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對樹狀數組這種結構并不感冒,因為覺得它能做到的事兒線段樹也可以很好的完成。而且線段樹應用更加靈活,可以說比樹狀數組的應用范圍大很多。不過最近碰到兩道題,都可以用樹狀數組這種結構很好的解決,代碼非常精簡單,特別是在二維應用的時候,用線段樹非常麻煩,如果不是必要的話,不應當菜用線段樹這種結構,而應用樹狀數組。稍微研究了下樹狀數組這種結構,寫個總結吧。
樹狀數組它的每個元素并不像普通數組那樣只保存自己的值,而是保存了從它開始前2^k個值的和(k為位置后面的二進制的0的個數)你可以看下圖:

粉線色結點都只保持它自己的值,因為它們的二進制未尾0個數為0。綠色結點都保持了自己與它前一個值的和,藍色結點保存了四個結點的值的和。棕色結點保存了8個結點的值的和。說了這么多,這種結構有什么用?它有什么優勢呢?
它的主要優勢就是可以快速求一段的和,即將求一段和的復雜度降到logN級別的,但是它增了修改一個元素的復雜度,使修改一個元素的復雜度也是logN級別的,不難知道,如果一個應用對于查詢很多,每次查詢都是一個區間的和,那么樹狀數組它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問題一:怎么求一段元素的和?如果要求A[i –> j],顯然如果能快速求A[1->i-1]和A[1->j]那么問題就解決了。怎么快速轉化呢?
因為每個位置它都包含了一段的值,如果這一段值被加進來后,可以快速跳到下一個值,再求。如求A[1->6],那么知道6包括兩個元素的和,下一次再求4,發現4包括四個元素的和,那么這兩個和加進來就是結果。怎么快速求6的下一個元素呢?這就需要求出它二制后的0的個數的2的次冪,再與6作差即可。如6=(0000 0110)2,所以2^1=2 ,6-2=4, 4=(0000 0100), 所以2^2=4,4-4=0,結束。
int sum(int n) {
int ret = 0;
while(n > 0) {
ret += ss[n];
n -= lowbit(n);
}
return ret;
}
問題二:怎么快速求一個數二進制后面0的個數的2次冪?位運算。兩種方法:x&(-x)或x&(x^(x-1)),它們都利用了位運算的特點,因為我們要求的就是從低位到到高位把遇到的第一個1保持不變,其余各位清0的一個操作!
inline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 & (x ^ (x - 1));
}
問題三:怎么快速修改一個元素的值?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到,修改一個元素的值,所有包含它的值的元素都會被修改。同樣,它的變化只與求和有一些不同,求和是往下走,而修改值是往上走!
void change(int i, int value) {
while(i <= N) {
ss[i] += value;
i += lowbit(i);
}
}
變形應用:上面應用都是修改一個元素的值,求一段元素的和。那么它還可以進行什么樣的操作呢?修改一段元素都增加或減少一個定值,查詢一個元素的值!同樣是logN級別的。問題是這樣轉化的:如果把a-b區間內的元素都要增加v,那么實際就可以把a元素增加v, b+1減少v,那么查詢a元素的值呢?就是求sum(1->a)所有元素的和就行了!這樣操作是否是正確的?正確性很容易證明,自己在紙上畫畫就會明白了。
二維樹狀數組與一維的情況類似。它也可以進行一段的操作,變形應用也可以。要注意的問題就是修改的值會變成四個角。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MasterLuo/archive/2009/12/25/507378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