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鮮”誕生于2013年,出生于陜西。做為一家食品類B2C電子商務,上線1月,單日銷售額突破3萬,成為食品類后起之秀。“朱大鮮”是其創始人小麥帶著2000名股東用210萬元創立的,這也是中國農副產品電商迄今為止股東最多的企業。“朱大鮮”如何快速發展呢?

定位精準,自由聯合

      雖然在12月11日正式上線時,主推有機核桃,但“朱大鮮”的定位是“多品類的純互聯網鮮品品牌”,小麥介紹,他們還會做花生、粗糧等原生態未深加工的產品。

      在還很注重低價的電子商務領域,“朱大鮮”有鮮明的品牌化色彩,從朱大鮮的經營和營銷上,可以很明顯看出,它拿來吸引用戶首當其中的賣點已經不是價格,而是商品質量和服務。

      對于消費者來說,電子商務食品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產品質量和新鮮度。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朱大鮮”的做法是,先盡量縮短供應鏈。這樣,一方面縮短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另一方面增強產品質量的可控性。“朱大鮮”的供應鏈管理采用的是核心環節自主,非核心外包合作的方式。首要的核心環節當然就是產品源頭。

      “朱大鮮”立足陜西中部,將分散的種植園統一聯合,采取訂單式合作,并提前給預付款。原材料收購之后快速加工。在這里,還增加了一個檢驗環節。然后,生產出的產品被送回朱大鮮位于寶雞高新區的10000平米的封裝工廠中,或存于0~5℃的冷庫中,或保存在20℃恒溫的全封閉車間中。這時,消費者要購買時,再從冷庫中拿出來。同時,也能保證商品從生產出來到賣給消費者,之間不超過一個月。相當于傳統產品,這樣大大減少了貨架期。而這對于食品,尤其是像鮮品類產品的質量和新鮮度非常重要。

服務獨特,用戶至上

      “海底撈你學不會”已經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了,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個學不會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服務”。“朱大鮮”似乎也在往這個方向靠攏。吃過海底撈的朋友一定對里面提供的橡皮筋、眼鏡布、嬰兒車等印象深刻。“朱大鮮”不僅把產品加工得易剝,雙層包裝,突出鮮形象。而且在它的包裹里還會提供紙袋夾子,以便吃到一半好進行袋子的密封。還有垃圾袋、紙巾、微雜志等等,吃堅果的工具基本上都能在這個包裹里找到。在線上,客服人員還會化身小鮮、大鮮時不時地跟顧客賣個萌,“施主,買一個吧”。

      “朱大鮮”大有誓要將所有環節融入鮮文化的架勢,而且還是一對一的服務。這個“一對一”的基礎是對用戶的了解。小麥介紹,他們篩選目標用戶的方式主要依賴于軟件識別:顧客購買的客單價、二次購買頻率、購買產品是什么、購買產品中打折商品的比例、是幾次購買等等。識別出了這些,顧客每次購買“朱大鮮”產品所收到的包裹都會不一樣。

      “朱大鮮”的創始人小麥原有近10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他正在和他的2000名創業股東一起實現他的農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