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是選股票的重要指標(biāo)之一,說起本益比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大部分投資者也自認(rèn)明白和了解本益比的含義,但當(dāng)你叫他和你解釋時,他卻說了半天你也沒聽懂。 一開始我也以為自己明白和了解本益比,因?yàn)楸旧碜x金融系的關(guān)系,我知道本益比的計算方式,但最近我終于明白,知道計算本益比和了解本益比是兩回事,方程式始終只是方程式,必須探討其中的含義,了解方程式的的由來,才能一探本益比的真實(shí)意義,讓本益比成為選股的武器。 首先先放百度百科的本益比含義:
本益比(price/earning,簡稱P/E) 本益比是某種股票普通股每股市價(股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也稱“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英文用PER表示。其計算公式為:本益比=股票市價/每股純利(年)
本益比是某種股票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稱為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 如此,本益比應(yīng)該是通常所說的市盈率。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財經(jīng)報章一般將其稱為“本益比”,而香港和中國一般稱作“市盈率”,其實(shí)只是稱呼不同,但內(nèi)容和含義相同,英文則稱為P/E RATIO或者PER,就是PRICE/EARNING RATIO的縮寫。
本益比的計算方式:
Market Value per Share(股票當(dāng)今價格)
Earnings per Share (EPS)(每股盈利)
股票當(dāng)今價格也就是股票閉市的價格。
每股盈利則是公司盈利除于股票數(shù)量。
例子:一間上市公司擁有100萬股,2012年度公司盈利為50萬。
每股盈利就等于 50萬÷100萬 = 0.50 (每股分得0.50的盈利)
EPS(Earning Per Share) 就是0.50
如果該公司閉市價格為RM2.00 本益比就是2.00/0.50 = 4倍
用白話解釋本益比,一句就搞定了: 本益比其實(shí)就是回本年份,如果該股本益比為4倍,代表我們購買該股,4年才能回本。
股價就好比你的投資額,EPS就是我們的回報。 如果該股閉市價格RM2.00,我們購買該股本錢就RM2.00,EPS就是我們的回報,如果該股EPS是0.50,代表我們投資RM2.00,每年能拿回0.50,要4年才能回本,這4年其實(shí)就是我們常說的本益比。
預(yù)測本益比就是根據(jù)該公司今年的盈利,預(yù)測明年的盈利,再計算出來的本益比。 本益比其實(shí)就是回本年份,如果該公司沒有盈利,你永遠(yuǎn)都不能回本,那么該公司就不會有本益比。 馬航就是沒有本益比的最好例子。 很多人可能會說,如果本益比代表回本年份,那么是不是越低越好?那么就表示越快回本。 其實(shí)不然,本益比雖然是代表著回本年份,但不一定越低越好,要視公司而定,很多藍(lán)籌股的本益比都很高,也有很多垃圾股本益比都很低。 一般上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股的本益比都很高。 馬來西亞基本面大師冷眼覺得本益比在10以下的公司,都比較合理,本益比超過10,該股有被高估的可能。
轉(zhuǎn)自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