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于 GitHub Pages,2018-10-13 13:51:09)
兩年前我從一名光榮的C++程序員專業為PHP程序員以后,告別了世界第一IDE Visual Studio,改用當時覺得特別難用的 PHPStorm。用了這么久以后,覺得IntelliJ系列雖比不上VS,大概也有世界第二吧,至少比eclipse強太多。除了慢大概也沒啥好吐槽的了。
最近又要寫Go又要寫PHP,最開始PHPStorm和GoLand一起用,后來想,用兩個渠道包干嘛呢,還使用他們家的主打產品Idea吧。。。
雖然說程序員一般是要用英文版的,不管是為了實用還是為了裝逼。但為了更多人能入門,我們發起一個開源項目來漢化吧,在 https://github.com/Streamlet/ideaLocalization,歡迎有志之士加入。
我們主要就是翻譯 resources.jar。代碼框架是這樣的,resources\en 是原文件解壓后的,resources\zh-CN是復制了一份resources\en,我們只要在resources\zh-CN里面就地改動即可。
build.py會把散著的文件們打包成resources.jar。jar里的properties文件里,如果有中文,不能直接是UTF或GBK,必須轉成\uXXXX的寫法。這個build.py會幫忙轉,因此resources\zh-CN里直接寫中文(UTF-8)就好。
就是發起個項目意思意思,估計我是沒時間翻譯的……^_^
當前進度
已完成:
使用方法
- 獲取語言包。您可以:
- 直接從 release 列表下載 resource_zh_CN.jar
- clone 本項目,運行本項目根目錄的 build.py 來生成 resource_zh_CN.jar
- 將語言包復制到 idea 安裝目錄的 lib 目錄下,復制到 lib 目錄下,復制到 lib 目錄下
- 重啟 idea
注意事項
- 取決于不同操作系統,您可能需要將系統的界面語言設置為簡體中文(zh-CN)才能生效。
- 本項目目前只針對 idea,對于 jetBrains 的其他產品尚未做適配,理論上可能支持或部分支持,請自行嘗試。
加入我們
本項目誠邀您的加入,歡迎您貢獻自己的力量。
- 您只需原地修改 resources 下的文件即可,可以在空閑的時候修改一個文件、甚至一行
- 本項目謝絕直接的自動翻譯,但不介意您個人使用自動翻譯進行某種形式的協助,但最終請您進行人工核對
- 本項目遵循軟件行業通用的翻譯規范,同時對標 Visual Studio 的翻譯。請自行體會。下面會羅列一些細則。
分支說明
- dev_build_script: 專門修改構建腳本
- dev_readme:專門修改 readme
- original_resources_tracker: 英文資源文件
- dev_translate:翻譯
合并策略
- dev_build_script 每次修改并測試通過后合入 master
- dev_readme 每次修改穩定后合入 master
- original_resources_tracker 每次更新資源后打 tag,合入 master
- dev_translate 經常性地從 master 合并新的提交
- 當 dev_translate 穩定后,從 dev_translate 進行發布
- dev_translate 在發布時必須處于對 master 可 Fast-Forward 狀態
- dev_translate 發布之后 master Fast-Forward 到 dev_translate
協作方式
- Fork 版本庫,在 dev_translate 上修改,提交 pull request 回來
- 未來時機成熟的話,成立一個 github 上的 oraganization,屆時加入
翻譯規范
- 標點:行文中一般使用中文半角,某些形式文案中可能需要用英文半角符號
- 需要打開對話框操作的菜單項,使用英文半角的三個點(“...”)表示
- 菜單項/按鈕后的快捷鍵兩側使用英文半角括號
- 中英文混排:中文和英文之間需要使用一個半角空格進行分隔
- 菜單項/按鈕的快捷鍵:放在文案之后,如“文件(<u>F</u>)”
詞匯表
英文 | 推薦翻譯 | 不推薦的翻譯 |
View | 視圖 | 查看 |
Build | 生成 | 構建 |
posted on 2020-09-20 14:00
溪流 閱讀(2241)
評論(2)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