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從網上看到了一個句子“Everyone has seen the
Hello World program used as a first exposure to a new language or
environment.”,來自于這里。
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但卻不知道怎么翻譯合適,關鍵就是exposure這個詞在這里該怎么解,怎么翻譯。
在金山詞霸2007[美國傳統詞典]項下有主要的以下幾種解釋:
1)the act or an instance of exposing.
暴露的行為或事例。
2)the act of subjecting or an instance of being subjected to an action or influance.
受到某種行為或影響支配的行為或事例。
their first exposure to big city life.
他們第一次受大城市生活的影響。
3)appearance in public or in the mass media.
曝光,在公眾場所或新聞媒介露面。
還有其他幾個解釋,就沒必要一一列出了。其實意思都差不多,但細體會起來有有點不同。
感覺這里應該跟前兩種解釋比較接近,結合這句話的含義,翻譯成:每個人在初次接觸一種新語言或新環境時,都曾見過“Hello World”程序。
感覺有點學究了,如果能對學習英語有幫助,學究就學究吧。
早就厭倦了2003的老面孔,何況這都2007年了,還在用幾年前的東西,未免太沒有與時俱進精神了。于是在說服自己一切關于重裝軟件的麻煩和帶來各種可能問題的疑慮后,決定動手干了。
好在當初裝2003的時候是直接拷貝別人安裝好的目錄,只要刪除整個目錄就等于是卸載了。從公司服務器上找到了金山詞霸2007的安裝程序,直接運行安裝,沒費幾下工夫就算安裝完成。安裝完了打開用了用,沒什么問題,宣布升級成功。
我選擇的是最小安裝,占用硬盤200多不到300M。

很奇怪,“關于”里竟然沒有授權許可信息,即便是CRACK版也應該有的,不是嗎?
最近想看看WINVNC的源碼,可是發覺系統相當龐大,類繼承關系錯綜復雜、包裝也嚴絲合縫,總之感覺就是無從下手。
于是想著要是有能夠自動生成類繼承關系之類東西的工具就可以使閱讀過程容易一些,到網上一查,下了個DOXYGEN的WINDOWS平臺安裝程序。安裝以后按照說明鼓搗了一番,發現把它生成的HTML文檔用來輔助閱讀代碼還是很有用的。
剛才想放兩個生成的HTML文件上來,不過不知道哪里沒設置對,不能正常顯示:(
好久沒來更新了,這里已是灰塵密布,都快進不來人了。這篇小札就當是掃灰吧。
最近要給程序增加一點新功能,經過大體的設計后,添加了一個類和該類的一個全局對象。然后就是加方法、調試測試,等弄的差不多了就放心地撂下了。
過了沒兩天,再打開準備進一步修改的時候,發現鏈接通不過了,提示有兩個OBJ文件LNK2019 LNK2001——又是經典的UNRESOLVED SYMBOL問題。
源代碼、工程設置里都找了,沒發現什么線索,更是覺得難以置信:因為記憶中從上次鏈接執行到出問題根本就沒作過什么重大修改——只是潤色代碼格式、加個TAB或刪個空行之類的怎么也不會產生這種錯誤。
重新完全鏈接,編譯器也絲毫不為之所動,一點改觀沒有。
到這,開發陷入僵局。
我是最怕這種情況的,因為不知道會耽擱多久。
只能怪自己基礎知識不過硬,不能一眼發現問題所在,沒辦法,只有一點一點地毯試搜索了。我試著把牽涉問題的兩個源代碼文件一點一點地注釋掉,編譯鏈接,如果沒問題再縮小注釋范圍,再鏈接,如此反復。中間也試著DUMPBIN生成的鏈接通不過的OBJ文件,怎奈茫茫符號,不知道哪個是我要找的。。。
最后,還是地毯試搜索發揮了作用,原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我把新添加類的兩個成員函數定義前面加了INLINE,而去掉INLINE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而到這個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天半!
不過,還是搞不明白,為什么INLINE后就找不到函數定義了。比較了一下INLINE前后在OBJ文件上執行DUMPBIN /SYMBOLS的輸出,果然加了INLINE后,對應的函數符號就沒了!?
找出 THINKING IN C++,把INLINE的那一章大致讀了一便,也沒發現有這方面的說明。
另:不知道是我的環境設置不對還是什么,VS2003發出LNK2019,LNK2001之類提示時,卻不告訴我是哪個/哪寫符號不能解析,否則也不會盲目找了,而以前在VC6里是有的。這難道不應該是LINKER的一個基本功能嗎?
goto語句可以將程序控制轉移到由“標記”所指定的地方,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關于標記的用法不太知道或沒注意的地方:
1。標記不能單獨出現,必須后跟一條語句;如果需要一個單獨的標記(想不出有這種需要),則在標記后放一條空語句。
2。標記在它所在的函數內有效,不能重新定義。不同函數中可以使用同名標記。
reference:
ms-help://MS.VSCC.2003/MS.MSDNQTR.2003FEB.2052/vclang/html/_pluslang_Using_Labels_with_the_goto_Statement.htm
我覺得不會。另外,我在編程中也似乎從來沒考慮過重入的問題。
證明如下:
?1
//?testtimer.cpp?:?定義控制臺應用程序的入口點。
?2
//
?3
?4
#include?"stdafx.h"
?5
#include?<windows.h>
?6
#include?<conio.h>
?7
?8
static?UINT?idTimer?=?0;
?9
static?int?reentry?=?0;
10
static?int?call_cnt?=?0;
11
12
void?LengthyWork(void)
13

{
14
????//Sleep(3000);
15
????int?i?=?0,j?=?0;
16
????for(i;i?<?50000;)?
{
17
????????i++;
18
????????for(j?=?i;j?>?0;)?
{
19
????????????j--;
20
????????}
21
????}
22
23
}
24
VOID?CALLBACK?OnTimer(HWND?hwnd,
25
????UINT?uMsg,
26
????UINT_PTR?idEvent,
27
????DWORD?dwTime
28
)
29

{
30
????++call_cnt;
31
????printf("entry(%d)??reentry:%d\n",call_cnt,reentry);
32
????++reentry;
33
????LengthyWork();
34
????--reentry;
35
????printf("exit(%d)???reentry:%d\n",call_cnt,reentry);
36
}
37
int?_tmain(int?argc,?_TCHAR*?argv[])
38

{
39
????idTimer?=?SetTimer(NULL,0,1000,OnTimer);
40
????int?ret?=?0;
41
????MSG?msg;
42
????while(1)?
{
43
????????if(kbhit())?
{
44
????????????return?0;
45
????????}
46
????????ret?=?GetMessage(&msg,NULL,0,0);
47
????????if(ret)?
{
48
????????????TranslateMessage(&msg);
49
????????????DispatchMessage(&msg);
50
????????}
51
????}
52
????return?0;
53
}
54
一次執行結果如下:
entry(1)? reentry:0
exit(1)?? reentry:0
entry(2)? reentry:0
exit(2)?? reentry:0
entry(3)? reentry:0
exit(3)?? reentry:0
entry(4)? reentry:0
exit(4)?? reentry:0
看酒闌人散,標題的命名標新立異,非常欣賞。只是不理解“闌”字怎么可以是這么個用法,于是馬上找來常備的在線漢典,釋義如此。
到此才明白,原來我這么多年的理解全擰了,那個“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是忽明忽暗(主要還是暗)看不清楚的地方,我還一直以為是燈火通明的意思哪,汗呢~~
在對話框中使用樹控件,調用樹控件的DeleteAllItems()后,再調用InsertItem()添加新項目,添加后不能顯示新添加的內容。
在codeproject上找到了關于這方面的討論。
解決方法如下:
m_tree.SetRedraw(FALSE);
//do erase and insert operation
m_tree.SetRedraw(TRUE);
m_tree.RedrawWindow();
Do you expect to be in the IT industry in 5 years?
5 Jun 2006 to 11 Jun 2006
Are you suited to IT long term, or is this just a stepping stone?
Option | Votes | % | |
I'll be here in 5 years | 878 | 74.28 |  |
I'm not sure | 174 | 14.72 |  |
I'll no longer be in IT in 5 years | 77 | 6.51 |  |
I'm not in IT at the moment | 53 | 4.48 |  |
Total | 1182 | 100% |  |
看來,除了意志堅定的大多數,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近六分之一)和我一樣舉棋不定的。另外還有一些人決定要離開了,不知道這些人有著怎樣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