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Lua 5.1實現的遠程調試器,腳本運行在服務端,客戶端登錄后可以遠程管理腳本,可以調試腳本,單步跟進、變量查看。
界面基于wxWidgets實現,網絡通訊接口采用CORBA/TAO。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2-28 16:23 風雷九州 閱讀(1956) |
評論 (2) |
編輯 收藏
摘要: 在C++中要進行并發處理,不可避免要使用多線程,在傳統的教科書中,大家都是采用最原始的多線程技術,應用邏輯和線程并發策略緊密綁定。
在一個典型的服務器程序中,客戶端的請求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邏輯命令,如在一個線程處理函數中,需要根據客戶端的命令代碼處理不同的業務邏輯:
int thrad_main(int cmd_id,char *data){
switch(cmd_id)
{
case 1:
...
break;
case 2:
...
break;
}
}
如此這般,業務處理邏輯和線程邏輯緊密耦合,這是一種很“丑陋”的代碼。
如何通過一種優雅的方法,分離并發邏輯和業務邏輯,通過通用的并發框架,業務邏輯設計者只需要關心自己的邏輯代碼,交給“線程池”去處理即可,而不需要去關心如何創建線程,等待線程結果這些瑣碎的“小事”?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2-28 15:46 風雷九州 閱讀(4267) |
評論 (3) |
編輯 收藏
摘要: 平臺服務和腳本服務接口對后端PostgreSQL數據庫的使用目前采用短暫連接方式,造成多次調用服務時頻繁連接和斷開數據庫,效率很低。
如果共享數據庫連接,則會造成多線程訪問數據庫時的事務沖突,故必須采用連接池來管理對數據庫的并發訪問,某一線程連接到數據庫使用完畢后,不斷開數據庫連接,而是把連接歸還給連接池。
另一線程訪問數據庫時會首先向連接池申請已經存在的連接,如果連接池中沒有空閑連接,或者申請到得連接已經超時失效,再建立新的連接,使用完畢后同樣歸還到連接池。
這樣連接池中的連接數會隨著線程壓力的增加逐漸增長,直到所有的線程同時工作,達到最多連接數。
由于一個線程可能同時申請多個連接,故連接數可能會大于線程數。連接池在程序結束時銷毀全部連接,或者線程在申請到的某一連接失效時銷毀該連接。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2-28 13:57 風雷九州 閱讀(5743)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