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Benjamin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隨筆 - 397, 文章 - 0, 評論 - 196, 引用 - 0
            數據加載中……

            debian的常用命令

            切換到超級用戶 sudo - i;用su - root要輸入root密碼才行

            查看cpu信息:cat/proc/cpuinfo
            查看內存信息 cat/proc/meminfo
            查看硬盤信息 fdisk -l

            查看CPU位數:getconf LONG_BIT
             ls   如果在root下ls有lib64 文件夾說明系統64

            ls是常用的查看文件信息命令,ls-la和ls -lla(ls -llla)的功效一樣,都是查看文件的具體屬性,包括最好編輯日期、創建日期、大小
                                         

            查看內存信息:more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安裝:網絡安裝
            apt-get install package(軟件包的名字)
            ls –lh:觀察linuxsir用戶創建目錄的權限歸屬和文件大小

            linux查看系統版本和系統位數:uname -a

            x86_64則說明你是64位內核, 跑的是64位的系統.
            i386, i686說明你是32位的內核, 跑的是32位的系統


             cat /proc/version
            cat /etc/issue
            lsb_release -a(適合所有的linux操作系統)
            查看gcc的版本 gcc –v


            /etc/group 的內容包括用戶組(Group)、用戶組口令、GID及該用戶組所包含的用戶(User),每個用戶組一條記錄;格式如下:
            group_name:passwd:GID:user_list
            在/etc/group 中的每條記錄分四個字段:
            第一字段:用戶組名稱;
            第二字段:用戶組密碼;
            第三字段:GIDGID和UID類似,是一個正整數或0,GID從0開始,GID為0的組讓系統付予給root用戶組;系統會預留一些較靠前的GID給系統虛擬用戶 (也被稱為偽裝用戶)之用;每個系統預留的GID都有所不同,
            第四字段:用戶列表,每個用戶之間用,號分割;本字段可以為空;如果字段為空表示用戶組為GID的用戶名;
            etc/gshadow是/etc/group的加密資訊文件
            格式如下,每個用戶組獨占一行;
            第一字段:用戶組
            第二字段:用戶組密碼,這個段可以是空的或!,如果是空的或有!,表示沒有密碼;
            第三字段:用戶組管理者,這個字段也可為空,如果有多個用戶組管理者,用,號分割;
            第四字段:組成員,如果有多個成員,用,號分割;

            通過查看用戶(User)和用戶組的配置文件的辦法來查看用戶信息:cat /etc/passwd
            通過id和finger 工具來獲取用戶信息;
            Id命令用法:id 選項 用戶名
            finger 的用法:finger 選項 用戶名1 用戶名2 ...
            通過用戶來查詢所歸屬的組,用groups 來查詢
            用戶組管理工具(比如 adduser、userdel、usermod 、userinfo、groupadd 、groupdel 、groupmod)

            修改用戶(User)和用戶組(Group)配置文件的方法管理用戶之用戶的添加流程:
            1)修改 /etc/passwd ,添加用戶記錄;注意的是,不能讓UID 重復;
            然后執行pwconv ,讓/etc/passwd 和/etc/shadow同步,您可以查看 /etc/shadow的內容是否同步;

            2)修改/etc/group
            運行 grpconv 來同步/etc/group 和/etc/gshadow內容,您可以通過查看/etc/gshadow的內容變化確認是不是添加組成功了;

            3)創建用戶的家目錄,并把用戶啟動文件也復制過去;
            4)改變新增用戶家目錄的屬主和權限;
            chown -r命令來改變
            改變/home/lanhaitun目錄歸屬為lanhaitun用戶;
            [root@localhost ~]# chown -R lanhaitun:lanhaitun /home/lanhaitun
            查看是否已經更換了屬主為lanhaitun用戶所有;
            [root@localhost ~]# ls -ld /home/lanhaitun/
            新增用戶家目錄的權限設置為只有其自己可讀可寫可執行;
            chmod 700 /home/lanhaitun/
            5)設置新增用戶的密碼通過passwd 命令來生成;
            6)測試添增用戶是否成功;
            您可以用新增用戶登錄測試,也可以通過su 來切換用戶測試;


            通過修改用戶(User)和用戶組(Group)配置文件的辦法來修改用戶或用戶組
            1)修改用戶信息;
            lanhaitun:x:508:508::/home/lanhaitun:/bin/bash 注:這是初始記錄;
            我們可以修改為
            lanhaitun:x:508:508:lanhaitun wu,Office Dalian,13000000000:/home/lanhaitun:/bin/bash
            修改完成后,我們要進行pwconv 同步,通過finger 來查看用戶的信息等;
            2)修改用戶所歸屬的組,可以通過/etc/group 修改實現;
            如果我們想把lanhaitun 這個用戶歸屬到root用戶組,所以我們還能修改/etc/group 的辦法來達到目的;找到/etc/group 中的root開頭的一行,按其規劃加入lanhaitun;
            root:x:0:root,lanhaitun
            執行 grpconv 命令來同步/etc/group 和/etc/gshadow兩個文件的內容
            3)刪除用戶及用戶組的辦法
            通過刪除/etc/passwd 和/etc/group 相應的用戶和用戶組記錄就能達到目的,也能過過userdel 和groupdel 來實現對用戶及用戶組的刪除;
            如果是通過修改用戶和用戶組配置文件的辦法來刪除用戶,就是刪除相應的記錄就行了,如果不想保留其家目錄,刪除就是了。
            [root@localhost ~]# userdel lanhaitun
            [root@localhost ~]# userdel -r lanhaitun
            注:可以用userdel 來刪除lanhaitun 用戶,我們看到第二個例子中多了一個參數-r ,第一個例子是說只刪除lanhaitun用戶,其家目錄和mail等仍會保存;加上-r 參數,是刪除家目錄及mail等;所以要小心操作;用userdel 刪除用戶的同時,也會把其用戶組刪除;我們可以通過/etc/passwd 和/etc/group 的內容變化來查看;


            debian卸載軟件是分 保留配置文件和徹底刪除兩個方式:
            aptitude install foo bar-

            安裝 foo 軟件包并刪除 bar 軟件包。

            aptitude remove bar

            刪除 bar 軟件包,但保留其配置文件。

            aptitude purge bar

            刪除 bar 軟件包及其所有配置文件。

             
            索搜安裝gvim
            apt-cache search gvim
             apt-get install gvim 

            df命令詳細用法----這是linux平臺通用的
            a:顯示全部的檔案系統和各分割區的磁盤使用情形
            i:顯示i -nodes的使用量
            k:大小用k來表示 (默認值)
            t:顯示某一個檔案系統的所有分割區磁盤使用量
            x:顯示不是某一個檔案系統的所有分割區磁盤使用量
            T:顯示每個分割區所屬的檔案系統名稱
             -h 表示使用「Human-readable」的輸出,也就是在檔案系統大小使用
            GB、MB 等易讀的格式。

            常用命令:df -hi
             
            操作詳解
             
            引用
            指令 df 可以顯示目前所有檔案系統的最大可用空間及使用情形


            free -k:查看系統內存使用情況

            grep '^Memory' /var/log/dmesg :查看物理內存準確大小


            du 查看文件夾具體大小

            tar.gz2如何打開?命令格式 tar -xjvf tar.gz2文件名

             
            更改 debian 默認編碼
            配置你的locale 執行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選擇你要用的locale。 

            查看某個端口狀態:(linux通用的)
            netstat-an|grep 端口或者lsof -i:端口號 
            打開某個端口:nc -lp 端口號

              

             在debian上打開rar文件,要下載rar和unrar,make、make install安裝就行
            如果在使用rar命令中出現 libstdc++.so.6沒有找到的類似的錯誤,建議刪除以后
            下載一個比較老的版本,安裝后找不到 libstdc++.so.5,apt-get install  libstdc++.so.5
            也可以用ldd -v rar的絕對路徑來查看相關的動態庫信息 ;
            如果重新安裝后還是如此,并且 libstdc++.so.6已經存在并在/usr/lib和/usr/local/lib目錄下,
            那么將rar從/usr/bin拷貝到/usr/local/bin目錄下就行了


            更改 debian 默認編碼
            配置你的locale 執行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選擇你要用的locale,
            比如: en_US.UTF-8 zh_CN.GB2312 zh_CN.UTF-8 zh_CN.GB18030 zh_CN.GBK ,

            查看cpu的具體信息命令
            查詢系統具有多少個邏輯核: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sor" | wc -l
            查詢系統CPU的物理核數:cat /proc/cpuinfo | grep "cpu cores" | uniq
            查詢系統CPU是否啟用超線程:cat /proc/cpuinfo | grep -e "cpu cores" -e "siblings" | sort | uniq
            輸出舉例:
                cpu cores : 6
                siblings  : 6
            如果cpu cores數量和siblings數量一致,則沒有啟用超線程,否則超線程被啟用。
            查詢系統CPU的個數:cat /proc/cpuinfo | grep "physical id" | sort | uniq | wc -l

            通過命令cat /proc/cpuinfo命令,可以查看cpu的具體信息,下面是具體的一些參數說明:

            processor :系統中邏輯處理核的編號。對于單核處理器,則課認為是其CPU編號,對于多核處理器則可以是物理核、或者使用超線程技術虛擬的邏輯核
            vendor_id :CPU制造商
            cpu family :CPU產品系列代號
            model   :CPU屬于其系列中的哪一代的代號
            model name:CPU屬于的名字及其編號、標稱主頻
            stepping  :CPU屬于制作更新版本
            cpu MHz  :CPU的實際使用主頻
            cache size :CPU二級緩存大小
            physical id :單個CPU的標號
            siblings :單個CPU邏輯物理核數
            core id :當前物理核在其所處CPU中的編號,這個編號不一定連續
            cpu cores :該邏輯核所處CPU的物理核數
            apicid :用來區分不同邏輯核的編號,系統中每個邏輯核的此編號必然不同,此編號不一定連續
            fpu :是否具有浮點運算單元(Floating Point Unit)
            fpu_exception :是否支持浮點計算異常
            cpuid level :執行cpuid指令前,eax寄存器中的值,根據不同的值cpuid指令會返回不同的內容
            wp :表明當前CPU是否在內核態支持對用戶空間的寫保護(Write Protection)
            flags :當前CPU支持的功能
            bogomips :在系統內核啟動時粗略測算的CPU速度(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clflush size :每次刷新緩存的大小單位
            cache_alignment :緩存地址對齊單位
            address sizes :可訪問地址空間位數
            power management :對能源管理的支持,有以下幾個可選支持功能:

              ts:  temperature sensor

              fid:  frequency id control

              vid:  voltage id control

              ttp:  thermal trip

              tm:

              stc:

              100mhzsteps:

              hwpstate:

              

            CPU信息中flags各項含義:

            fpu: Onboard (x87) Floating Point Unit
            vme: Virtual Mode Extension
            de: Debugging Extensions
            pse: Page Size Extensions
            tsc: Time Stamp Counter: support for RDTSC and WRTSC instructions
            msr: Model-Specific Registers
            pa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s: ability to access 64GB of memory; only 4GB can be accessed at a time though
            mce: 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
            cx8: CMPXCHG8 instruction
            apic: Onboard 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
            sep: Sysenter/Sysexit Instructions; SYSENTER is used for jumps to kernel memory during system calls, and SYSEXIT is used for jumps: back to the user code
            mtrr: Memory Type Range Registers
            pge: Page Global Enable
            mca: 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
            cmov: CMOV instruction
            pat: Page Attribute Table
            pse36: 36-bit Page Size Extensions: allows to map 4 MB pages into the first 64GB RAM, used with PSE.
            pn: Processor Serial-Number; only available on Pentium 3
            clflush: CLFLUSH instruction
            dtes: Debug Trace Store
            acpi: ACPI via MSR
            mmx: MultiMedia Extension
            fxsr: FXSAVE and FXSTOR instructions
            sse: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Lets you do a bunch of the same operation on different pieces of input: in a single clock tick.
            sse2: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2. More of the same.
            selfsnoop: CPU self snoop
            acc: Automatic Clock Control
            IA64: IA-64 processor Itanium.
            ht: HyperThreading. Introduces an imaginary second processor that doesn’t do much but lets you run threads in the same process a bit quicker.
            nx: No Execute bit. Prevents arbitrary code running via buffer overflows.
            pni: Prescott New Instructions aka. SSE3
            vmx: Intel Vanderpool hardware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svm: AMD “Pacifica” hardware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lm: “Long Mode,” which means the chip supports the AMD64 instruction set
            tm: “Thermal Monitor” Thermal throttling with IDLE instructions. Usually hardware controlled in response to CPU temperature.
            tm2: “Thermal Monitor 2″ Decrease speed by reducing multipler and vcore.
            est: “Enhanced SpeedStep”

            根據以上內容,我們則可以很方便的知道當前系統關于CPU、CPU的核數、CPU是否啟用超線程等信息。

            查看端口狀態:lsof(lsof -i:端口號)或者netstat(netstat -an|grep 端口號)
            netstat -a:查看所有連接
            查看所有被打開的端口:ss
            netstat -tanp
            t代表TCP協議的套節字鏈接,除了t之外還有u(UDP)、w(RAW)、x(UNIX)套節字。
            a代表全部(all),這個所謂的全部就是指包括正在監聽的端口。某時某刻,有些被打開的端口正在傳輸據,而有的則只是在監聽。
            n:直接顯示端口號,而不是根據“/etc/server”顯示端口對應的服務名稱
            p:顯示占用該端口號的進程。
            l:顯示正在被監聽的端口。

            chkconfig查看服務狀態
            chkconfig –list:查看在不同啟動級別下課自動啟動的服務(或是程序)
            如果希望對自動啟動選項做出改變,命令格式為:
            chkconfig –level x name on/off
            也可以查看文件/etc/services,從里面可以找出端口所對應的服務

             啟動Apache 服務: /etc/init.d/apache2 start
            停止Apache服務: /etc/init.d/apache2 stop
            殺死Apache服務器: killall apache2
            安裝Apache:aptitude install apache2 apache2-utils

            更新系統時間:apt-get -y install ntpdate;ntpdate 0.us.pool.ntp.org
             查看系統時間:date

             查看進程的開啟路徑
            lsof -i:端口號獲取pid
            ls -al /proc/pid/exe

            建立命令別名:在/etc/bash.bashrc的末尾加入 alias 別名='命令'
            source /etc/bash.bashrc,使其立即生效


                  source命令常用"."替代;source在當前bash環境下執行命令,而scripts是啟動一個子shell來執行命令。這樣如果把設置環境變量(或alias等等)的命令寫進scripts中,就只會影響子shell,無法改變當前的BASH,所以通過文件(命令列)設置環境變量時,要用source 命令。


            開機啟動時自動運行程序:編輯 /etc/rc.d/rc.local 文件,在文件最末加上啟動命令,可以在開機啟動后直接進入該命令或進程。 
            查看rc.local執行效果(一般用來查錯使用):systemctl status rc-lcoal

             

            posted on 2011-10-16 09:31 Benjamin 閱讀(10546)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linux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777午夜精品久久av蜜臀|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 国产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大蕉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www.久久热.com|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