢
對于某些小規模的Gis應用需求想想還是本土化自己寫地圖引擎算了。某些應用在封閉式
的網絡環境之中,google和internet就靠不住了;還有一些特殊行業的Gis應用也許僅僅限制在某一個城鎮的水利、管線等應用,處理的數據直接
就是從Cad導出的地理數據,數據的大小和應用需求也決定了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案,要么自己開發的地理渲染處理,或者用 geoserver這一類的東西。
自
己在合眾思壯的上海研發公司呆了1年多,公司有個Gis部門,成立了4,5年,也做了一款導航引擎,但是其技術陳舊、架構的不合理已經被眾多的小公司甩在
了后面,但還如個寶貝一樣藏著揣著。想做移植到linux也無法做,地圖組加上引擎組,人員20多號人沒干出什么東西出來,稍微有點想法的人員出來跑別的
地方打工去了。
本來我也對這個有點興趣,第二年公司重組部門,我申請去Gis部門,老板還以為我要搞點啥花頭什么的不讓去,干脆不干了。
現
在對于swMap這個產品我已經開發了2個月,已經完成了地圖預處理、地圖顯示,支持win32和mobile,系統架構支持本地地圖和服務器渲染兩種方
式。借鑒了很多opensource的東西,諸如Qgis,SAGA,NaviRoad,Geos,wxArt2D,Mapserver、ogr、
cairo、libsvgr,agg等有名的gis軟件項目,這么久了還是有很多東西要學習的,想想公司真是可笑,搞技術封閉只有是死路,連sun都
opensource了操作系統。幸虧自己的努力才能做了這么多東西
寫著寫著就跑題了,累了,不寫了,還是繼續開發自己的產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