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技術的優勢之一就在于數據輸出的可選擇性,即選擇需要的數據輸出。前面我們所講到的選擇模式語句:<xsl:for-each>、<xsl:value-of>及<xsl:apply-template>只是簡單的選取通過"/"符號層層到達的節點,如果我們對XML數據不需要全部輸出,而只需要其中的滿足某條件的部分數據,"蘿卜青菜、各取所需",那么條件判斷<xsl:if>與多條件判斷<xsl:choose>及<xsl:when>則迎合了這種需要,如果你對程序設計熟悉的話,會覺得它們似曾相識。
XSL中的IF,首先,介紹XSL元素<xsl:if>的語法結構:
語法:
expr ── 腳本語言表達式,計算結果為"真"或"假";如果結果為"真",且通過test,則在輸出中顯示其中內容(可省略此項屬性)。
language ── expr屬性中表達式的腳本語言類型,其取值與HTML標記SCRIPT的LANGUAGE屬性的取值相同,缺省為"JScript"。 test ──源數據測試條件。
示例:
此處以一份報表為例,文件名為report.xml,其內容如下:
說明:
q1|q2|q3|q4 ── 標記q1、q2、q3、q3均用此模板確定輸出
$le$ ── 是關系運算符中的"小于等于",其它關系有小于($lt$)、大于($gt$)、大于等于($ge$)、等于($eq$)、不等于($ne$)等。
. ── 表示引用當前標記。
[ ] ── 表示篩選,只有滿足篩選條件的標記才能被選取。
value() ──XSL函數,其他常用XSL函數有text()、end()、index()等。
下期,我們將學習XSL的另外三個元素,可對同一數據進行多次測試,根據不同條件產生相應輸出。
posted on 2006-09-14 11:02 編程之道 閱讀(247)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web編程
Powered by: C++博客 Copyright © 編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