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06-26 22:16
HYin 閱讀(5522)
評論(4) 編輯 收藏 引用
一、strpbrk:
調用格式:result = strpbrk(source-string, searching-string)
用途:在源字符串(source-string)中找出最先含有搜索字符串(searching-string)中的任一字符的位置并返回,若找不到則返回空指針。
注意:返回值是指向源字符串的指針,所以在使用返回結果的時候,請確保源字符串的有效性。
舉MSDN中的例子:
數據:
char string[100] = "The 3 men and 2 boys ate 5 pigs\n";
char *result;
調用:
result = strpbrk( string, "0123456789" );//在string中找出最先出現0~9中某一個字符的位置
printf( "1: %s\n", result++ );
result = strpbrk( result, "0123456789" );
printf( "2: %s\n", result++ );
result = strpbrk( result, "0123456789" );
printf( "3: %s\n", result );
輸出的結果是:
1. 3 men and 2 boys ate 5 pigs//最先發現3
2: 2 boys ate 5 pigs//最先發現2,注意這時開始源串是上一次的結果的下一位置,即跳過了數字'3',下同
3: 5 pigs//最先發現5
=========================
二、strtok:
用法:token = strtok(source-str,seperator-str)
用途:在source-str中找出以seperator-str中的字符為分隔的字符串,即是源串中除去了含有分隔串中的所有字符后余下的一段段的字符串,每調用一次找到一串,找不到則返回空串。
注意:返回值是指向源串的指針,所以同樣要保證源串的有效性,此外,每次調用返回找到的子串的時候都會把源串中該子串的尾部字符(原來是搜索串中的某一字符)修改成'\0'字符。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這個函數使用全局的靜態緩沖區(函數自己的靜態buffer),所以在某一個線程里不要同時調用這個函數來處理兩個字符串,否則極易出現不正常的結果,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先找出一個字符串中的所有子串,然后才轉到處理另一個字符串。多線程之間則不會出現這種干擾。
同樣舉MSDN中的例子:
數據準備:
char string[] = "A string\tof ,,tokens\nand some more tokens";
char seps[] = " ,\t\n";
char *token;
調用示例:
token = strtok( string, seps );
while( token != NULL )
{
/* While there are tokens in "string" */
printf( " %s\n", token );
/* Get next token: */
token = strtok( NULL, seps );
/*注意到上面這個NULL,它表明的是從上次調用結果中strtok自有的緩沖區中繼續取出余下的子串*/
}
顯示結果:
A //此時string[1]='\0',原先為空格
string
of
tokens
and
some
more
tokens