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有個自以為是人才的年輕人,求職屢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有伯樂賞識他這匹“千里馬”,對社會充滿憤怒卻又無可奈何,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他來到海邊,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正好一位老人從附近走過,看到他并救了他。老人問他為什么要走絕路,他說自己得不到別人和社會的承認,沒有人欣賞和重用他。老人從沙灘上拾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后就隨便扔在地上,對年輕人說,“請你把我剛才那粒沙子拾起來。”年輕人說:“這是不可能的!”老人沒有說話,從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也隨便地扔在地上,對年輕人說:“你能不能把這顆珍珠拾起來呢?”“當然可以!”年輕人說道。老人意味深長地說:“你應該明白,現在你自己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你要別人承認,那你就要想辦法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才行”。年輕人聽后頓悟,不再有自殺的念頭,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不久他在一家計算機公司找到了做銷售員的工作,他開始努力鉆研業務知識,虛心學習銷售技巧,業績不斷提升,兩年后他成為那家公司的市場部經理。
每天都有很多人想跳槽、換工作,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座金礦,一直沒有人來開采。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認識金礦,而所有人都認識金子,要想讓別人發現自己,首先改變自己,把自己變成金子。
有一個人,10歲的時候,意氣風發,認為這個世界太不公平,想改變世界;20歲的時候,認為中國貧窮落后,想改變中國;30歲的時侯,認為自己的單位體制不行,想改變單位;40歲時對自己的家庭不滿意,想改變自己的家庭;最終他什么也沒有改變,50歲,他深有感悟地說,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如果你認為你周圍的人錯了,其實是自己錯了。環境和人是不容易改變的,要改變環境,只有改變自己。美國著名的政治家、成功人士富蘭克林年輕時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喜歡與人爭辯,后來他發現朋友越來越疏遠他,自己越來越不受歡迎,他想到了改變自己。從此以后,他把自己的缺點全部羅列出來,記在一個本子上,每天晚上睡覺前,想想自己一天做的事情,每改正一條就劃去一條,直至沒有缺點。后來,富蘭克林不僅成為美國駐法大使、發明家,還成為美國政治家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富蘭克林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催人奮進,催人反思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富蘭克林改變了自己做人的方式、與人溝通的方式,改變了自己,他的人生也向著幸福的方向發生了改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富蘭克林那樣改變自己。讓我們減少報怨吧,讓我們學會改變自己,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名優秀的員工,做一個積極的人,做一個別人喜歡的人,我要迎接快樂、富有的人生。
改變人生首先要改變思想
人重要的是思想,思想決定行為。換個想法,就能換個活法。只要我們改變了思想,就能改變我們的行為。學會了改變和改善,我們的命運也將隨之改變和改善,我們會不斷升職、加薪,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積極的人,受老板歡迎的人,我們的人生隨之而精彩和輝煌。你就是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們想成為優秀員工,我們就能成為優秀員工。優秀的人總能比平庸的人更有效地思考,他們對待生活、人際關系、目標、困難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們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規律,如果你的頭腦中能清楚地呈現出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會很快成為你想象中的人。在一段消極的日子里,我的人際關系一度非常糟糕,有人說我高傲不好接觸,有人說我自私不關心別人,而我也看周圍的人不順眼,感覺工作環境不好,周圍的人不好。后來,我讀了《羊皮卷》、《富蘭克林傳》,感覺自己需要改變,我決心像富蘭克林一樣改變自己。我試著按勵志書上說的去做,主動與人打招呼,幫助別人不求回報,說話和氣,主動與優秀人士接觸,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多贊美、傾聽。為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利用業余時間去許多企業演講,我的演講一次次鼓舞了聽眾,也鼓舞激勵了我自己,我的人生隨之而改變,我變得更快樂、更積極,擁有了更好的人際關系。許多同事、同學看到我的變化,他們高興地說,你變了,變的更積極、更快樂了。我之所以感覺到人生的幸福,是因為我換了一個想法,我的想法是要做一名優秀的員工,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要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人,我的生活隨之而變化。同樣的工作單位,同樣的生活圈子,我的思想轉變了,感覺環境也變了。我感覺每個人都那么友善、那么可親、可愛、可敬,我真的非常愛他們,愛我的同事、朋友,愛我周圍的每一個人,我發現他們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換了一個想法,也就換了一個活法。如何改變思想呢,具體講有四條:一是讀勵志書,二是讀名人傳記,三是聽講座,四是與優秀的人在一起。
成功的人生要有良好的習慣
人95%的行為是在習慣的力量下完成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要成為優秀的員工,成為優秀的人,重要的是培養優秀的習慣。優秀的員工總比別人做的多一點,他們工作的時間比別人長,做的比別人多。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了一條重要的規律:“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只是“多一盎司”。多做了一點點,但會讓我們的工作大不一樣。美國成功學家博恩崔西說,你只要在工作中表現的比別人好3%,你就跨過了“成功的邊緣線”,結果可能比別人強好多倍。如果我們培養了比別人優秀3%的習慣,我們就跨過了成功的臨界點,收入可能比別人高許多。優秀員工的習慣包括:每天早來一點,晚走一點;任何時間比別人多做一點;對工作一分鐘也不拖延;心中常存責任感;從小事做起;熱愛學習;待人誠懇、與人為善;不報怨;等等。
好習慣培養起來不容易,但壞習慣的養成卻非常容易,人本質上是比較懶惰的。“越吃越饞、越睡越困、越閑越懶”,其實說的就是習慣的力量。我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發牢騷,見人就講世道不公,單位領導不合格,等等,養成了這種壞習慣,讓他顯得非常消極,工作了近20年,沒少干具體工作,可職務上還是原地不動。他培養了愛發牢騷的壞習慣,哪個領導愿意用這樣的人呢?我們不能生活在報怨和牢騷中,我們要珍惜我們的每一分鐘,讓每一分鐘都過的更有意義、更有樂趣。有人玩游戲非常癡迷,一夜一夜地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有人打麻將上癮,樂此不疲;有人試著抽煙,慢慢形成習慣,變成煙不離口;有人對工作提不起興趣,遲到早退,不能投入工作,等等。這些壞習慣的養成非常容易,可改變起來卻有些困難。要擁有幸福的人生,我們就要培養優秀的習慣,改變存在的壞習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告誡希望超越自我的優秀員工:“壞習慣必須改掉,因為它會妨礙你取得績效。”
人應該改變,從現在起,不要去關心我們原來是什么樣子,而要知道我們將要做什么樣的人。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講,我們都是某個企業的員工,做老板的畢竟是少數,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做一名優秀員工開始,改變自己,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用積極的心態改變自己,培養優秀的習慣,改掉不良習慣,使我們改變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積極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富有的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