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版權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KTV行業,在核心硬件—視頻點歌系統的采購上最近也是攻伐不斷,在以專業機頂盒為代表的新勢力與曾經一統江湖的PC架構的PK中,機頂盒解決方案已經顯露出多點勝出的勢頭,有業內人士認為,機頂盒不但動了PC的奶酪,更有在三五年內全面取代之的趨勢。那么曾經被PC點歌派嘲笑的機頂盒如今有何德何能,讓偌大的KTV點播市場風云陡起、河山重整?如果把系統龐雜敏感,但穩定性差的電腦點歌系統比作“林黛玉”的話,那么為KTV行業量身定做的專業機頂盒解決方案堪比“薛寶釵”。在“薛寶釵”為代表的機頂盒嵌入式點播系統與“林黛玉”為代表的電腦點播系統之間,是否能來一次嚴謹細致的“釵黛”PK呢?
“C2.4/845/256/80G這樣一個工作站和一個什么都說不清的盒子比起來如何?人家就賣1600!買回去辦公也是可以的!”,這是筆者在著名KTV行業門戶論壇看到的“導購言論”,近年來KTV 機頂盒市場的迅速崛起,不但動了傳統KTV點播系統供應商的奶酪,也引發了關于KTV點播系統將來是跟“PC”走還是跟“STB”(機頂盒)走的大討論。
其實,從硬件配置上去比較PC點播系統和機頂盒點播系統本身就是一種誤導。至少這是一個概念上的偷換,是拋開技術創新價值和使用價值來談客戶價值。問題的關鍵是使用價值的衡量標準,畢竟KTV點播系統是用來專業點歌的,不是用來辦公打游戲的,單純對比產品的硬件價格和CPU頻率毫無意義,專業點歌系統要的就是穩定和專一、維護成本低,大家都知道高端的名牌交換機價格動輒上百萬,但內部嵌入的CPU速度尚不及一臺普通家用電腦的CPU高,這是為什么?因為專業交換機的硬件和板卡經過專門研發投入,在網絡交換上的能力遠遠超出普通電腦,它使用的專用CPU的頻率雖然不及PC,但是“術業有專攻”,在價格和專業性能上都遠遠超出PC系統,這就是基于使用價值的判斷。再比如,一種同等用料的進口假肢比與其類似的國產假肢貴好幾倍,但是更受患者青睞,原因很簡單,進口假肢是長期大投入的專業研發的產物、注重內在品質和細節、技術含量高,質量可靠、平均故障率低、耐用、省心。如果圖便宜買質量不穩定的國產假肢,可能需要經常更換維修假肢,這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不是低價格能撫慰和補償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普通電腦用來組建KTV專業點歌系統從技術角度看是先天不足的,很多東西不是靠技術能力位于IT價值鏈最低端的集成商能夠解決的,比如說操作系統不穩定和不安全來說吧,連微軟這樣的大公司都視為發展大患,十幾年來恨不能除之而后快,如果PC真的那么萬能的話,微軟當年也不會下大力氣去搞“維納斯計劃”了。甚至PC老大英特爾也更加認可和看好機頂盒在KTV行業的應用前景,最近傳出英特爾與與雷石科技等KTV點播系統供應商接觸密切,以加強在KTV嵌入式產品上的研發和市場培育。
近幾年來,隨著嵌入式操作系統開發市場的日漸成熟,少數有眼光、有魄力的KTV點播供應商及時抓住找個契機,開始研發生產真正面向KTV用戶需求的機頂盒產品,這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大勢所趨,也是不爭的事實。電腦在多媒體方面無所不能但卻無一能專的尷尬局面在KTV行業也正在逐漸打破。眾所周知,電腦可以用來看DVD、打游戲、聽音樂,為什么專業的碟機、音響功放和PS系列高檔家用游戲機還賣的那么火?原因很簡單,電腦的核心技術思路是樣樣通,而不是樣樣精;從穩定性、易用性、維護成本和生命周期的長短上來看,電腦通用平臺與機頂盒專用設備還存在很大差異,這是雙方市場定位和技術理念決定的。
所以對于KTV企業來說,根本不需要像游戲發燒友那樣去對比機頂盒和電腦的硬件配置(實際上除了硬盤、功率等兩者在硬件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比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CPU的時鐘頻率,這是毫無意義的。真正用戶關心的是看得見的易用性、穩定性和維護成本。是選擇省心專業的“薛寶釵”還是多才多藝、多愁善感但隨時都會崩潰的“林黛玉”,這需要視不同用戶的需求而定。至于“薛寶釵”、“林黛玉”到底哪個好,用戶不但要關注外表內在的靜態指標進行評估,更要對包括長期運營維護等總體擁有成本的動態指標進行評估;此外,最權威的應該是頂級KTV俱樂部和消費者的現身說法和體會,而不是“唯配置論”所能夠決定的。
總之,一套好的KTV點播系統最好的品質就是能讓經營者忘記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