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和經濟學phd(美國)申請經驗小小結
在美國作投行的一般都是博士出身,進去搞research得。我說的都是從國內去美國讀書的中國人,abc什么的不了解。你想讀top mba,然后進美國投行,基本上很難,即使你有network.你的整個思維以及語言都達不到標準。
-----------------------------
金融學和經濟學phd(美國)申請經驗小小結
簽證順利拿到手了,現在開始考慮寫小結了。主要是關于申請的,其實我的幾個朋友最有資格寫這個東東了,就不知道他們愿不愿意寫,我還是很希望他們寫的,這樣,后來的學弟學妹們看看,不同背景怎么申請學校。現在也有一些師弟師妹問我這些問題,不能一一答復,就寫在這里了,希望他們能夠看到。
從北大未名和水母清華看(現在為了維護和諧社會,外面不能上去了,對于這個東東,我有很多話,但是不想說,我只提起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名,無聲的中國)大部分總結都是理科生后者工科生寫的,文科申請,比如金融/經濟類的申請總結比較少,我自己申請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太多有價值的信息,就是一個美國金融系排名的東東還是看了一下,覺得還是不錯的。但是,所有的東西只能是參考,最終的決定還需要自己的判斷。別人的東西只是提供一些信息,我們都不保證這些東西就能夠一定怎樣。
第一步是選擇學校。
學校的選擇很重要。一般而言,一流的學校教你思想,二流的學校教你技巧(比如如何做模型、如何做簡潔的模型、如果做運算和分析);三流的學校教你教科書。當然這東西同樣不是絕對,只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不是特牛的學校,也有特牛的人,如果他愿意教授你,而且你對他的研究也很感冒的話。
如果你的托付成績不是很高,GRE成績也不高,那么,你可以考慮申請前10,因為他們一般不在乎你這個東西。拒絕你,一般不會是因為你這兩個分數不高;接受你,也不是因為你這兩個成績高,所以是什么天才。
但是,如果你這兩個成績都很低,那么,申請20以外的學校就有些問題了,因為這些學校就是盡可能挑出一個毛病拒絕了你。對于申請人而言,我們要把自己擺在那些教授的角度上,想一想,面對著那么多申請,如果你沒有別的優點,那么,挑選人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盡量去除不可能的人選,然后,在剩下的小樣本中選擇一個好一些的。由粗到細的篩選。
大部分學校的Phd程序一般會告訴你,以往他們入學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基本情況,這些自己可以從網頁上看到。他們也會告訴你他們選擇人的一些基本標準。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一點經驗(只是個案,不是基于大樣本的計量分析),推薦信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學術論文的質量(當然是英文),然后是你的ps,再后來可能是學分積(其中的數學課程和高級經濟學課程),然后是GT成績。
如果你能夠拿到很牛的推薦信,比如一個國際頂尖的一直作學術的經濟學家的有力的推薦信,那么,你最好不要把申請前30的都申請一遍,沒有意義的,你申請前 10就可以很放心了,你申請多了,可能就搶了別人的機會,畢竟,拿了一堆offer,除了顯擺一下,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拿到offer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后的學術造詣,還得看自己的努力。很多學生出國了,而且都是不錯的學校,可是最后作學術作的好的,不一定是他們。華人中目前做的很好的,大部分是華中那邊的,還有一些復旦的人。有些去了牛校比如哈佛、斯坦福,但是畢業的時候求職簡歷很蒼白,就是亂七八糟的一堆實習經歷,而不是牛牛的paper.
如果你沒有很強的推薦信,那么,就做好paper,有一片牛的paper,不一定要發表,只要他確實夠的上國際水準(就是說,在前人的基礎上還是有一點點創新),那么,一般而言,前10也是可以的。如果以上兩個都不具備,那么,要拿到前10的經濟系的offer,有一些難度。
這時你還有一個可以改變你的結果,那就是Ps,這個東西太重要的,這當中,你要顯示出你的經濟學意識和判斷,你有很活躍的經濟學頭腦,你有特別新的問題需要處理,而且這些地東西你申請的學校就能夠提供這個,這樣,才是一個好的東西。申請每個學校,最好不同的Ps,我的申請就很傻,就學校名字改了一下,別的幾乎沒有改。所以也吃了一些虧得。別人的ps一般都只具有參考價值,知道大體的寫法就可以了,但是,別人的經歷你是無法復制的,所以,就算貼上一堆牛人的 ps,對于我們的師弟師妹都未必有什么實質性作用。
然后就是你的基礎訓練。武大的學生很好出國,因為他們很多人拿了經濟學數學的雙學位,基礎扎實、又受過嚴格的經濟學訓練,好多國外大牛人都來講過課,所以這樣的機會真是太好了!換了你是經濟學教授,你也首先在中國的學生中選擇他們的!他們拿常春藤學校的Offer確實比較容易。所以,如果你是武大的經濟學學生,只要你努力,出國前途很好了!當然,別的學校你也可以努力考到ccer,光華。成績單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幾個信息了,當然,如果你選修過心理學系的一些課程,選修過社會學系的一些課程,也是有幫助的。如果老師真的教的有水平,你聽得也很有收獲,對你已有從事經濟學研究很有幫助。
第二步,確定方向。
是申請經濟學phd還是金融學phd?這個需要考慮一下。因為兩者有差異。相對而言,同等的經濟學phd, 申請難度可能要小于金融學phd,因為美國人對這個東西也很感冒,所以他們也想申請,很多在美國拿到科學博士(物理學、數學、工程)的人,也想申請這個。這個東西還是要結合自己的背景。如果你做的研究都是關于金融的,而且課程也是金融學的,那么,申請金融學比申請同一層次的經濟學可能更Match一些。這個我個人有一點教訓,我主要申請了經濟學,但是,經濟學的教授對我的研究方向一點都不感興趣,更要命的是,我都申請一個我從來沒有研究過的具體方向,所以幾個學校都拒了我,就一個學校很Kind地給我offer了。
然后是確定小方向,如果你的研究就是這個方向,那你就申請這個吧。就算你以后不想做這個,你先進入再說阿,畢竟經濟學申請比理科申請難度大點阿。
最后一步就是申請學校了,這個沒有什么好說的,大部分都是網上申請,很簡單,不要像原先那樣,先向學校所要申請表格什么的。
補充一下金融學的申請信息。一般而言,前10多名的金融系申請難度確實有點大,我將要進入的這個班級,背景最差的就是我,其次是JHU的經濟系碩士,據說研究作的很好,別的基本上是超級牛校(Mit、harvard, Chicago)的經濟學碩士,或者搞數學的,但是輔修了經濟的課程,清一色的美國本科碩士教育背景。補充一句,對于經濟學申請,碩士申請博士的難度比本科申請博士的難度可能要小一些。
Wharton這幾年的畢業生,去向都是不是特別牛,不知道為什么,可能真的是超級牛人grossman等人下去了?不清楚。但是,別忘了,Jiang Wang 可是從wharton畢業的。所以,最后的修行還是在各人。
Harvard金融系(business economics)人少,但是確實都是特別有創意的牛人,主要在公司財務和資產定價這兩個方面。
Columbia的金融系人也很多,但是,它的金融系我個人感覺比80-90年代要落后了一點,盡管他的商學院mba越來越牛了。不過據說,這幾年也開始大動作了,要注重學術研究了。
Stanford的金融也很強,特別是asset pricing方向的,有Duffie在,你還怕沒得學習么?
Chicago從學術研究看,我覺得是最強的,他們的學生盡管也有做的差的,但是大部分學生的placement都很好,都是牛校的faculty.而且芝加哥比紐約的誘惑要小一點。他強大的經濟系保證了金融系的博士生都獲得了嚴格的微觀、宏觀的超級訓練。這個學校我沒有申請,因為據說治安不是特別好,而且,我申請的時候確實也膽怯了,覺得t成績太低,怕被b4.
Princeton沒有金融系,有一個金融研究中心,那里的經濟學博士,如果主攻financial economics,那么,placement會很好的,今年有一個就去了columbia,是復旦畢業的。(復旦在國外的經濟學博士畢業生,確實比較牛啊!)
MIT的金融系還是超級牛的,學生的Placement都不錯,他們的學生,基本功太強了,又有一個強大的經濟系支持,盡管人少,確實研究很好。哎,我最想去的,就是這個了。還是沒有去成!而且波斯頓這個地方確實很好啊。學習生活兩個角度看,都很好。但愿我們的師弟師妹們能夠去成,振奮一下。
NYU的金融系確實人多勢眾,但是,畢業生的學術工作也不是特別牛,可能因為華爾街太誘惑了?所以,盡管這個系號稱排名很好,但是我真的不是特別感興趣。
杜克的金融有幾個牛人,princeton的Wei XIong就是從那里畢業的,跟的是超級大牛 Albert,Kyle,現在他的Princeton,發了一堆牛文。作行為金融的。
其余還有幾個金融系,比如berkeley,西北,不過,他們的faculty好像大部分都是mit,chicago畢業的阿。
順便說一下,Mit的經濟系很好啊,這些年,出來的很多牛人,什么clark得主,似乎很多都是從那里畢業的。申請經濟系的,如果覺得自己條件可以,一定別忘了申請它。
Larry,Lang說中國學生思路不好、技術好,所以都作asset pricing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中國學生是很多做asset pricing的,但是,他們對金融的貢獻未必被Lang小,比如Jiang Wang (mit).此外,很多中國學生也作corporate finance,而且做得不錯,比如好幾個從復旦出去的,作的不錯。
第三步,聯系或等待
申請材料寄出以后,你就等待信息了,當然這個時候你也可以聯系聯系,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不過,一般都是例行公事的回答。所以,準備工作,比如陶瓷什么的,最好在前面作。
等待是一件很郁悶的事情。所以,今年我第一郁悶的事情,就是我申請的一個拿來墊底的常春藤學校,據了我。(現在想來,換成我是錄取委員會的,我也會據了自己)。后來又受到一個第二墊底的牛校的據信,我就有點慌了,我想,是不是我定位太高了?然后第三封就是我最想去的一個學校了。于是我就留了一個哈佛和 Mit,其余都主動撤退了。最友善的一個前10的經濟系,還是給我發了offer,但是我肯定選擇讀finance了。但是,后來哈佛和Mit都據了我,但我想,如果我申請這兩個學校的Finance,結果還真的可能要改變。但是這些是不能改變的,我能夠改變的,就是做好研究,為我的師弟師妹們申請打好基礎。
我個人的背景是,碩士,一些英文論文(這是我拿到Offer最主要的),幾個不錯的推薦信(但是與我的朋友比起來,看來這些推薦信還不是那么牛,但我當時已經很滿足了),還有,寫得似乎還可以的ps,盡管我一寄出,就發現第一行的第三個字竟然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寫錯了。然后別的都不值得一提。申請了10 個,9個經濟系,一個金融系,基本定位在前10,其中有3個其專業排名不是前10,而在前20,但是由于是常春藤,所以申請了。
最后說一句,牛校的畢業生也有學術作的很一般的,這樣的例子,你只要看看中國的情況就知道了。而似乎不牛的學校,也有大量很牛的學生,所以,申請成功絕對只是第一步, 以后的路,還得要自己走。自己表現很好,會有利于這個系對師弟師妹的申請判斷的。
感謝給我寫推薦信的教授,他們中,幾個我都沒有見過面,只是因為他們相信我的人品和作文章的態度,所以給我寫了很強的推薦信。我真的很感謝,盡管他們自己說,他們的推薦在金融系有沒有用,他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肯定起了作用,因為學校至少可以相信我的人品。這是第一條件。
感謝我的朋友Cai,他看了我第一遍的PS,他說寫得比較爛,就是礙于我的面子,沒有說是一堆shit,所以我就大刀闊斧地修改了,幸好我寫英文還是有基礎的,所以,半天就修改了第二個幾乎完全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也顯得有點太自我拔高了,有點吹牛的感覺。我自己看了后來都覺得不爽。
感謝我的妻子,當我開始申請時,我們還沒有結婚,平安夜結婚,我問她,我能夠拿到Offer么,她說,肯定會的。她一直這么相信我,支持我,我很感激。我拿到兩個據信后,我沒有告訴她,我怕她比我還難過。拿到Offer,我才告訴她這些的。所以,我一開始還想我先簽過去,等熟悉一段時期,然后接她過去,后來還是決定一起簽證。簽證官一個問題都沒有問她!
金融學和經濟學phd(美國)申請經驗小小結
在美國作投行的一般都是博士出身,進去搞research得。我說的都是從國內去美國讀書的中國人,abc什么的不了解。你想讀top mba,然后進美國投行,基本上很難,即使你有network.你的整個思維以及語言都達不到標準。
-----------------------------
金融學和經濟學phd(美國)申請經驗小小結
簽證順利拿到手了,現在開始考慮寫小結了。主要是關于申請的,其實我的幾個朋友最有資格寫這個東東了,就不知道他們愿不愿意寫,我還是很希望他們寫的,這樣,后來的學弟學妹們看看,不同背景怎么申請學校。現在也有一些師弟師妹問我這些問題,不能一一答復,就寫在這里了,希望他們能夠看到。
從北大未名和水母清華看(現在為了維護和諧社會,外面不能上去了,對于這個東東,我有很多話,但是不想說,我只提起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名,無聲的中國)大部分總結都是理科生后者工科生寫的,文科申請,比如金融/經濟類的申請總結比較少,我自己申請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太多有價值的信息,就是一個美國金融系排名的東東還是看了一下,覺得還是不錯的。但是,所有的東西只能是參考,最終的決定還需要自己的判斷。別人的東西只是提供一些信息,我們都不保證這些東西就能夠一定怎樣。
第一步是選擇學校。
學校的選擇很重要。一般而言,一流的學校教你思想,二流的學校教你技巧(比如如何做模型、如何做簡潔的模型、如果做運算和分析);三流的學校教你教科書。當然這東西同樣不是絕對,只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不是特牛的學校,也有特牛的人,如果他愿意教授你,而且你對他的研究也很感冒的話。
如果你的托付成績不是很高,GRE成績也不高,那么,你可以考慮申請前10,因為他們一般不在乎你這個東西。拒絕你,一般不會是因為你這兩個分數不高;接受你,也不是因為你這兩個成績高,所以是什么天才。
但是,如果你這兩個成績都很低,那么,申請20以外的學校就有些問題了,因為這些學校就是盡可能挑出一個毛病拒絕了你。對于申請人而言,我們要把自己擺在那些教授的角度上,想一想,面對著那么多申請,如果你沒有別的優點,那么,挑選人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盡量去除不可能的人選,然后,在剩下的小樣本中選擇一個好一些的。由粗到細的篩選。
大部分學校的Phd程序一般會告訴你,以往他們入學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基本情況,這些自己可以從網頁上看到。他們也會告訴你他們選擇人的一些基本標準。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一點經驗(只是個案,不是基于大樣本的計量分析),推薦信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學術論文的質量(當然是英文),然后是你的ps,再后來可能是學分積(其中的數學課程和高級經濟學課程),然后是GT成績。
如果你能夠拿到很牛的推薦信,比如一個國際頂尖的一直作學術的經濟學家的有力的推薦信,那么,你最好不要把申請前30的都申請一遍,沒有意義的,你申請前 10就可以很放心了,你申請多了,可能就搶了別人的機會,畢竟,拿了一堆offer,除了顯擺一下,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拿到offer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后的學術造詣,還得看自己的努力。很多學生出國了,而且都是不錯的學校,可是最后作學術作的好的,不一定是他們。華人中目前做的很好的,大部分是華中那邊的,還有一些復旦的人。有些去了牛校比如哈佛、斯坦福,但是畢業的時候求職簡歷很蒼白,就是亂七八糟的一堆實習經歷,而不是牛牛的paper.
如果你沒有很強的推薦信,那么,就做好paper,有一片牛的paper,不一定要發表,只要他確實夠的上國際水準(就是說,在前人的基礎上還是有一點點創新),那么,一般而言,前10也是可以的。如果以上兩個都不具備,那么,要拿到前10的經濟系的offer,有一些難度。
這時你還有一個可以改變你的結果,那就是Ps,這個東西太重要的,這當中,你要顯示出你的經濟學意識和判斷,你有很活躍的經濟學頭腦,你有特別新的問題需要處理,而且這些地東西你申請的學校就能夠提供這個,這樣,才是一個好的東西。申請每個學校,最好不同的Ps,我的申請就很傻,就學校名字改了一下,別的幾乎沒有改。所以也吃了一些虧得。別人的ps一般都只具有參考價值,知道大體的寫法就可以了,但是,別人的經歷你是無法復制的,所以,就算貼上一堆牛人的 ps,對于我們的師弟師妹都未必有什么實質性作用。
然后就是你的基礎訓練。武大的學生很好出國,因為他們很多人拿了經濟學數學的雙學位,基礎扎實、又受過嚴格的經濟學訓練,好多國外大牛人都來講過課,所以這樣的機會真是太好了!換了你是經濟學教授,你也首先在中國的學生中選擇他們的!他們拿常春藤學校的Offer確實比較容易。所以,如果你是武大的經濟學學生,只要你努力,出國前途很好了!當然,別的學校你也可以努力考到ccer,光華。成績單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幾個信息了,當然,如果你選修過心理學系的一些課程,選修過社會學系的一些課程,也是有幫助的。如果老師真的教的有水平,你聽得也很有收獲,對你已有從事經濟學研究很有幫助。
第二步,確定方向。
是申請經濟學phd還是金融學phd?這個需要考慮一下。因為兩者有差異。相對而言,同等的經濟學phd, 申請難度可能要小于金融學phd,因為美國人對這個東西也很感冒,所以他們也想申請,很多在美國拿到科學博士(物理學、數學、工程)的人,也想申請這個。這個東西還是要結合自己的背景。如果你做的研究都是關于金融的,而且課程也是金融學的,那么,申請金融學比申請同一層次的經濟學可能更Match一些。這個我個人有一點教訓,我主要申請了經濟學,但是,經濟學的教授對我的研究方向一點都不感興趣,更要命的是,我都申請一個我從來沒有研究過的具體方向,所以幾個學校都拒了我,就一個學校很Kind地給我offer了。
然后是確定小方向,如果你的研究就是這個方向,那你就申請這個吧。就算你以后不想做這個,你先進入再說阿,畢竟經濟學申請比理科申請難度大點阿。
最后一步就是申請學校了,這個沒有什么好說的,大部分都是網上申請,很簡單,不要像原先那樣,先向學校所要申請表格什么的。
補充一下金融學的申請信息。一般而言,前10多名的金融系申請難度確實有點大,我將要進入的這個班級,背景最差的就是我,其次是JHU的經濟系碩士,據說研究作的很好,別的基本上是超級牛校(Mit、harvard, Chicago)的經濟學碩士,或者搞數學的,但是輔修了經濟的課程,清一色的美國本科碩士教育背景。補充一句,對于經濟學申請,碩士申請博士的難度比本科申請博士的難度可能要小一些。
Wharton這幾年的畢業生,去向都是不是特別牛,不知道為什么,可能真的是超級牛人grossman等人下去了?不清楚。但是,別忘了,Jiang Wang 可是從wharton畢業的。所以,最后的修行還是在各人。
Harvard金融系(business economics)人少,但是確實都是特別有創意的牛人,主要在公司財務和資產定價這兩個方面。
Columbia的金融系人也很多,但是,它的金融系我個人感覺比80-90年代要落后了一點,盡管他的商學院mba越來越牛了。不過據說,這幾年也開始大動作了,要注重學術研究了。
Stanford的金融也很強,特別是asset pricing方向的,有Duffie在,你還怕沒得學習么?
Chicago從學術研究看,我覺得是最強的,他們的學生盡管也有做的差的,但是大部分學生的placement都很好,都是牛校的faculty.而且芝加哥比紐約的誘惑要小一點。他強大的經濟系保證了金融系的博士生都獲得了嚴格的微觀、宏觀的超級訓練。這個學校我沒有申請,因為據說治安不是特別好,而且,我申請的時候確實也膽怯了,覺得t成績太低,怕被b4.
Princeton沒有金融系,有一個金融研究中心,那里的經濟學博士,如果主攻financial economics,那么,placement會很好的,今年有一個就去了columbia,是復旦畢業的。(復旦在國外的經濟學博士畢業生,確實比較牛啊!)
MIT的金融系還是超級牛的,學生的Placement都不錯,他們的學生,基本功太強了,又有一個強大的經濟系支持,盡管人少,確實研究很好。哎,我最想去的,就是這個了。還是沒有去成!而且波斯頓這個地方確實很好啊。學習生活兩個角度看,都很好。但愿我們的師弟師妹們能夠去成,振奮一下。
NYU的金融系確實人多勢眾,但是,畢業生的學術工作也不是特別牛,可能因為華爾街太誘惑了?所以,盡管這個系號稱排名很好,但是我真的不是特別感興趣。
杜克的金融有幾個牛人,princeton的Wei XIong就是從那里畢業的,跟的是超級大牛 Albert,Kyle,現在他的Princeton,發了一堆牛文。作行為金融的。
其余還有幾個金融系,比如berkeley,西北,不過,他們的faculty好像大部分都是mit,chicago畢業的阿。
順便說一下,Mit的經濟系很好啊,這些年,出來的很多牛人,什么clark得主,似乎很多都是從那里畢業的。申請經濟系的,如果覺得自己條件可以,一定別忘了申請它。
Larry,Lang說中國學生思路不好、技術好,所以都作asset pricing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中國學生是很多做asset pricing的,但是,他們對金融的貢獻未必被Lang小,比如Jiang Wang (mit).此外,很多中國學生也作corporate finance,而且做得不錯,比如好幾個從復旦出去的,作的不錯。
第三步,聯系或等待
申請材料寄出以后,你就等待信息了,當然這個時候你也可以聯系聯系,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不過,一般都是例行公事的回答。所以,準備工作,比如陶瓷什么的,最好在前面作。
等待是一件很郁悶的事情。所以,今年我第一郁悶的事情,就是我申請的一個拿來墊底的常春藤學校,據了我。(現在想來,換成我是錄取委員會的,我也會據了自己)。后來又受到一個第二墊底的牛校的據信,我就有點慌了,我想,是不是我定位太高了?然后第三封就是我最想去的一個學校了。于是我就留了一個哈佛和 Mit,其余都主動撤退了。最友善的一個前10的經濟系,還是給我發了offer,但是我肯定選擇讀finance了。但是,后來哈佛和Mit都據了我,但我想,如果我申請這兩個學校的Finance,結果還真的可能要改變。但是這些是不能改變的,我能夠改變的,就是做好研究,為我的師弟師妹們申請打好基礎。
我個人的背景是,碩士,一些英文論文(這是我拿到Offer最主要的),幾個不錯的推薦信(但是與我的朋友比起來,看來這些推薦信還不是那么牛,但我當時已經很滿足了),還有,寫得似乎還可以的ps,盡管我一寄出,就發現第一行的第三個字竟然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寫錯了。然后別的都不值得一提。申請了10 個,9個經濟系,一個金融系,基本定位在前10,其中有3個其專業排名不是前10,而在前20,但是由于是常春藤,所以申請了。
最后說一句,牛校的畢業生也有學術作的很一般的,這樣的例子,你只要看看中國的情況就知道了。而似乎不牛的學校,也有大量很牛的學生,所以,申請成功絕對只是第一步, 以后的路,還得要自己走。自己表現很好,會有利于這個系對師弟師妹的申請判斷的。
感謝給我寫推薦信的教授,他們中,幾個我都沒有見過面,只是因為他們相信我的人品和作文章的態度,所以給我寫了很強的推薦信。我真的很感謝,盡管他們自己說,他們的推薦在金融系有沒有用,他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肯定起了作用,因為學校至少可以相信我的人品。這是第一條件。
感謝我的朋友Cai,他看了我第一遍的PS,他說寫得比較爛,就是礙于我的面子,沒有說是一堆shit,所以我就大刀闊斧地修改了,幸好我寫英文還是有基礎的,所以,半天就修改了第二個幾乎完全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也顯得有點太自我拔高了,有點吹牛的感覺。我自己看了后來都覺得不爽。
感謝我的妻子,當我開始申請時,我們還沒有結婚,平安夜結婚,我問她,我能夠拿到Offer么,她說,肯定會的。她一直這么相信我,支持我,我很感激。我拿到兩個據信后,我沒有告訴她,我怕她比我還難過。拿到Offer,我才告訴她這些的。所以,我一開始還想我先簽過去,等熟悉一段時期,然后接她過去,后來還是決定一起簽證。簽證官一個問題都沒有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