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9年到現(xiàn)在,將近23個春秋了,人生的近三分之一已沒入了歷史的河流中,仿佛一顆塵埃掉入河中,泛不起一絲漣漪。這僅僅是一種不真實的感受,電影《蝴蝶效應》中講述的就與此相反,過去那看似微末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卻會被逐漸放大,帶來預料之外的影響,但是通過比較,才能清楚的認清,變化的大小,而目前時間流淌的不可逆性,使得這樣的情景注定只能夠在熒屏上展現(xiàn),在腦海中空旋。
再向前邁出兩步就成為大學畢業(yè)的人了,四年的大學生涯也將隨著落幕的鐘聲逐漸遠去。但是,我覺得這四年中,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掌舵人,只是順應著波浪,一路中,風平浪靜,就仿佛麥哲倫在從南美到菲律賓三個月的航行中,沒有遇到一次波浪,算是一種運氣吧。四年大學生涯的結(jié)束帶給我的沒有不舍,沒有對未來更美好的憧憬,只有對于自己人生路途的茫然,而在武漢更能體會到內(nèi)外茫然的同步效應^^。
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隨著教育的深入,仿佛感到自己正被某種莫名的東西慢慢的同化著、侵蝕著,從最初的活躍慢慢過度到了淡然的狀態(tài)。這個深入學習的過程仿佛擁有著難以拒絕的“魔力”,不斷的誘惑著你,慢慢的迷失了自己。
也許是深受中國古代教育模式的影響,目前雖然在推廣以學生為主導,減負等措施,但是終究如晚霞般,慢慢的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黑暗。難,改正一個習慣難,這是總所周知的,因此想要對歷史積淀下來的東西進行改變更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里并未有批判填鴨式、以課本為主的教育模式,想古代文人主要學習的書籍就那么基本,反復看的也就那么基本,在死記之后仍會不斷地進行摸索、不斷的溫習,而后便會帶來了悟,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而現(xiàn)在呢,知識的量相比較而言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同時知識的更新速度更是猛躥。死記了一部分知識,來未等有足夠的時間將其消化,便掩埋在了新知識或是舊的不同的知識的沙泥中,忘記便是必然的事情。而學無所獲的結(jié)果,更會促使內(nèi)心滋生厭學的心態(tài),惡性循環(huán)也成為大多數(shù)學生在經(jīng)歷的一種狀態(tài),心累身累,不如放下,沉溺與游戲中,尋找有所成就的快感。
同時有多少人是走著自己喜歡的道路,有多少人認清了自己想要走的道路呢?從兒時開始,由于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沒有很好的形成,從而家長、老師就成了重要的指路人,但是有些家長,將自己的認知自己的理解,認為就是孩子所需要的,于是各種的培訓,各種的補習接踵而至,想讓孩子成為鄰里最出色的一名,相互的比較,用的便是各種的標簽,“學生干部”,“成績”,“獎狀”等等。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這好奇,歡喜也許僅僅是一時的,但如果好好的引導,或許能夠成為一種喜好,強加的壓迫卻往往適得其反,就算是能夠獲取所謂的成功,孩子的心中深藏的也許是更深的苦,難言而又長久。
高中步入大學前,首先需要選擇的是具體的專業(yè),但是哪個專業(yè)是你真的想要選擇的呢,家長老師開始從就業(yè)情況,大縱好評度不斷的給你分析,影響著你的選擇,然后聽從他們最終的判決,但是18歲,已經(jīng)成年了的你們是否曾想過先充分認清楚自己的追求,然后進行選擇呢?也許是小學、初中、高中這么步步走來的影響,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從書中,從老師的口中,從家長的言語中尋求所謂的標準答案,不知道如何通過自身去辨識屬于自己的方向,我們也慢慢失去了對于興趣和愛好的感覺,就算迎面相見,也不曾相識,插肩而過,便成陌路客。原來一直都是借口,借口對前路的未知,借口他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借口在其他人身上存在自己想要的標準答案,就算是自己的父母,有多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們的本意自然不壞,但是幫倒忙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并且不小。
也許是失去了警覺性,在意識到危險降臨的時候,才會慌張,才會不知所措,才會瞎走瞎撞,后悔過后,依然一片晴朗。在沒認清自己喜歡干些什么的時候,進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所謂喜歡、所謂很好的專業(yè),開始了大學生活。上著既定的課程,為了考試,打了興奮劑般的復習,仿佛這一切都是為了成績。一個流程的教學下來,對于悲喜的敏感性也越來越差,順應著大流忙碌著,上課,游戲,考試等等。就算是那些實驗性的課程也多是走走過場,便能輕松的通過。渾渾噩噩,只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渾噩的方式,得到了不同的渾噩的結(jié)果,誰都不用羨慕誰,因為哪些所謂的牛人,也許也如你一般,并沒有行走在內(nèi)心所要的道路上,只是披了一件華麗的外衣,掩藏了內(nèi)心深處的傷痕。
畢業(yè)之后會選擇擇業(yè)或是深造,很多都是無法離開現(xiàn)在既定的專業(yè)了,會想除了這,我還會些什么,是的,直到大學結(jié)束,我們有種思維正在根深蒂固,學到的知識能夠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而這知識的選擇卻并非是自己所想要的,只是錯誤的延續(xù)了下去。往往會忘記,獲取知識的這種能力,因為沒有單位能夠給這種能力一個量化的指標,使得這種能力的擁有者也會在別人的反問中對自己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懷疑,這也是因為我們很少清楚的認識到它的存在,在實踐中主動的運用它,只是在一種迷糊的狀態(tài)下行動著,猶如霧里看花,除了朦朧還是朦朧,而后在錯誤中錯誤下去,到清醒之時已沒有勇氣去迎接真實的自己。把所有的固定的知識忘卻,剩下的就是屬于你的精華。知識是一種累積,一種沉淀,隨著慢慢的積累總會體現(xiàn)出它的重量,但是智慧是一種方法,一種思維,能夠使你懂得如何獲取知識,如何運用它們,如何創(chuàng)造出帶有自己鮮明特性的價值。
一路之中還有很多東西在不斷的消失,還有勇氣,指出是非對錯的勇氣,給出自己見解的勇氣,承認錯誤的勇氣,大聲喊出愛的勇氣。也許你會說,現(xiàn)在學得應該是我喜歡的,你也是加了應該兩個字,說明內(nèi)心之中有了動搖,而不夠穩(wěn)定堅固的地基之上是建造不出高樓大廈的。請先沉下心來深思,從過去,到現(xiàn)在,順便望一望未來,也許有種觸動會從內(nèi)心深處蔓延開來。但是一旦確認了你的喜好,請鼓起勇氣,大聲的喊出自己的心聲,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用一句也許不是很相關的話作為結(jié)語:
如果愛,請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