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日常的工作溝通和家庭生活中別人讓你做一件舉手之勞小事,而你經常說“待伙”的話。恭喜你,你得了“待伙綜合癥”。
???
???該癥的癥狀表現如下,對于舉手之勞的事的第一反應是“待伙”,比如“我待伙把文檔發給你”,“我待伙幫你做”,“我待伙...”。

???在鄙人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和項目組內兄弟溝通互動,在這之中以下的場景是經常發生的:

???“XXX,把xxx文檔發給我一下,有個客戶需要。”

???“好的,我待伙就發給你。”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

???到了第二天上班,“XXX,昨天的東西發給我了嗎?”

???你猜那哥們有什么反應,就我目前經驗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木知木覺型
???“什么東西,我怎么不知道,好像沒跟我說過嘛!”

???2、知錯就改型
???“哦,就發”,后來他確實發了。

???3、屢犯屢錯型
???“哦,待伙發”,可是到了下班也沒見到文檔。

???平時我們編程時都會用到lazy創建對象的習慣用法,該用法可以加快才程序啟動速度和減少資源開銷,比如以下的c++類例子片斷:

???class APP
???{
???private:
??????Resource*? resource;

???public:

??????APP():resource(NULL){}???//待伙創建resource

??????int doSth()
??????{
?????????if(this->resource == NULL)???//該函數必須要利用resource
?????????{
????????????this->resource = Resource();
???????? }
?????????
????????//?do sth with resource

??????}
???}

???以上的?例子通過“待伙”確實可是獲得不少好處,但是在我們平時的工作溝通和家庭生活時,待伙可不是個好習慣。

???平時在家里,爸媽也會安排我做些事情,這些事情對我來說一般都是舉手之勞,可是我也偶犯“待伙綜合癥”。

???案例一:
???“XXX,把廚房地面上的水用拖把拖一下,我先去買菜了。”
???“待伙我就去”。
???!@#$%^&*
???“XXX,怎么回事,我都出去一個多小時,你既然沒有拖,真是的。”

???案例二:
???“XXX,幫我的手機充一下電。”
???“待伙”。
?????...
???“怎么回事,我不是叫你充電嗎,你看,就剩一格電了,我今天約了朋友,要用手機聯系,你說怎么辦吧”,第二天上午氣勢洶洶的夫人向我咆哮著。
???“我,我,我,...”

??????“待伙綜合癥”害人害己,如果你希望治療它,做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
??????
??????馬上就做,現在就做,just do it!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閱讀:http://www.dirtsimple.org/2006/07/hidden-meaning-of-just-do-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