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開源對我來說意味著差不多就意味著免費,自由的選擇,不用再費勁心思地破解,找注冊號,沒有病毒。
有那么多優秀的軟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已經很足夠了。以前一直覺得Stallman的做法有點偏執了,GPL似乎也是一個太過
嚴格的約束。結果是越來越多的軟件開始逃離GPL,開始使用那些條件相對寬松的協議。如果我們只關注技術,開源和非
開源也就這么點區別。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只關注技術。
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早已有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機制,確保我們這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法律, 習俗,國家工具。。
而網絡世界的地位,即使不能與現實世界有同等地位,也早已發展到迫使我們去做一些選擇,因為程序員是這個世界的
真正創造者。在這里,很多東西都不同于現實世界。
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里,代碼就是法律。程序員是立法者。
幾個現實的問題:
1.誰敢保證WINDOWS沒有后門程序?即使微軟的人言之鑿鑿地說沒有。
2.SOPA
3.長城防火墻。
如果一切都是開源的,上面的問題都不會再是問題。
網絡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相信我們有一個完全的自由的地方,知道政治介入。沒有那個政府會允許這樣的地方存在,
他要控制,方法很簡單,控制代碼就行了。如果一切代碼都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如果沒有開源,這很容易,而且會得到比現實
世界中更完美的控制。
所以,必須要有開源的代碼,讓一切細節都暴露無疑,沒有辦法植入任何限制自由的控制。商業促進了互聯網的發展
和繁榮,但是卻太容易被控制,因為得罪了政府,就沒有利益可言。所以百度的搜索結果永遠是有那么多的“根據當地法律法規,部分結果未予顯示。。。”。商業促進互聯網發展的同時在限制互聯網的自由,所以我們需要GPL這樣的條款。
近來甲骨文對谷歌訴訟不僅敗訴,而且還被責令賠償法律費用。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會大快人心。因為他威脅的不只是軟件,還有我們的網絡自由。對openoffice和mysql的收購,很多主要開發人員紛紛離去,因為如果我們無所作為,總有那么一天,我們的一切都會在控制之中。
對微軟的憎恨,一直彌漫在開源社區之中。或許偏執,但并不是太壞的事情。因為他們大多數憎恨的只是沒有選擇的自由。在現實世界之中,我們已經那么不自由,為什么在網絡還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