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PEG2、H.263、H.264協議效率對比
ITUT中定義的雙向視頻通信協議族包括:H.320、H.323,這兩個協議族中,包含了很多子協議,例如音頻編碼協議、視頻編碼協議等,其中視頻編碼包括:H.261、H.263、H.264幾種主要協議,其中H.261、H.264協議已經比較成熟,技術市場上所有的產品都支持,H.264協議是2003年發布的新的編碼協議,相對于H.263協議,大幅度提高了在低帶寬和網絡質量比較差的情況圖像的效果,目前已經成為視頻編碼協議的發展趨勢。
除此之外,在中國市場上(僅僅在中國市場上),還存在把基于有線電視單向傳輸的MPEG2協議包裝成雙向視頻通信的技術分支。
下面的材料來自于ITUT/ISO JVT主席Thomas Wiegand的演示文稿。從下面的數據上, MPEG2是各種壓縮算法中最差的一種,完全靠消耗帶寬來提高圖像的質量。比較典型的對比是:3M的MPEG2質量相當于2.0M的H.263圖像質量,相當于1.4M的H.264(關于H.264的描述,下面有相關的說明)的圖像質量。
1.2.1 MPEG2協議
“1. 8.192Mbit/s:分解力為720×576,每秒25幀,圖像清晰,色彩鮮明,畫面逼真,層次感強,圖像劇烈運動時馬賽克效應不可察覺(在一般會議室環境照度下),為數字地面廣播級圖像。
2. 6.144Mbit/s:分解力為720×576,每秒25幀,圖像清晰,色彩較鮮明,畫面逼真,層次感較強,圖像劇烈運動時馬賽克效應偶可察覺(在一般會議室環境照度下)。
3. 4.096Mbit/s:分解力為720×576,每秒25幀,圖像清晰度和色彩鮮明度較以上兩種速率略有下降,畫面較逼真,層次感一般,圖像劇烈運動時馬賽克效應剛可察覺(在一般會議室環境照度下)。”
4.在2M以下的帶寬下基本不可用。
上面的結論就是:如果要達到比較好的效果,MPEG2產品需要至少到6M。而且其帶寬只能在2M、4M、6M、8M之間切換。
1.2.2 H.263、H.261協議
協議規定的最高帶寬是2M,一般情況下,在384k可以基本商用,768k帶寬即可達到一般商用效果,2M帶寬下,可以達到CIF分辨率、25幀以上的效果,達到高端客戶需求。
1.2.3 H.264協議
相對于H.263協議,H.264在低帶寬下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達到的效果是:256k即可基本商用,1M帶寬即可達到高端商用客戶需求,2M帶寬可以達到支持動態4CIF圖像效果,和MPEG2 協議8M帶寬效果相當。
1.2.4 綜述
按照市場推算,2004年以前,市場上的視訊系統主流協議將是H.263,2005年初開始,將逐步切換到H.264協議。
1.3 MPEG2產品和H.263、H.264產品的級聯
MPEG2廠商在一些分級網絡中,推薦的MPEG2+E1級聯(H.263)的組網方案,這種方案從其實現原理上看,就是采用最原始的互通方案:模擬轉接實現的,MPEG2碼流需要通過外置的MPEG2解碼器,生成模擬視音頻碼流,傳遞到MCU的畫面處理板上,再發送到E1終端上。如果MPEG2的終端觀看E1的終端圖像,則還需要增加一個MPEG2編碼器。
而且如果有多個類似會議同時召開,則需要多組MPEG2編解碼器。
這種方案有大量的數字模擬信號轉換之間的損耗,效果比較差,沒有任何技術可言。由于采用的是模擬信號,因此除了基本語音和圖像外,其他所有的會議功能基本都會失效。
1.3.1 MPEG2產品只有E1專線的產品,不能是純IP的視訊系統級聯。
從系統體系上看,協議族產品可以很容易的和用戶內部的IP網絡、電信的ISDN網絡、電信的PSTN網絡等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很強擴充能力系統??梢暂p松的實現外圍應用:比如領導在辦公室參加會議、員工在辦公桌上參加會議、用戶出差的時候通過ADSL、ISDN參加會議、用戶通過普通電話接入會議等。而MPEG2產品由于只有一種高帶寬、高價格產品,而且不能和其他產品兼容,這樣就大大的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視頻系統發展到如今,用戶對視頻的需求已經不僅僅限制在圖像和聲音了,更多的關于使用方便、內容豐富(PC機內容輸入)、多畫面、功能齊全的要求。而MPEG2產品由于協議和技術本身的限制,僅僅能否滿足用戶圖像傳遞和簡單的會議控制功能,
2003年中,ITUT已經公布了H.264協議,H.264協議相對于H.263協議,其編碼算法有了大幅度的改進,從圖4中即可看到明顯的差異。在2M以上的帶寬上,增加帶寬對提高圖像質量已經沒有多大的用途。預計2005年初以后,H.264產品將完全替換掉現有網絡上的H.263產品,同樣因為在低帶寬下已經實現了高帶寬的效果,MPEG2產品注定要曇花一現的命運。
目前業界主流廠商已經開發出了H.264產品,華為公司也將在2004年推出對應的產品,現有網絡的局端設備大部分都可以通過升級改造到H.264系統。
由于MPEG2產品的設計機理不一致,因此不能升級到H.264系統。
兼容性決定了系統以后的發展,如果一個系統只能由一個廠商提供支持,不能兼容其他的產品,對于以后網絡的發展來說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一旦建立了這樣的原始體系,那么就是說被牢牢的套在這個獨木橋上。以后的擴容、升級、服務等都已經沒有了可選擇性。
H系列目前主流廠商之間已經實現互聯互控,兼容性比較好,而MPEG2產品,由于采用的私有協議,即使是同系列的產品,不同廠商之間也是不能兼容的
從標準上,MPEG-II標準是基于廣播式業務而非交互式業務:編碼端非常復雜昂貴,解碼端非常簡單便宜,不適合作為交互式會議電視標準。H.26x標準基于交互式業務,編解碼分擔工作量,特別適合會議電視的應用模式。
MPEGII編碼的主要步驟是運動估計、幀差計算、DCT及Huffman編碼。為了在高壓縮比下獲得良好的壓縮效果必須盡可能的消除圖象的相關性。MPEG 支持大范圍的運動估計。可以在參考幀的較大范圍內尋找最小的誤差塊。運動估計的搜索范圍對壓縮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根據計算在MPEG編碼端,運動估計的計算量占整個編碼算法運算量的80%以上。而在解碼端,根據運動矢量定位參考幀則要容易得多。運算量的不同決定了系統復雜度及成本的不同。因此在高質量的MPEG-2應用中,編碼器的成本往往要高出解碼器成本許多。
MPEG視頻壓縮序列支持兩個連續的雙向預測幀、半象素精度的運動補償等特性。在規定的帶寬下要獲得最優的圖象質量必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些特性,所帶來的問題就是編解碼延遲的增加。
由于H協議族就是為雙向交流設計的,因此非常強調及時性,在目前產品中時延基本都可以控制在200ms以內,由于視覺和聽覺的暫留性,用戶根本感覺不到時延。
MPEG2產品由于采用的算法比較復雜,決定其編解碼過程比較耗時;
MPEG2協議當時是為單向廣播應用設計的,因此對延時的要求不是很強烈。從目前應用看,會議經過MCU后的延時大概在1S左右,因此會議有比較明顯的停頓感,如果經過了MPEG2和E1之間的轉換,延時會更高。
從結構上看,H系列的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系結構,整個系統的編碼和解碼等都在一個系統中完成。同時H系列產品的協議本身決定其可實現性較高,因此產品價格比較低,有非常豐富的不同價格產品夠選擇。
而MPEG2產品目前都是采用有編碼器、解碼器、適配器三個部分組成的,協議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產品價格的昂貴。
線路成本:由于采用高帶寬的線路,線路成本對用戶將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負擔,目前一條2M線路每個月的費用是30000元人民幣。這樣,一個有10個會場的系統,每個月的費用為:10×30000×2=600000元,而使用標準的2M線路的費用是150000元,要節省了75%的費用。
維護成本:由于MPEG2產品本身的穩定性和對線路的高要求,因此每次開會都要進行調機和專人職守,這樣對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人力成本投入。而H系列產品已經實現了全網設備的無人職守,就沒有此憂。
從實際的效果看,2M的H協議產品和8M的MPEG2產品已經沒有太大的感官差異。但是他們對線路的需求確是差異非常大。如果組建一個全國網,有200個點,每個終端需要8M帶寬,那么對骨干網的帶寬要求是:8*200=1600M,MCU側接入帶寬就要到1600M,這樣的線路成本,對任何運營商都是難以接受的。而對用戶收取的費用是不能×4的,因此這樣的系統盈利能力太低,根本不能運營。
而H系列產品,由于速率可以在128k-1920k之間平滑過渡,對網絡的壓力將大大的降低。這樣對運營商來說,很容易提供差別服務,很快盈利。
2 MCU的建網模式
2.1 分布式級聯組網
這種組網模式下,MCU按照地域的方式配置,MCU之間通過少量的線路用于級聯,會議模式是:市級MCU下的終端開會直接在市MCU上完成,跨市的終端召集會議通過MCU的級聯實現。
2.2 集中組網
這種組網模式下,MCU集中配置,會議模式是:無論什么會議,所有的碼流都是集中在省局匯聚再下發。
2.3 兩種模式優缺點
分布建網模式優點:
市級會議的碼流不會上報,不需要占用長途傳輸線路,也降低因為線路原因導致的會議故障率上升。
分布建網模式缺點:
由于市之間的MCU沒有線路連接,跨市的專線會議需要通過省級MCU級聯完成(IP會議則無此約束)。
一般來說,維護碼流和業務碼流要分開,分布式組網需要設備支持業務和維護網分離。
集中組網的優缺點和分布式組網恰好相反。從目前視訊運營網的發展方向上看,逐步向以IP為主,專線為附的模式發展,因此華為建議采用分布式組網。
同時華為開發出了全網資源統一調度、統一管理、自動級聯、自動級聯會議控制等大量為視訊運營定制的技術,可以確保分布式組網高效運轉。
3 業務模式
視訊系統從當初的H.320專線系統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集視頻、語音、數據通信于一身的綜合視訊業務,為了吸引客戶,最大限度的增加客戶的接入范圍,必須建立一個綜合的視訊網絡。
目前主要的業務模型有:
政府、行業專線會議,一般采用2M專線實現,專網專用,強調會議穩定性
公眾商業會議,一般采用IP或IP+專線的模式實現,市場需求量很大,網絡接入條件復雜。對于跨國會議,一般采用ISDN+IP的模式(歐洲、北美的ISDN線路極其發達,類似中國的ADSL,網絡上有大量的ISDN設備)
電話加入會議,主要為外地客戶或客戶出差使用。
可視電話通信,主要為個人用戶準備,聯系親情、友情和熟悉的商業客戶之間的交流,是將來的3G的固化版本。
網吧業務,主要提供了VOIP和可視電話通信的業務方式。
為了達到上面的業務模式,要求視訊設備具備下面的基本要求:
1、 綜合接入,能夠接入E1、IP、ISDN、電話等線路
2、 大容量、高穩定性,全系統支持主備倒換
3、 支持復雜的網絡環境,可以有效的實現防火墻等穿越
4、 廠商能夠提供全系列的產品解決方案,并能夠定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