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以上午終于在linux的英文環境里面用上fcitx了。走了很多冤枉路。
為什么非得用英文環境呢?
中文環境使用fcitx或者sicm都是很容易的事情,裝好就可以使用了。但是中文環境有個缺點,如果切換到純shell界面下(ctrl+alt+F1),所有的命令提示都會是亂碼,而如建設服務器配置命令的時候很多都是在純shell節目下進行配置的。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所以只有選擇示使用英文的系統環境了。
從裝fcitx 開始說,安裝fcitx不難,最簡單的方法直接用yum 或者 apt-get 進行安裝,前提必須添加相應的源。
起初我想用源碼編譯安裝,結果發現新裝的 Fedora10 居然不帶GCC和 make,貌似現在越來越多的Desktop linux發行版都去掉了這兩個東東。為了圖省事我最后選擇直接下載 fcitx rpm 進行安裝的。如果要源碼編譯的話,必須先裝GCC和make,建議仔細閱讀README文檔。
裝好之后在英文的環境下不會自動跳出可愛的小鍵盤。首先確保你的英文環境是en_us.utf8 ,這個得在系統登錄的時候選擇,可以用命令 locale 查看
如果對什么是locale有興趣的話可以詳細閱讀 http://blog.csdn.net/rstevens/archive/2008/01/04/2025410.aspx
然后得設定fcitx的自啟動
cd ~/.profile (如果沒有自己建一個)填寫如下內容
export LANG=”en_US.UTF-8″
export LANGUAGE=”en_US:en”
export LC_CTYPE=”zh_CN.UTF-8″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XIM=”fcitx”
export XIM_PROGRAM=”fcitx”
我用的是gnome 所以可以直接在系統——會話中加入 fcitx -d
即開機自啟動,也可以直接在/etc/rc.d/rc/rc.local中添加,重啟之后,進入系統,就能在英文環境下啟用fcitx了
希望有人看了可以少走冤枉路。。。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kervinwu/archive/2009/01/25/3852869.aspx
posted on 2009-12-13 22:37
老馬驛站 閱讀(412)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