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7-12-10 22:58
張旭 閱讀(2327)
評論(1) 編輯 收藏 引用
從上周三,我才真正了解到我要做的東西(FTPserver)是一個涉及知識極其廣泛的復雜程序。而并非之前以為的,單純的C\S模式文件傳輸程序。
首先按照老師的提示,配了ftp服務器和web服務器,熟悉了一些ftp命令和配置方法。但是對ftp的通信方式和具體過程還是一無所知。
接下來找來RFC-FTP協議來看,同時參考了telnet協議和http協議。結果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協議中規定的東西到底應該怎樣去實現。
我打算轉變思路,動手做試驗。模擬了一個服務器端程序,這個程序只能send一條信息和recv一條信息并且打印,然后用linux自帶的ftp客戶端程序去連接模擬服務器。我想他們之間肯定是有通信來往的,這樣做可以觀察客戶端到底傳給服務器怎樣形式的信息。經過反復測試。終于搞明白了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嚴格按照RFC-959協議的規定一問一答的通訊方式。
接下來,我就沒有著急動手繼續寫程序,而是去網上搜索了不少關于ftp協議的文檔和討論。了解了雙socket-(控制通道,數據通道)。了解了主動傳輸和被動傳輸的區別。
看了這些材料以后,我已經大概對整個ftp整個傳輸過程有一個了解。接下來繼續完善了模擬服務器,能夠用ftp客戶端軟件登陸和退出(只做肯定回應)。這樣控制通道的通信已經可以正常對話了。剩下的一大問題就是數據通道的通信方式了。
做到這里,我遇到了兩個棘手的問題。
Listen()監聽函數是如何作用的?按我的理解,listen函數是這道題目中“控制最大同時訪問數”的關鍵。我在編碼過程中對這個地方做了試驗:當我在while(1)中執行accept時,當接收到客戶端connect請求時,fork()建立子進程去處理,父進程繼續循環等待accept(),之前listen函數backlog為2。但結果是我仍然可以使用三個以上的ftp客戶端進程去同時訪問服務器,并保持連接不斷開或者阻塞。
兩臺電腦相互通信,如何取得適合對方訪問的自己IP地址?在客戶端要求使用被動傳輸模式的時候,服務器要建立臨時的數據傳輸通道,并把建好的本機地址+新端口,以“msg…. (xxx,xxx,xxx,xxx,xxx,xxx) \r\n”的形式發送給客戶端,客戶端根據所給的地址和端口號和服務器的數據傳輸通道建立連接。在C/C++里,可以使用gethostname函數獲取本機名稱,根據獲取的名稱,使用gethostbyname函數可以獲取本機的IP地址。但是這個IP地址永遠是127.0.0.1(至少我的程序中是這樣的)。但是這個地址傳給對方,對方并不能按照這個地址找到服務器(除非客戶端和服務器在同一臺電腦上)。如果客戶端和服務器在同一局域網中的不同電腦上,那服務器應該傳給客戶端類似192.168.x.x的地址。如果在internet范圍內則需要傳送互聯網上的IP地址。而真正的ftp服務器和客戶端之間的通信,是可以發送適合對方訪問自己的IP地址給對方的。而目前所了解到的函數,gethostname和gethostbyname函數并不能完成這項要求。
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關于以上兩個問題,有不少存在和我類似情況的提問,不過回答不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