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轉載,但請保留作者信息]
Justin 于 2010-04-26
看完以后覺得講的其實是如何用模板函數來讓拷貝構造函數和賦值運算符接受所有可能的輸入。
首先對于內建類型的對象,他們作為函數參數時,參數的類型轉換是自動發生的。比如說派生類對象的指針,如果需要,會被轉換為其父類對象的指針。
而對于智能指針,要完成類似的轉換需要編寫額外的代碼才能實現。
如書中例子所示,如果類Base是類Derived的父類,對于下面的一個模板類:
template?<typename?T>
class?SmartPointer?{
public:
???explicit?SmartPointer(T?*?pointer);
//..
}
經管這兩個智能指針指向的對象是有繼承關系的,SmartPointer<Base>和SmartPointer<Derived>對于編譯器來說完全沒有聯系。
于是,如果一個函數聲明了接受一個SmartPointer<Base>類型的參數,就無法給它傳進一個SmartPointer<Derived>類型的指針了。
為了能夠讓智能指針對象也具備一般指針的隱式轉換能力,首先可以做的工作是改造智能指針的構造函數,讓對象生成的時候可以依照具體情況“變態”成實際需要的對象類型。好吧,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做……
打??!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第一是我們怎么知道智能指針構造函數的輸入參數pointer是什么類型?又怎么知道真正需要的目標類型是什么?如果不知道我們怎么寫這個構造函數?第二是就算我們知道了輸入的類型和生成的類型,有多少種這樣的搭配是SmartPointer需要接受的?如果有100對不同的類型搭配,我們就要寫100種構造函數嗎?
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用“模板化”的構造函數。(member function templates)
template?<typename?T>
class?SmartPointer?{
public:
???template?<typename?U>
???SmartPointer(const?SmartPointer<U>&?input)?:?myPointer(?input.get()?)
???{//..
???}
???T*?get()?const?{?return?myPointer;?}
???//..
private:
???T*?myPointer;
};
上面的方案個人感覺很繞,不過確實也解決了問題。
大概分析一下:
- 其中的構造函數是一個模板函數,接受參數為U類型的對象,構造出指向T的指針。
- 但是很明顯我們不需要一個能夠接受任意類型再生成任意類型對象的構造函數。這樣會天下大亂的。于是就有了get()對myPointer的初始化:構造函數的輸入參數input所持有的指針是可以用get()來得到的,然后有這個“get”來的指針去初始化目標對象所持有的指針,到了這一步,就和一般指針的隱式轉換沒有差別了:
- 如果可以轉換,智能指針SmartPointer<U>就順利轉換為SmartPointer<T>;
- 如果不能轉換,構造函數就失敗。
- 這里的構造函數沒有explicit修飾,因此類型的轉換是隱式的。如果真有這個必要,就加上explicit,這樣就需要顯式地聲明需要進行類型轉換。
- 當一個類沒有定義自己的構造函數時(包括賦值構造函數和拷貝構造函數),編譯器會“幫你”創建默認的構造函數。編譯器不會理睬“模板化”的構造函數,如果一個類中只有“模板化”的構造函數,它還是會繼續生產默認的構造函數。因此,如果不想讓編譯器做多余的事,就有必要自己寫好非模板化的構造函數,以此讓編譯器“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