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常會有人提到“的”“地”“得”用法的問題,不少學生對“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亂用一氣,作業自然會在“的”“地”“得”用法上出錯,并且屢改屢犯。大家都知道,“的”、“地”、“得”這三個字的用法各不相同。
的、地、得”用法記憶小竅門——“的、地、得”用法口訣
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連接文章中詞與詞,字與字之間的橋梁、所以,用對“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規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記好懂,容易掌握,在此提供一組用法口訣供大家參考。
的地得,不一樣,用法分別記心上,左邊白,右邊勺,名詞跟在后面跑。美麗的花兒綻笑臉,青青的草兒彎下腰,清清的河水向東流,藍藍的天上白云飄,暖暖的風兒輕輕吹,綠綠的樹葉把頭搖,小小的魚兒水中游,紅紅的太陽當空照,左邊土,右邊也,地字站在動詞前,認真地做操不馬虎,專心地上課不大意,大聲地朗讀不害羞,從容地走路不著急,痛快地玩耍來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難題,勤奮地學習要積極,辛勤地勞動花力氣,左邊兩人就使得,形容詞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烏龜烏龜爬得慢,青青竹子長得快,參天大樹長得慢,清晨鍛煉起得早,加班加點睡得晚,歡樂時光過得快,考試題目出得難。
“的、地、得”快板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詞都讀de.
作文寫話用不準,朗讀往往會念錯。
有趣的活動、綠的樹,活動是事,樹是物。
事物前面用的字,小朋友們都記著。
認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動作。
動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萬不要挪。
看得清,記得準,唱得好,飛得高。
動作后面用得字,補充說明要記牢。
的、地、得”用法簡要口訣
名詞前面“白勺”“的”,
動詞前面“土也”“地”,
形容動后“雙人”“得”,
當作助詞都讀“de”。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如:敬愛的總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他的媽媽、可愛的花兒、誰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如: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瘋狂地咒罵、嚴密地注視、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圍、沙沙地直響、斬釘截鐵地說、從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細地看、開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表示怎么怎么樣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樂得合不攏嘴、驚訝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掃得真干凈、笑得多甜啊......
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十有八九用“得”。
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說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后面的動作,說明“地”后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得”后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Copyright @ C++技術中心 Powered by: .Text and ASP.NET Theme by: .NET Mon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