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GanNo2
Email:AGanNo2@163.com
1.VC
的
IDE
在編譯鏈接做了些什么
用慣了VC的IDE下習慣性的點擊“compile”和“build”的可能不知道在你按下這些按鈕時IDE在背后到底做了寫什么,對于熟悉命令行下進行編譯鏈接的人對cl.exe、link.exe、rc.exe這些編譯鏈接的工具不是陌生的,在這里我并不想討論這些工具怎樣進行編譯的以及那些名目繁多的選項參數(shù),而是從“亞微觀”
上揭開在你點擊那些按鈕之后,IDE在背后干的事情,肯定有初學(xué)者像我一樣想了解,當然那些unix/linux下的程序員以及會寫makefile來組織編譯鏈接進程的Profession的程序員就不用看下去了。
2.vcspawn
的選項和參數(shù)
vcspawn,突然說到這個可能很多不大熟,其實在你點擊那些按鈕的時候,并不是由IDE自己直接去調(diào)用cl.exe、link.exe、rc.exe這些工具的,而是通過vcspawn.exe這個工具進行中轉(zhuǎn)的,簡單說IDE把參數(shù)傳遞給vcspawn,然后由vcspawn來建立進程去執(zhí)行這些編譯鏈接的命令,然后把編譯鏈接過程中的信息輸出到IDE的最下面的輸出窗口的,在這里vcspawn的輸出被重定向到那個窗口了(一般通過管道),而由vcspawn新建的進程由于繼承了父進程的輸出,因此也會把重定向到IDE的輸出窗口。
下面是個典型的IDE向vcspawn傳遞的參數(shù):(M$對這些參數(shù)好像一點文檔都沒有,這些是通過調(diào)式手段截獲的
)
VCSPAWN.EXE
-e 1380 -m ~vcecho!Compiling resources...\n
rc.exe /l 0x804 "/foRelease/SSDowner.res" /d "NDEBUG" "D:\Microsoft Visual Studio\MyProjects\test\test.rc"\n
~vcecho!Compiling...\n
cl.exe @C:\DOCUME~1\STILLW~1\LOCALS~1\Temp\RSP5.tmp\n
~vcecho!Linking...\n
link.exe @C:\DOCUME~1\STILLW~1\LOCALS~1\Temp\RSP6.tmp\n
可以看到這里只有兩個選項
-e
和
-m,
當然還會有其他的,后文再說
其中-e 1380中的參數(shù)1380是IDE的進程句柄或者管道句柄。-m后面帶的參數(shù)比較長,也是有規(guī)律的,據(jù)觀察,他們以'\0xa'作為分割符,~vcecho!也是一個關(guān)鍵字,它表示后面的在\n之前的字符串將被輸出到IDE的輸出窗口里,這樣我們在編譯的過程中也就看到了Compiling resources...、Compiling...、Linking...這些表示編譯進程的信息,類似~vcecho!的詞還有~vctime!和~vcsleep!,我想不用多解釋就明白它們是什么意思了。
下面看由'\0xa'分割得到的其它三句:
rc.exe /l 0x804 "/foRelease/SSDowner.res" /d "NDEBUG" "D:\Microsoft Visual Studio\MyProjects\test\test.rc"
cl.exe @C:\DOCUME~1\STILLW~1\LOCALS~1\Temp\RSP5.tmp
link.exe @C:\DOCUME~1\STILLW~1\LOCALS~1\Temp\RSP6.tmp
vcspawn
將把這些做為命令行分別建立新的進程。在這里,很明顯只有
rc.exe
給出了比較詳細的鏈接參數(shù),也難怪因為一般資源文件只有一個就夠了,而源文件和目標文件會有多個,于是
cl.exe
和
link.exe
的參數(shù)中只有它們的臨時文件,這些臨時文件
RSP5.tmp
和
RSP6.tmp
(名稱隨機)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
(
在
IDE
清理刪除它們之前拷貝過來的
)
:
RSP5.tmp
/nologo /ML /W3 /GX /O2 /D "WIN32" /D "NDEBUG" /D "_WINDOWS" /D "_MBCS" /Fp"Release/test.pch" /YX /Fo"Release/" /Fd"Release/" /FD /c
"D:\Microsoft Visual Studio\MyProjects\test\main.c"
RSP6.tmp
kernel32.lib user32.lib gdi32.lib winspool.lib comdlg32.lib advapi32.lib shell32.lib ole32.lib oleaut32.lib uuid.lib odbc32.lib odbccp32.lib /nologo /subsystem:windows /incremental:no /pdb:"Release/test.pdb" /machine:I386 /out:"Release/test.exe"
".\Release\main.obj"
".\Release\test.res"
分別是編譯器(cl.exe)和鏈接器(linke.exe)的參數(shù),熟悉命令行編譯鏈接的對這些應(yīng)該很熟悉。
vcspawn除了-e和-m這連個參數(shù)外,還有-t -p(一般放在一塊),甚至在你點擊“execute”(執(zhí)行)的時候,也并不是由IDE去直接執(zhí)行連接后的可執(zhí)行文件,而還是由vcspawn作為中轉(zhuǎn),vcspawn啟動可執(zhí)行文件的參數(shù)如下:(這個bill也不告訴俺)
vcspawn.exe -t -p 'D:\Microsoft Visual Studio\MyProjects\test\Release\test.exe"
這個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
IDE
下點擊
“execute”
去執(zhí)行編譯后的程序后都會有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這句,而且在按了一個鍵后才結(jié)束,這些在我們的程序中并沒有這些,這些都是位于
vcspawn.exe
中的,這也是初學(xué)者直接點擊一個自己寫的
console
程序后看到屏幕一閃而過的原因
(
當然并非所有的程序都這樣
)
3.
逆向?qū)懠嫒莸?/span>
vcspawn
在通過閱讀vcspawn的反匯編代碼了解其大致流程后,就開始了俺的逆向重構(gòu)的過程,用的是C,由于嚴格按照vcspawn的反匯編代碼的邏輯來寫的,所以花了我近一天的時間,力求做到邏輯上的一致(甚至是匯編代碼級別上的,吹牛啦
),由于VC6.0的vcspawn的版本是6.00的,因此自己寫的兼容的vcspawn在vc6.0和evc4.2上工作的很好(放在我機器D:\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這個目錄里,覆蓋原版),不禁竊喜
,vc2003的看了一下,也無多大區(qū)別(參數(shù)有點區(qū)別),已無興趣再做重復(fù)的事情。
vcspawn大都調(diào)用的都是msvcrt這個庫的東西,而且是多線程動態(tài)鏈接的(/MD),編譯連接后體積只有7.5k,可謂小巧。
4.
這個有什么用?
是啊,有什么用呢,在我自己寫的
vcspawn
中我實現(xiàn)了輸出那些編譯鏈接的細節(jié),就差沒把臨時文件拷過來了
(
這個不難
)
,其它的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要執(zhí)行的命令或者輸出一些更詳細的信息。不過說過來好像還是無大用處,不過使我自己獨自的弄明白了
IDE
到底干了些啥,順便練了下逆向工程
最后抓個圖留做紀念
其中紅色的部分是兼容性版本的vcspawn輸出的編譯鏈接中輸出的詳細信息。
最后附上源代碼及編譯好的可執(zhí)行文件http://www.shnenglu.com/Files/aganno2/vcspawn.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