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啤酒

            一個空白者

             

            1959年全國首批20所重點大學是哪20個和1997年國家批準的全國首批22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哪22個?

            1959年全國首批20所重點大學是哪20個和1997年國家批準的全國首批22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哪22個?

            中國大學最新權威排名:
            一、排行要素
            1、國家重視程度(各個時期的重點大學、國家投資力度)、實驗室裝備、對國家的貢獻
            2、學術水平(論文)、學科精品度
            3、師資力量(博士的比例、來自名牌大學的比例、敬業(yè)精神及精神面貌、工作業(yè)績及在全國同類學科同行中的地位) 、博導規(guī)模及效率
            4、新生入學成績、教學質(zhì)量
            5、學校的文化、理念、學風、校風
            6、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狀況進行加權分析---歷史(權重10%)、現(xiàn)狀(80%)和未來發(fā)展(10%)綜合權衡。

            二、中國的大學權威排名:
            清華、北大、中科大、人大、南京大學、復旦、上交大、哈工大、浙大、西交大、*北航、*北理工、北師大、南開、同濟、天大、西工大、華科、東南、大工、武大、中大、北郵、蘭大、川大、吉大、山大。 (*注:北理與北航非常接近, 文字方式的排名無法并列,北航在社會上名聲稍大,再加上70-90年代被貶為部屬院校的二十多年北航受影響較小,就把北航放在前面吧!)

            淺談北理與北航的名氣:
            北理VS北航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俗話說:同行是冤家.
            1、50年代--"文革"前,不相上下。北航名字響亮,北理國防尖端、延安來的學校也頗具魅力。1965年北理的招生宣傳力度突然加大、一反常態(tài)、形象由神神兮兮、羞羞答答、扎根串聯(lián),變?yōu)槔碇睔鈮选⒋髲埰旃摹⑴馐恪U猩喺乱灿梢粡埩攘葦?shù)行文字的類草紙一下子變成了紙張?zhí)貏e精致、篇幅極大、內(nèi)容頗具震撼力(北理直屬國防部、國防科委領導)的精品。據(jù)說這一巨大變化是因為當時主持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不是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魏院長而是多年帶兵打仗的時*。這一下子,較大地提高了北理的影響。1965年在北京考區(qū),北理的錄取線僅低于清華、科大。據(jù)說(負責招生的老師唐**)在陜西北理也是第三名。然而好景不長,1966年6月份“文革”就開始了。
            2、“文革”中,北航紅旗名揚天下。
            3、1972年--直至1996年恢復國防科工委院校:雖然同被流放為部屬院校,但北航是航空部,北理是兵器部,航空(盡管有許多大三線廠)的牌子依然閃亮,兵器的牌子卻同山溝、三線、陳舊的字眼連到了一起。據(jù)說直到現(xiàn)在,一些四川(因四川的三線廠太多)考生的家長一提到北理就嚇的臉變色,心跳加速(*純屬神經(jīng)病,現(xiàn)在的北理早已大大超越了兵器部的范圍,尤其是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你的孩子只要有本事、留北京、去上海、深圳易如反掌,甚至去美國也是不難辦到的)。北理尖端、神秘的光環(huán)徹底失去了。在與北航的角逐中北理一直處于下風。幸虧北理還有國家“七五”“八五”14所重點建設大學的這塊牌子,再加上地處北京,因此還不至于太狼狽。還幸虧80年代(從1983年后)冒出了個北工大,因畢業(yè)生出路好、可留北京;90年代冒出(1998年前)個北郵因專業(yè)好,在北京壓著北航,使北理與北航差距沒怎么拉開。盡管如此,北航的名氣一直在北理之上。
            4、1996年后:1996年恢復國防科工委院校,北理專業(yè)發(fā)展出現(xiàn)轉機,經(jīng)費支持也有了可靠保障,名聲也好聽了,北理的處境好多了。1995年第一批15所進入211工程,由中央財政廳直接撥款;2000年第十所進入985工程,成為國家重點中的重點。然而北理的名聲一直在北航之下,1998年北航取代了北郵的位置。
            原因有三:(1)北航改名為航空航天大學,航天是高科技、從2000年起,科技人員待遇特別高,而且航天在北京的研究院特別多。北航又擅長宣傳、造輿論,因此知名度越來越高。
            (2)北理在70年代--1996年的二十年中名聲大損、銳氣大傷、學科發(fā)展受到相當?shù)挠绊懀M管實力仍然十分強勁,但北理的傳統(tǒng),不擅長輿論,“文革”前的導彈領頭羊,北理校友群為中國航天作出重大貢獻,至今連個航天學院都沒有,真令人費解、莫名其妙!金牌子你不掛,究竟為何?難道你就沒有意識到你的“文化”、“理念”有點落伍了么?既然這樣就怪不得你的名氣總在北航之下。
            (3)形形色色排行榜的不良影響。1-3個人操作的形形色色的排行榜,他們中年輕者起哄、炒作、惡作劇。年長者(50幾歲)為了暴利和其他更深遠的目的和企圖進行投機,興風作浪、招搖撞騙、呼風喚雨、點石成金、輿論鋪天蓋地、大有重新造化世界、重新安排山河、當教育界太上皇的架勢。這決非駭人聽聞,因為他(武)的作法和他的排行榜的輿論力度早已大大超出排行榜應有的“度”,已成為世人關注的教育腐敗的一個產(chǎn)物,成為教育界的一匹害群之馬,大大損害了教育界的形象,成為教育界的一大公害。武術連的逆社會的心理障礙和極大的野心,促使他對北理痛下殺手,對北理排名過低,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北理的聲譽。武術連的名言“一切從數(shù)據(jù)出發(fā)”。武術連這只過街老鼠,由于他的貪心、野心、投機、低能、弱智、不學無術,他也只能炮制出一個對大學排行的“大肚子評價體系”,這個大肚子體系本身就是反科學的,在眾目睽睽下早已現(xiàn)出“白骨精”的原形,因此武術連的所謂數(shù)據(jù),也只不過是貼到白骨精身上的一堆丑肉、爛肉,沒有絲毫價值。烏鴉的翅膀擋不住太陽的光輝,北理正在乘第十所進入985工程(2+8)的強勁東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在為創(chuàng)建世界知名、國內(nèi)一流高等學府而努力拼搏、重振昔日京工的輝煌指日可待。

            2 中國大學最新權威排名介紹

            北航與北理不該是冤家,而應是戰(zhàn)友,是平等競爭的爭創(chuàng)世界知名大學的國家代表隊中的隊友。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共中央、中央政府、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點大學"或"重點建設首批"名單,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們無愧堪稱為"重點中的重點"。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順序:
            北方:清華、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復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再加上北航、天大、南開、人大、北師大這五所,共計十五所大學組成當今中國高校的國家隊。

            中國的重點大學

            一、六所重點大學: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關于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中,指定以下6所學校為全國性重點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醫(yī)學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二、十六所重點大學: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醫(yī)學院(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第一醫(y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

            三、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點大學:
            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第四軍醫(yī)大學、軍事通訊工程學院。

            四.六十四所重點大學(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決定在原來20所(16+4)重點大學的基礎上,再增加44所重點大學:
            1、文理(蘇式綜合大學): 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理科)、蘭州大學、
            2、工科: 大連工學院、東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華中工學院、重慶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
            3、專門性大學: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地質(zhì)學院、北京郵電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礦業(yè)學院、北京鐵道學院、北京化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吉林工業(yè)大學、大連海運學院、華東水利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同濟大學、武漢水電學院、中南礦冶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北京農(nóng)機化學院、北京林學院、北京中醫(yī)學院、中山醫(yī)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北京政法學院、北京對外貿(mào)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學院

            五、 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點大學:
            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

            六、 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點大學:
            南京農(nóng)學院
            *至此,全國重點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全國88所重點大學:
            1978年國務院確定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院校為全國性重點大學,因太多,在此不予列舉。

            八、“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九、首批正式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1978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22所高校首批試辦研究生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
            十.1986年第二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10所:
            1986年4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10所高校試辦研究生院: 中山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同濟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因北京醫(yī)科大學和上海醫(yī)科大學分別合并到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目前實際只有31所研究生院(1+22+10-2=31)。

            十一、2000年第三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2000年6月教育部又批準了北方交通大學等22所高校試辦研究生院: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山東大學、石油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第二軍醫(yī)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
            2002年5月,教育部批準了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河大學2所大學試辦研究生院。后來又批準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試辦研究生院。
            至此全國總共有56所(31+22+2+1=56)研究生院。

            十二、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國34所考研自行確定復試錄取線的高校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天津大學 南開大學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復旦大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吉林大學 同濟大學 南京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東北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yè)大學 廈門大學 湖南大學 武漢大學 蘭州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中山大學 中南大學 重慶大學 山東大學 四川大學

            十三、首批擁有教授任職資格審批權的高校(32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

            十四、31所副部長級大學(14+7+11-1=31)
            (一) 1992年中央指定:14所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管理的高校: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西北工業(yè)大學14所高校的黨委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直接任命,書記和校長享受副部級待遇。
            (二)、2000年增加7所: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中山大學
            (三)、2003年12月再新增11所 :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四)、迄今為止,全國副部級高校總共31所,(*注:北京醫(yī)科大學已并入北京大學,因此14+7+11-1=31)

            十五、1995年第一批入選“211工程”的15所
            1995年12月,第一批入選“211工程”的大學共15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
            十六、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入選“211工程”的95所大學名單
            繼1995年,第一批入選“211工程”的15所大學之后, 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及1997年北京科技大學等院校和隨后1998年等等一批又一批的大學進入“211工程”,使入選“211”工程大學總共達到95所。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這95所大學的名單如下: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yī)科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nèi)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jīng)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石油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南財經(jīng)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蘭州大學、新疆大學、第二軍醫(yī)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十七、進入“985工程”大學
            第一部分: 已進入“985工程”大學所簽署的重點建設協(xié)議對各高校的定位及資助經(jīng)費總量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訂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將“若干所”正式列入其中,明確指出“創(chuàng)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批一流學科”。
            依據(jù)國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部委所簽訂的合同,根據(jù)合同書對各學校的定位及資金資助情況(三年內(nèi)撥款經(jīng)費總量),按照共建合同簽約時間,分列如下:
            1. 目標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2. 目標定位:“國內(nèi)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浙江大學 14億 (7億+7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7月26日
            復旦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國科技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1999年7月25 日
            西安交通大學 9億 (6億+3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9月11日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省撥款)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2000月 9月23日
            北京師范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2002月8月24日

            *以上的大學即所謂的“2”+“9”工程,是國家投資建設大學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學”(雖已簽約、但經(jīng)費未公布)

            3. 目標定位:“國內(nèi)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依據(jù)中央資助經(jīng)費經(jīng)費情況分列如下:
            1) 中央資助經(jīng)費為3億以上(不含3億)的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2001
            年9月23日
            西北工業(yè)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陜西省、西安市
            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兩校共1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0年12月25日
            武漢大學 8億 (4億+4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學 7.2億 (4億+3.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9月29日
            吉林大學 7億 (4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2日

            2) 中央資助經(jīng)費為3億的大學:
            中山大學 12億 (3億+9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東大學 8億 (3億+5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6日
            東南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12日
            華中科技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湖北省、武漢市以資金、項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廈門大學 6億 (3億 +1.5億+1.5億)(教育部撥款+福建省撥款+廈門市撥款)2001年2月22日
            同濟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2年6月26日
            重慶大學 5.4億 (3億+2.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1年9月28日
            蘭州大學 4.5億 (3億+1.5億+土地)(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2月9日

            3) 中央資助經(jīng)費為2億的大學:
            中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7日
            大連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遼寧省、大連市撥款) 2001年8月8日
            華南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0月26日
            東北大學 4億 (2億+1億+1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沈陽市撥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3.6億 (2億+1.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國海洋大學 3億 (教育部、山東省、中國海洋局、青島市總撥款額)2001年2月27日
            *2004年,又有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進入“985工程”的行列,使“985工程”大學總數(shù)達到38所(34+4)。

            十八、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十所重中之重大學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共中央、中央政府、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點大學"或"重點建設首批"名單,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們無愧堪稱為"重點中的重點"。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順序:
            北方:清華、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復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十九、教育部直屬大學
            從1952年起,教育部指定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如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70年代末,只有不到30所,然而從90年代中后期起,急劇擴編,至今已有72所大學納入教育部直屬大學。這些大學只是教育部直屬的,他們中有的納入全國重點大學(如全國六所、十六所、六十四所、八十八所重點大學,211工程95所重點大學,985工程38所重點大學),有的則不屬于全國重點大學。到目前為止,仍有十幾所教育部直屬大學未納入國家211工程(即不屬于國家重點大學)。因此教育部直屬大學與全國性重點大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為一談。
            當然全國的著名的重點大學主要集中教育部直屬大學這個集團,除外還有直屬中科院和國防科工委的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

            72所教育部直屬大學名單: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東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無錫輕工大學 合肥工業(yè)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青島海洋大學 武漢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地質(zhì)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西南財經(jīng)大學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石油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北京林業(yè)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 河海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礦業(yè)大學 上海財經(jīng)大學 東北林業(yè)大學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東華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長安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二十、國防科委院校
            國防科工委院校是規(guī)模僅次于教育部直屬院校的另一個大學集團。1952年,中共中央指定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所大學為國防院校。
            國防院校后來又改名為國防科委院校。從50年代后期,先后又有西北工大、成都電訊、南航加入到國防院校的行列,至1963年我國共有八所國防科委院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船舶 & 綜和)、北京理工大學(導彈 & 坦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 & 導彈)、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火車)、西北工業(yè)大學(飛機&導彈 & 船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太原機械學院(兵器--現(xiàn)在的中北大學)
            1966年,國防科委院校在上述八大院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哈軍工、西軍電、南炮工。
            七十年代初國防科委院校解散,哈工大、上海交大及哈船工(原哈軍工的海軍系)分到船舶部。北航、西工大、南航分到航空部。北理工、南京理工大學(即南炮工)分到兵器部。電子科大(成都電訊)、西安電子科大(西軍電)被分到電子部。隨后,哈工大轉到航天部;上海交大轉到教育部;電子科大、西安電子科大分到電子部后來又歸到信息產(chǎn)業(yè)部。哈軍工的主體改名為國防科技大學,1989年歸總參領導。
            1996年,恢復國防科工委院校。只有七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南理工、南航、哈船工。該七所國防科工委院校全是211工程大學;其中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是首批15所進入211工程的大學,而且也是排在靠前位置的985工程大學。

            *二十一、國防院校十分重要的地位
            1、50-60年代四所國防院校全部納入國家重點扶植的10所大學(清華、北大、復旦、西交大、中科大、哈軍工、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2、1959年中共中央指定16所重點大學,國防院校就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3、70年代末,國務院批準了第一批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貸款的10所大學中,國防院校也占有4所: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國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4、1983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備案的14所重點大學國防院校占了4所: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5、“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國防院校也占了5(4+1)所: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后補上的)。
            6、1995年,第一批入選“211工程”的大學共15所:國防院校也占了4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
            7、1992年中央指定的14所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中(即副部長級),國防院校也占4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
            8、1999年開始的985工程,獲取中央資助在6億(含6億)以上,且總資助在9億(含9億)以上的大學13所,國防院校也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

            posted on 2007-04-24 17:55 啤酒 閱讀(6074) 評論(1)  編輯 收藏 引用

            評論

            # re: 1959年全國首批20所重點大學是哪20個和1997年國家批準的全國首批22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哪22個? 2008-05-04 20:11 123

            他奶奶的,全國重點大學都是"指定"的!  回復  更多評論   

            導航

            統(tǒng)計

            常用鏈接

            留言簿(2)

            隨筆檔案

            收藏夾

            搜索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精品伊人久久久|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99久久成人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 亚洲欧美久久久久9999|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婷婷久久综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久久国产免费|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