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如果你不能打敗它,那就變成它。”對于很多管理人員來說,可以將這句話改為“如果你不能打敗它,那就利用它。 ”有很多黑客以善于發現并利用漏洞而著稱,他們被某些大型企業高薪聘請,幫助這些企業完善產品設計和發現問題。Facebook 擁有業界知名的“創意交流會”(hackathons)社區,人們夜以繼日地編寫代碼,并相互之間展開深入討論,Facebook也一度引 以為豪的成為黑客技術的交流平臺之一。盡管后來有很多黑客成立了自己的安全咨詢公司,但還是有不少黑客成為了政府、非營 利機構、私營企業的一分子。據估計,網絡上的黑客有四分之一已經被美國政府說收買。不過,有些管理者對聘請黑客持謹慎態度,他們不僅擔心會影響自身的聲譽,同時還擔心影響自身信息安全。有些人則認為,應該為這些才華橫溢的特殊雇員提供足夠 的挑戰,以長久保持他們的忠誠度。下面,我們從國外網站上摘錄匯總了一些為大名鼎鼎的企業機構賣命的黑客。
一、Nicholas Allegra,網名“Comex”

尼古拉斯·阿萊格拉(Nicholas Allegra),網名“Comex”,是一名超級手機黑客,9歲開始自學編程,2011年6月,19歲的阿 萊格拉將iPad 2成功越獄,讓蘋果公司頭疼不已。2011年8月29日,加入蘋果工作。
亮點:創建“JailBreakMe”網站,并幫助iPhone和iPad越獄,運行未經授權的軟件
去向:蘋果公司,實習生
二、Florian Rohrweck

Florian Rohrweck是奧地利人,他成功挖掘到了谷歌應用程序的源代碼,而且在Google+正式推出之前,就已經披露出Google+的 細節。他的其他發現還包括“分享圈子”以及“社交搜索”等。在Google看來,多一個員工總比多一個對手好,所以他們選擇雇 傭Rohrweck來幫助他們確保代碼和基于Web服務的安全。
亮點:訪問谷歌Web應用程序源代碼
去向:谷歌公司,為基于Web服務提升安全性
三、George Hotz 綽號“GeoHot”

George Hotz并不是第一個攻擊索尼PlayStation 3并運行其他OS和未經授權游戲的人,但他所公布的攻擊方法卻可以幫助更多人 以更簡單的方法來實現攻擊。因此,GeoHot也就成為了索尼的克星,并遭到了索尼公司的起訴。現在,Facebook已經招募到了能 同時攻擊索尼和iPhone的人。
亮點:破解iPhone使得不受電信運營商限制,攻破PlayStation 3,讓其運行未經授權的游戲和應用軟件
去向:Facebook公司
四、Steve Kondik ,網名“Cyanogen”

Steve Kondik是CyanogenMod的創始人,他領導了目前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編譯團隊,其發布的Android 2.1內核CM5系列ROM被廣泛使用,促進了用戶從Android 1.6到Android 2.1版本的第三方升級。這個小組曾經先于google公司為很多手機率先定制出穩定的1.6ROM。
亮點:為底層Android設備提供服務的CyanogenMod創始人
去向:三星公司
五、Peter Hajas

Peter Hajas是系統提醒越獄軟件MobileNotifier的開發者,此軟件在越獄商店Cydia非常走紅。蘋果iOS 4現有的通知系統飽受批評,往往會在用戶做其它事的時候跳出來打斷,而且界面一點也不美觀。Hajas曾于5月初在 Twitter上發布一則消息說他將會前往加州一家“知名公司”工作,但是此消息已被刪除。
亮點:開發系統提醒越獄軟件MobileNotifier
去向:蘋果iOS Apps & Framworks部門
六、Jeff Moss,綽號“Dark Tangent”

Jeff Moss是DEFCON安全大會和黑帽大會的創始人,也被任命為非盈利機構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的首席安全官員。目前,“Dark Tangent”也在為美國國土安全部賣命。
亮點:一名資深黑客,曾經為廣大黑客搭建了秘密BBS技術交流平臺
去向:ICANN和美國國土安全部首先安全官
七、Chris Putnam

2006年期間,Chris Putnam成功入侵Facebook,并將數千個Facebook用戶頁面外觀改為Myspace用戶頁面的樣式。Facebook隨后招聘了普特南。當他從南佐治亞大學輟學后,來到了硅谷,并隨后加入了Facebook。他幫助Facebook開發視頻應用工具。
亮點:創建了基于XSS的蠕蟲來修改Facebook頁面
去向:Facebook,開發視頻應用工具
八、Peiter Zatko,綽號“Mudge”

Peiter Zatko是世界著名黑客小組CDC成員,同時,他也是“黑客智囊團”L0pht的成員。他現在為五角大樓的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工作。綽號“Mudge”最早出現在1996年DEFCON黑客大會上,當時他在試圖破解微軟軟件的漏洞和秘密。
亮點:CDC和L0pht黑客組織成員
去向: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
九、Sven Jaschan

Sven Jaschan是大名鼎鼎的“震蕩波(Worm.Sasser)”病毒的作者,導致微軟花費了25萬美元來搜集病毒作者的信息。
亮點:制造“震蕩波”病毒,在2004上半年有70%的電腦都直接或者間接受此影響
去向:德國安全公司Securepoint,安全程序員
十、Kevin Mitnick

有評論稱他為世界上“頭號電腦駭客”,曾經入侵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有公司通過其公司Mitnick Security Consulting來雇傭他攻擊本公司的計算機系統,從而報告出漏洞并給予修復。最近有傳言說美國聯邦政府正在雇傭Kevin Mitnick。
亮點:成功破解過摩托羅拉、Novell、富士通和Sun科技公司的軟件資產
去向:Mitnick Security Consulting公司創始人
作者:Gezida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posted on 2011-09-20 09:14
日需博客 閱讀(2668)
評論(1)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轉載 、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