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項目需要一個mysql代理服務器,實現mysql協議代理和路由功能,形成簡單的mysql集群服務。現成的開源方案是mysql-proxy , 分析功能和源代碼后發現跟我們的應用場景不太匹配,于是決定重新實現一個符合需求的mysql代理服務器,考慮到需要完美支持mysql協議,優先選擇了libdrizzle庫, libdrizzle是開源項目drizzle中的協議庫,而drizzle可以看作mysql的分支版本,目前穩定版本是7.1.36 , 下面主要是記錄使用libdrizzle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1. 關于nonblock模式的問題,現代應用服務器典型架構一般是使用reactor/proactor模式的事件驅動模型,如何把libdrizzle和應用服務器的驅動模型很好的結合起來尤其重要, libdrizzle支持nonblock模式,獨立實現了事件驅動機制,使用poll監控網絡事件,具體在drizzle_con_wait()中實現,然后通過drizzle_con_ready()遍歷產生事件的網絡連接,即drizzle_con_st對象,該接口難以與通常的網絡事件驅動機制配合使用,性能也不太理想,具體用法可參見其自帶的樣例程序examples/client.cc , 也就是說libdrizzle的驅動模型需要重新封裝成跟應用服務器相匹配,才能真正發揮nonblock模式的性能。
2. drizzle_result_st對象初始時一些內部數據沒有初始化,容易造成程序崩潰,因此需要修改構造函數,初始化所有內部數據。涉及文件libdrizzle-2.0/structs.h 。相應字段為field, field_buffer,row 。
3. libdrizzle中運行時產生的內部對象都以雙鏈表形式掛接在其上級對象中,例如drizzle_st對象中有個雙鏈表維護其創建的drizzle_con_st對象,類似地,drizzle_con_st對象中有個雙鏈表維護其創建的drizzle_result_st對象,所有的對象通過這種形式級聯管理,并且這些對象中保存著上下文相關的狀態,這樣的實現方便資源管理,防止資源泄露,但在代理服務器中,請求和結果在不斷轉發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內存拷貝,為了減少轉發過程中的內存拷貝,需要把drizzle_result_st顯式的從drizzle_con_st中移除,當數據發往客戶端完成后再刪除,因此增加了drizzle_result_detach()接口,用于從drizzle_con_st對象中移除drizzle_result_st對象 , 涉及文件libdrizzle-2.0/result.h , libdrizzle-2.0/result.cc 。
void drizzle_result_detach(drizzle_result_st *result)
{
if (result->con)
{
result->con->result_count--;
if (result->con->result_list == result)
result->con->result_list= result->next;
}
if (result->prev)
result->prev->next= result->next;
if (result->next)
result->next->prev= result->prev;
result->con = NULL ;
result->prev = NULL ;
result->next = NU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