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讀《明史紀事本末》的時侯,讀到這一段內容的時侯,正是一個深秋的漫漫長夜,我記得我在昏黃的燈光下,在泛黃的的書頁上,在漫漫的長夜里似乎真的聽到過一聲來自歷史深處的孤獨的吶喊,似乎真的感受過一個靈魂的孤獨與彷徨……
他這要是耍無賴的話,他所受的屈辱,難道要弱于那幾個要挨梃杖的君子們嗎?如果這真是耍無賴的話,他還有何顏面再做內閣首輔,去領袖群臣呢?如果不是心靈的悲痛到了一個極點,如果不是滿腔的苦處無處訴說,一個沉毅淵重如張居正那樣的人,會有這樣極端的表現嗎?
難道考成法是靠耍無賴才收到成效的嗎?
難道一條鞭法是靠耍無賴才施行的嗎?
難道外除邊患、內平叛亂是靠耍無賴才能夠做到的嗎?
難道財政危機是靠耍無賴解救的嗎?
難道黃河水患是靠耍無賴治理的嗎?
難道八達嶺上那條至今雄偉的大明萬里長城是靠耍無賴堆積起來的嗎?
如果這真的叫無賴的話,我寧愿化用辛棄疾的一句詞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最喜居正無賴,本色滄海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