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被譽為“大學生的精神教父”的李開復,一進入校園就受到明星般的熱捧。在昨日下午重慶大學的風雨操場,李開復做了《我學,我成長——大學生心中的五大問題》演講,近萬名重慶高校師生在雨中聽了2個小時。
高校師生冒雨聽兩小時
從中午12點鐘,就有學生陸陸續續開始排隊,“如果周星馳來,和開復老師PK,我不知道誰的人氣會更旺。”現場一個來自西政的男生表示,在李開復身上,集中體現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
下午2點左右,能容納7000多人的風雨操場里坐滿了人,重大專門為學生準備了數千件雨衣。風雨操場周圍,也站滿了打著傘的學生。“我帶著我們班的學生,專門趕來聽李老師講課。”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嚴老師說。
改墓志銘確定人生目標
李開復在演講中表示,一個人的墓志銘最能表達這個人的人生理想,他希望通過寫墓志銘,來為自己指明方向。
經歷過很多事情后,他現在的墓志銘是,“李開復,熱心教育者,在中國崛起時代,幫助許多中國學生,他們親切地稱呼他:開復老師。”而在2003年,他的墓志銘是“李開復,科學家、企業家,經歷了3個頂尖科技公司,并發明了3項科技讓人們利用”。他的話引發了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創業不要名利當先
針對大學生“我要發財,我要創業,我要做管理”的愿望,李開復表示,不要被這種名利當先的價值觀所蒙蔽。世界上很多大的企業,都是為了理想而發展壯大,從而賺到錢的。比如Google等企業,當初的理想也是希望整理信息化過剩。
李開復認為,大學生要創業,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同時有意義的事情。首先需要機遇,有經驗積累、理想,有經驗且互補的團隊,以及有商業價值的想法。大學生可以先加入一個自己認可的企業多學習,以后找機會創業,做管理也要從基層做起。他強調,機會遠比安穩重要,事業遠比金錢重要,未來遠比現在重要。
李開復博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重慶發展信息產業外包和發展內需應兼重
昨日,記者帶著重慶大學生,以及IT業界所關注的移動搜索和整合搜索技術等問題,對李開復博士進行了專訪。
否認Google要造手機
Google要造手機的消息已經流傳了四個月,昨日,李開復否認了要造手機的說法,而是承認“Google花錢買了一個公司,然后經過一兩年的開發,生產了世界一流的手機操作系統,目前已經無償提供源代碼給中國移動”。
李開復說,中國移動通信受制于帶寬、收費等瓶頸,以及手機生產商軟件技術水平,沒有掌握支持全能瀏覽器的無線互聯網核心技術,而Google通過收購和自己開發,愿意將這些技術免費提供給中國。而Google將繼續在移動搜索技術應用方面加大配合力度。
“艷照門”互聯網無罪
既然移動搜索技術和整合搜索技術的應用都是基于對用戶個人個性化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后進行的,那么,如何看待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保密?李開復闡釋,Google將從技術上保證,所有員工都不可能看到具體用戶的使用信息。
對于已經登錄互聯網的信息,例如“艷照門”事件,如果沒有Google這些搜索工具,更多的上網者是不可能迅速且大量獲知的,Google是不是網絡信息泛濫的“助推器”?李開復并不完全認同:“一些負面信息的出現,不能怪罪于互聯網和搜索引擎,而是責任歸己——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隱私信息負責!”
軟件外包僅是過程
重慶正在大力發展以“軟件外包”為重點的信息產業,對此李博士認為,對重慶的信息產業而言,外包是一個很好的成長過程,但不是唯一過程。他認為,服務外包是一種較好的培訓模式,是相對低利潤的,是用人工換來的低利潤。他認為,重慶其實可以在這些方面繼續進行拓展,發展信息產業不能主要依靠外包,更要發展內需。
李開復告訴記者,重慶發展信息產業與所有的城市是站在相同平臺上的,但是信息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有:人才數量和成本優勢、城市居住的吸引力、政府的足夠支持。此外,能不能提供創業的可能性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李開復博士小資料
祖籍四川華陽,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國臺北,11歲時游學美國。擁有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曾以最高榮譽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計算機學士學位。1998年7月任微軟公司副總裁,并于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05年7月從微軟跳槽至Google,擔任其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一職。因十分關心中國青少年教育,有“大學生的精神教父”之美譽。
復言
跳槽不要單純為了收入
在美國,平均一個人一生要換5次工作,我只換了3次,我每次跳槽都是成功的。跳槽不要單純為了收入,要看新的工作,能否學到現在學不到的東西,能否幫助自己成長,企業文化是否能讓自己認同等。
不要為了考研而考研
如果你找到了合適的職業,自己很感興趣,可以選擇就業。不是為了考研而考研,如果找到了喜歡的職業可以選擇就業,如果希望自己對將來從事的職業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不喜歡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希望換個方向,可以選擇考研。
李開復:四種人可向Google投遞簡歷
Google是一個讓人極其羨慕的公司:高薪高福利,可以帶寵物狗上班,可以拿20%的時間干自己想干的事,老板還不能過問和干涉……
很多年輕的重慶人都夢想著能進入Google。據悉,我市一群互聯網的從業者昨天就在商量,要一大早就騎自行車趕往北碚的西南大學,就想趁李開復博士講座間隙提出這個問題。李開復告訴記者,要想加入Google成為一名工程師,只有一個標準,你是不是創新實踐者?簡單而言,就是你有沒有新點子,并且編程功夫要很好!
李博士希望有四種人可以向Google投遞簡歷:個人曾經做過極有創意的網站;發表過非常好的論文;編寫過10萬行以上的代碼;在優秀的互聯網團隊工作過。
“Google是一個追求員工快樂的企業,我們給予員工20%的自主時間,其實是在激發他們的潛能。”李開復非常樂于向記者介紹他們的企業文化,“Google的Gmail、社交網、Google輸入法、谷歌春運地圖等很多了不起的產品都是員工在這20%的快樂時間里激發出來的。”
posted on 2008-04-05 22:24
Macaulish 閱讀(376)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