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S結構與B/S結構的特點分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計算模式從集中式轉向了分布式,尤為典型的是C/S結構(Client/Server的簡稱,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兩層結構C/S模式,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得到了大量應用,最直接的原因是可視化開發工具的推廣。之后,它開始向三層結構發展。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尤其是基于Web的信息發布和檢索技術、Java計算技術以及網絡分布式對象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了很多應用系統的體系結構從C/S結構向更加靈活的多級分布結構演變,使得軟件系統的網絡體系結構跨入一個新階段,即B/S體系結構(Browser/Server的簡稱,瀏覽器/服務器模式)。基于Web的B/S方式其實也是一種客戶機/服務器方式,只不過它的客戶端是瀏覽器。為了區別于傳統的C/S模式,才特意將其稱為B/S模式。認識到這些結構的特征,對于系統的選型而言是很關鍵的。
1、系統的性能
在系統的性能方面,B/S占有優勢的是其異地瀏覽和信息采集的靈活性。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系統,只要可以使用瀏覽器上網,就可以使用B/S系統的終端。
不過,采用B/S結構,客戶端只能完成瀏覽、查詢、數據輸入等簡單功能,絕大部分工作由服務器承擔,這使得服務器的負擔很重。采用C/S結構時,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能夠處理任務,這雖然對客戶機的要求較高,但因此可以減輕服務器的壓力。而且,由于客戶端使用瀏覽器,使得網上發布的信息必須是以HTML格式為主,其它格式文件多半是以附件的形式存放。而HTML格式文件(也就是Web頁面)不便于編輯修改,給文件管理帶來了許多不便。
2、系統的開發
C/S結構是建立在中間件產品基礎之上的,要求應用開發者自己去處理事務管理、消息隊列、數據的復制和同步、通信安全等系統級的問題。這對應用開發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應用開發者投入很多精力來解決應用程序以外的問題。這使得應用程序的維護、移植和互操作變得復雜。如果客戶端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上,C/S結構的軟件需要開發不同版本的客戶端軟件。
但是,與B/S結構相比,C/S技術發展歷史更為“悠久”。從技術成熟度及軟件設計、開發人員的掌握水平來看,C/S技術應是更成熟、更可靠的。
3、系統的升級維護
C/S系統的各部分模塊中有一部分改變,就要關聯到其它模塊的變動,使系統升級成本比較大。B/S與C/S處理模式相比,則大大簡化了客戶端,只要客戶端機器能上網就可以。對于B/S而言,開發、維護等幾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務器端,當企業對網絡應用進行升級時,只需更新服務器端的軟件就可以,這減輕了異地用戶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如果客戶端的軟件系統升級比較頻繁,那么B/S架構的產品優勢明顯——所有的升級操作只需要針對服務器進行,這對那些點多面廣的應用是很有價值的,例如一些招聘網站就需要采用B/S模式,客戶端分散,且應用簡單,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瀏覽和少量信息的錄入。
在系統安全維護上,B/S則略顯不足,B/S結構尤其得考慮數據的安全性和服務器的安全性,畢竟現在的網絡安全系數并不高。以OA軟件為例,B/S結構要實現辦公協作過程中復雜的工作流控制與安全性控制,還有很多技術上的難點。因此,當前雖然出現了B/S結構的OA系統產品,但尚未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