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6-11-23 13:55
原色 閱讀(321)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目前,很多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可以通過外部環境刺激來改變人的神經系統。意大利都靈大腦恢復中心主任里達·萊衛·蒙塔奇尼表示:“現在開始已認識到大腦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有極強的自我恢復能力。但直到不久以前,人們還一直認為,大腦是一種比較‘固執’的器官,是不容易改變的。”奠定神經操理論基礎的一些近期發現更是顛覆了以往固有的看法,研究證明,一些腦細胞,尤其是海馬區的腦細胞能夠再生。
出租車司機的大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熟悉當地各條街道的出租車司機,他們的海馬要大于普通人。這個結論是英國倫敦大學的神經學家埃莉諾·瑪歸爾通過磁共振技術證實的。出租車司機的海馬特別發達,是因為他們需要不停地努力確定自己所處的方位,使海馬區得到了鍛煉。
神經之間的聯系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功能出現衰老的原因不像是由于腦細胞的逐漸死亡造成的,而是由于腦細胞之間聯系的減弱引起的。因為更少地使用大腦以及衰老使得在腦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纖維萎縮。
人體內的天然營養物質——神經營養素有利于這些神經纖維的生長。如果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就會變大變多,神經之間的連接點即神經鍵也會增加,從而加快刺激的傳遞速度。但是,由大腦產生的神經營養素的數量取決于活動的類型。專門進行的研究表明,感官刺激會創造新的神經工作模式,可以促使產生更多的神經營養素。換句話說,促進“腦細胞之間的聯系”就能加強和保持智力。比如,一項對男雜技演員所做的實驗中,參與了雜技運動控制的運動皮層部分會得到充分發展,并且還可能重新打開那些平時很少被使用的神經。這意味著雜技運動可以增強大腦的某些功能。
能夠使大腦采取新的運動協調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音樂。但是,如果說任何一種環境刺激都能夠改善大腦可塑性的話,神經操則只會集中于某幾類特別的刺激形式。卡茨解釋說:“神經操可以讓五官感覺同時起作用,以新的形式增強大腦在不同類型信息之間創建連接的自然能力。”人類生理學教授安東尼奧·馬爾加羅尼表示:“我們一直都知道,通過不同的活動,可以改變大腦兩個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實驗。如果一開始將食物的出現與鈴聲聯系起來,狗就會產生唾液分泌反應。因此,兩個距離很遠的大腦區域就同時被激活。從此科學界開始了對行為規則的研究,目的是更好地開發大腦的潛力。實際上,它引導著我們趨向興趣廣泛、豐富多彩的生活,以激發這種良性循環,而這需要更多的投入、努力以及意識活動。”
神經操所有的意義都在于日常生活的策略。這項創新使我們得以重新認識神經系統。它與每一個意外事件發生作用,與此對應的大腦區域的皮層活動就會隨之增加。神經被激活,傳導著神經刺,在它們之間產生了新的聯系,從而產生了珍貴的神經營養素。
打破常規
哪些新鮮事物能夠提供正確的刺激呢?神經操的第一條規則就是打破常規。然而,僅僅由鋼筆寫字變成鉛筆寫字是不夠的,真正的變化是換一只手來寫。卡茨將這些訓練方式總結為三大“基本建議”:
1.在新的環境中將一種或多種感覺結合起來,或盡可能少地依靠慣常的感覺。比如閉上眼睛淋浴。
2.集中注意力,從重復的瑣事中解脫出來,讓大腦保持在警惕的狀態。比如將房間的照片顛倒放置,這種刺激會大大加強記憶力。
3.避免單調的事件。例如,可以經常變換不同的路線去上學或上班。
其實,性生活是最好的神經操鍛煉,它比其他任何常規活動都要好。在性生活中,所有的五官感覺都參與了進來,都得到了利用,大大激發了大腦的情緒循環。但某些神經科學家卻對這些訓練方式嗤之以鼻。意大利生物心理學教授阿爾伯特·奧利維里奧認為:“所有能讓大腦保持效率的方式都是好的。打破常規固然有用,但避免壓力、打一局保齡球或者解開某個填字游戲也一樣起作用。”
不同的聲音
如果就神經操的部分科學基礎進行討論,也有人認為神經的可塑性現象尚待證實。神經醫學專家弗朗西斯科·摩納哥就認為:“卡茨的辦法和一般醫學上采用的康復手段沒有很大區別。在教導一位半身不遂的患者鍛煉,從而恢復其失去的功能時,我們并不能準確知道在他的大腦中發生了什么。”實際上,神經操的原則在中風癥患者中也可以找到實際的應用。馬爾加羅尼說:“如果某位患者的一只手臂癱瘓了,我們可以把他健康的手臂也固定起來。這樣,通過患者不斷向患病的手臂發出的神經刺激,有利于盡快康復。對于記憶和智力,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不斷重復使用就會改善。”而最引起爭論的是,神經操是否能夠延緩神經衰退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發生。奧利維里奧認為,有一些統計數據可以支持這種假設:在腦力工作者中出現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機會要小于體力工作者,這可能是因為腦力勞動者的大腦常常處于活躍的狀態。目前,一組科學家正對一些有該疾病遺傳基因的老鼠進行實驗。他們迫使這些老鼠過更忙碌的生活,使它們總處于活躍的狀態。研究人員表示,要談實驗的結果為時尚早,但他們堅信,與正常生活的動物相比,它們的狀態一定會有所改善。
實際上,要獲得實效所需的最少訓練量還是個未知因素。此外還要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由于眾多因素,比如年齡、遺傳基因等等,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健腦運動
馬上行動吧!不論是在旅行還是在工作或者在家中,任何地點任何時候都可以很好地鍛煉大腦。下面就是對你的建議。請通過這里介紹的11種辦法將神經操真正融進你的生活。
神經操正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它不需要采用同樣的鍛煉方法,而是提倡不斷地變換。如果在某段時間你采取了某種鍛煉方式的話,那過段時間就應該換另一種,然后還可以將它們混合起來。最好不要把這些鍛煉變成一種慣例,不要放棄填字游戲、閱讀和充滿激情的人際交往、旅行。一旦學會了神經操,每個人都會發明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
當然,如果人們知道適當的節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體育鍛煉都可以增加大腦神經連接數量,從而增強記憶力和推理能力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擁有靈活的大腦了。
在家里
1.閉上眼睛挑選衣服、鞋和首飾,努力通過觸摸來分辨它們。不僅使用手指,還要使用臉頰,手臂和腳,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有相當靈敏的神經末梢。所以,可以盡量閉上眼睛穿衣服。
2.反手打開牙膏蓋,向牙刷上擠牙膏,刷牙。
3.將房間墻壁上掛著的照片和裝飾畫倒過來。
在途中
1.經常變換不同的路線去上班。對開車、走路或坐公共汽車都適用。
2.鍛煉觸覺。在汽車的儲物袋中擱一些硬幣,等紅燈時,嘗試僅用觸摸的方式分辨它們。也可以換成其他的小物件進行練習。
在辦公室里
1.把辦公桌上的東西換個位置,從電腦的鼠標到照片,從電話到簽字筆。將手表戴在另一只手臂上。
2.自由討論。如果要和同事一起解決某個問題,設想并記錄下一切可能的方案。然后比較各個方案,作出選擇。
在餐桌上
1.關掉音響和電視,與一同用餐的家人或朋友輕輕交談。或者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就餐,甚至可以閉上眼睛咀嚼食物,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享受美食上。
2.更換座位。在家里、食堂或餐廳里,無論是你還是其他人,不要保持固定的位置。環境或者是食物,都要讓自己在就餐的時候有新鮮感。
在假日或空閑時
1.去你從沒去過的地方。不要總尋找最熟悉的地方。要主動去感受不同地方的不同景色和不同氣息。
2.變得更有創造性,發掘新的愛好。參加某個從未嘗試過的活動課程,繪畫、音樂或者攝影。嘗試新的體育運動,如高爾夫球,騎馬。自己下廚烹飪,因為它會調動你所有的感覺。
反手刷牙,這樣可以鍛煉相應的腦半球(右半球負責左右,左半球負責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