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歷年又過了一年。
去年博客寫的太少了,人越發懶了;以前每過一年,感覺時間或快或慢,而如今,基本都不想這個問題,快也好慢也好,都無所謂。
日子過得沒有什么激動也沒有什么失望似的,作為老開發人員,對技術既不著迷也不放棄,有學習但步伐減慢很多。
并不會消極地認為搞技術沒有搞頭,因為本來就沒希望它有什么大搞頭,日子過得去就行,何必強迫自己為難自己。
三十之后,愈發感覺到敬孝的重要性,《論語》看的次數比任何技術書還多,很多東西放到具體情境下理解體會才深刻。
《論語》有一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不是很出名,但對我觸動很大;我們從內地到沿海,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鎮到大城市來工作,也確實能給父母足夠的生活費,但這足夠了嗎?孔子給了我們很好的回答,也給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空巢現象的有力抨擊。有條件的,能把父母接來住全年就盡量全年,不能全年就盡量多一些時間;不來的時間段,必須至少1周或更短時間電話問候;不要言語上頂撞父母,父母說什么都好,確實感覺不對的,口頭答應迂回解決或不執行就行了,千萬不要嫌父母啰嗦,不要等你想聽他們說話的時候而聽不到,那時就后悔了,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在。現在,比如我父親喜歡喝酒,一喝酒就說個不停,或教育或講歷史,以前我是很煩的,現在我會坐在那里等他喝完酒講完,認同的就附和幾句,不認同的就靜靜聽,回答是或好。
很奇怪我為什么說這么多與技術無關的,其實是有關系的,技術人有一大部分人性格不大好,甚至脾氣不大好,有些人對技術前景擔憂,常常見諸各種討論,我認為,如果你把這個敬孝做好了,說不定你的心態和視野都不一樣了,你會更踏實的做事和認真的學習。當然,敬孝是必須的,跟技術沒有因果,我只是談談自己感受而已,各人不同吧。
三十幾歲的人和二十幾歲的人看法不同,考慮不同,面對的境況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