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多線程程序的人都知道,不能讓多個線程同時訪問共享的資源是至關重要的。假如一個線程試圖改變共享數據的值,而另外一個線程試圖去讀取該共享數據的值,結果將是未定義的。為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需要用到一些非凡的原始數據類型和操作。其中最重的一個就是總所周知的mutex(“mutual exclusion”的縮寫。譯注:相互排斥的意思,經常被翻譯為“互斥體”)。mutex在同一時間只能答應一個線程訪問共享資源。當一個線程需要訪問共享資源時,它必須先“鎖住”mutex,假如任何其他線程已經鎖住了mutex,那么本操作將會一直被阻塞,直到鎖住了mutex的線程解鎖,這就保證了共享資源,在同一時間,只有一個線程可以訪問。
mutex的概念有幾個變種。Boost.Threads支持兩大類型的mutex:簡單mutex和遞歸mutex。一個簡單的mutex只能被鎖住一次,假如同一線程試圖兩次鎖定mutex,將會產生死鎖。對于遞歸mutex,一個線程可以多次鎖定一個mutex,但必須以同樣的次數對mutex進行解鎖,否則其他線程將無法鎖定該mutex。
在上述兩大類mutex的基礎上,一個線程如何鎖定一個mutex也有些不同變化。一個線程有3種可能方法來鎖定mutex:
1. 等待并試圖對mutex加鎖,直到沒有其他線程鎖定mutex;
2. 試圖對mutex加鎖,并立即返回,假如其他線程鎖定了mutex;
3. 等待并試圖對mutex加鎖,直到沒有其他線程鎖定mutex或者直到規定的時間已過。
看起來最好的mutex類型是遞歸的mutex了,因為上述3種加鎖的方式它都支持。不過,不同的加鎖方式有不同的消耗,因此對于特定的應用,Boost.Threads答應你挑選最有效率的mutex。為此,Boost.Threads提供了6中類型的mutex,效率由高到低排列:boost::mutex,boost::try_mutex,boost::timed_mutex,boost::recursive_mutex,boost::recursive_try_mutex和boost::recursive_timed_mutex。
假如一個線程鎖定一個mutex后,而沒有解鎖,就會發生死鎖,這也是最為常見的錯誤了,為此,Boost.Threads專門進行了設計,可不直接對mutex加鎖或者解鎖操作,以使這種錯誤不可能發生(或至少很難發生)。取而代之地,mutex類定義了內嵌的typedef來實現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n Initialization,譯注:在初始化時資源獲得)[4]用以對一個mutex進行加鎖或者解鎖,這就是所謂的Scoped Lock模式。要構建一個這種類型的鎖,需要傳送一個mutex引用,構造函數將鎖定mutex,析構函數將解鎖mutex。C++語言規范確保了析構函數總是會被調用,所以即使有異常拋出,mutex也會被正確地解鎖。
這種模式確保了mutex的正確使用。不過必須清楚,盡管Scoped Lock模式保證了mutex被正確解鎖,但它不能保證在有異常拋出的時候,所有共享資源任然處于有效的狀態,所以,就像進行單線程編程一樣,必須確保異常不會讓程序處于不一致的狀態。同時,鎖對象不能傳送給另外一個線程,因為他們所維護的狀態不會受到此種用法的保護。
列表2舉例說明了boost::mutex類的一個簡單的用法。其中兩個線程被創建,每個循環10次,將id和當前循環計數輸出到std::cout,main線程等待著兩個線程結束。std::cout對象是一個共享資源,所以每個線程均使用全局mutex,以確保在同一時刻,只有一個線程輸出到它。
#include <boost/thread/thread.hpp>
#include <boost/thread/mutex.hpp>
#include <iostream>
boost::mutex io_mutex;
struct count
{
count(int id) : id(id) { }
void operator()()
{
for (int i = 0; i < 10; ++i)
{
boost::mutex::scoped_lock lock(io_mutex);
std::cout << id << ": " << i << std::endl;
}
}
int i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boost::thread thrd1(count(1));
boost::thread thrd2(count(2));
thrd1.join();
thrd2.join();
return 0;
}
列表2
也許你已經注重到在列表2的代碼中,需要手工寫一個函數對象,才能向線程傳送數據。盡管代碼很簡單,但每次都要寫這樣的代碼也會讓人有單調沉悶之感。有另外一種更輕易的解決辦法,Functional庫可以讓你通過將需要傳入的數據綁定到另外一個函數對象的方式,來創建一個新的函數對象。列表3展現了Boost.Bind庫如何不寫函數對象,而簡化列表2中的代碼。
// This program is identical to listing2.cpp except that it uses
// Boost.Bind to simplify the creation of a thread that takes data.
#include <boost/thread/thread.hpp>
#include <boost/thread/mutex.hpp>
#include <boost/bind.hpp>
#include <iostream>
boost::mutex io_mutex;
void count(int id)
{
for (int i = 0; i < 10; ++i)
{
boost::mutex::scoped_lock lock(io_mutex);
std::cout << id << ": " << i << std::endl;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boost::thread thrd1(boost::bind(&count, 1)); // 有無&符號均可
boost::thread thrd2(boost::bind(&count, 2)); // 有無&符號均可
thrd1.join();
thrd2.join();
return 0;
}
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