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經濟上、商業上的定義我不知道。我所理解的商業模式就是“賺錢的模式”。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對于學計算機的人,想從事IT這個行業的人,以及正在這個行業工作的人都需要思考這個問題:互聯網這個行業怎么樣,它可以使這個行業的人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嗎?
史玉柱說過網絡游戲是目前中國互聯網上最好的商業模式,這是他好多年前說的,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句話依然有效,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依然是互聯網上最好的商業模式,目前雖然電子商務發展的很好,但是它是燒錢的而不是賺錢,這種燒錢模式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目前中國幾大互聯網公司,雖然其主營業務看起來不是網絡游戲,但是實質上都是以網絡游戲生存著的。騰訊是中國互聯網上收入最多的公司,其游戲收入比重占了一半以上,網易有一半以上的收入也是來自網絡游戲,搜狐暢游、盛大、金山、人人等。
百度不是靠游戲為生的,競價排名是一直被人所詬病的,排除廣告的因素,競價排名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賺錢模式,使得百度收入逐年增高。
360 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其倡導免費模式,在推出了安全瀏覽器和網址導航后開始了一些盈利。
現在很多人的觀點是一定要先免費,增加用戶量,用戶上去了自然而然就會有賺錢模式。我并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周鴻祎,在你用戶還沒上去之前你的公司可能早已經死了,所以別人可以做的事,并不代表你可以做。別人可以先做用戶量,別人可以拿到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而你并不一定拿到。
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在你的公司初創時期就考慮怎么賺錢,怎么能生成下去。
視頻網站也是中國互聯網上一個比較打的模式,視頻網站也是很燒錢,現在優酷做起來了,開始有了自己的廣告、收費視頻節目、自制的一些節目(曉說、潘石屹、財經類等),但是中國互聯網上也盡只有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等幾家公司。
電子商務被很多人看好,已經迅猛發展很多年了。前幾天的雙11淘寶-天貓銷售額達到191億,這個數字是龐大的。
目前國內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有三種:阿里的平臺式;京東、亞馬遜、一號店、當當等這種沃爾瑪、國美式;還有一種是自做品牌的如凡客、樂淘等。在我看來,這三種模式更看好平臺式的,電子商務的精髓在于電子,而非商務,因為商務早就存在,所以沒有必要再創造出一個新的電子的品牌。能夠體現電子的,就是讓線下的東西能夠通過電子的方式銷售,而淘寶-天貓就是做的這個。
計算機發展到現在,在我看來主要是三個部分:硬件、軟件、互聯網。比爾蓋茨的軟件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一直到現在為止依然是微軟、甲骨文這些公司。
關于風險投資,我想風險投資是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如果一家創始人從創辦開始就可以自負盈虧、贏利,那么它為什么要為了一點資金而稀釋自己的股份,風投之所以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是因為互聯網公司一開始就沒有造血的功能,需要不斷的供血,不斷的供血,知道能夠上市或者被收購,這樣給風投者以巨大的回報。
我個人并不看好這種模式,因為能夠拉到風投不是一般人能為之的,另外,即便拉到風投成功的也很少,這不是一條理性的道路。
我理想的創業模式是那種傳統軟件的模式,一開始就可以自負盈虧,自己靠自己生存,和風投沒有關系,按照自己的步調走。
/Files/unixfy/互聯網上的商業模式_mark.doc
posted on 2012-11-22 10:33
unixfy 閱讀(151)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