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點20左右進入考場,關閉殺軟,閱讀試題……
第一題:字符串處理,而且是我比較擅長的密文處理,記得高一上學期看了本書——趙燕楓的《密碼傳奇》,以對Enigma的介紹為主,同時介紹了幾種經典加密方式,寒假的時候還編寫了相應的模擬程序,因此比較熟悉。
第二題:我看完題目感覺和分解質因數有關,但是無論如何想不到數論方面的解法,只好樸素算法。試后考慮到竟然沒有DP題目,感覺最有可能DP的也只有第二題而已,或許分解質因數之后進行DP?題解還沒有出來,等待。
第三題:圖問題,而且需要鄰接表!程序120行!還好打字和思路足夠快。我的思路是qsort之后,從首尾選擇,遍歷查看是否連通。
第四題:DFS+樸素方法剪枝。
我覺得這次競賽無論是策略還是發揮方面都還算滿意。第一題基本上15min就可以完成;第二題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對于不太擅長的數論果斷放棄,只去爭取那50分;第三題基本上沒有太多考慮就開始編寫,因為圖論同樣不是我擅長的,只想得到更多的分數而已;第四題一開始以為是動態規劃,原因是竟然沒有動態規劃題,詫異!寫不出狀態轉移方程(二維狀態定義明顯的后效性,不知道大牛是否在更高維解決,還是那句話,題解還沒出),于是考慮搜索。
總結這次聯賽,前段時間的練習是一方面,運氣也是另一方面吧。回想起來那3小時,確實分秒都很重要!而且做出了幾個重要的決定。
第一個決定就是第二題放棄一半的分數,盡管一般來說,NOIp題目越到后面越難,但是難易是相對的,數論我不擅長,就放棄,就這么簡單。不過放棄前面有可能拿更多分數的題目,轉而去做最后兩道題,也需要一些勇氣吧。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不放棄,可能就沒有時間做最后一題了。
不管怎么說,第一個決定始終是理智的,第二個決定就純粹是冒險了。第三題按照我的做法編程量很大,好不容易寫完程序之后用樣例測試竟然提示內存錯誤!這時候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去做第四題!“編寫的程序不論是否能出正確解,至少能運行成功”,這看來永遠是一個真理,但是當時面對120行的程序,那時卻無論如何平靜不下心來調試。然而去做第四題,在時間上無疑是一個挑戰:我必須完成第四題之后,還剩余足夠時間調試第三題!選擇了后者。后來靜下心來,第三題大約5min就調試完成。
對于競賽,實力是一方面,正確的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這次和往年題目類型不同,感覺不是太好,主要是沒有動態規劃都不適應了。
初評全省第七,只要復測不出意外,還是很不錯的。
賽后反思:
第一題沒有滿分;
數論、圖論應該提高。
posted on 2010-01-06 18:29
lee1r 閱讀(356)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Programming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